猫咪也会得艾滋病,会传染给人吗?

今天是12月1日,也是世界艾滋病日。

自1988年设立之日起,每年今天,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都会在世卫组织的号召下,举办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活动。

但你知道吗?与人类一样,猫咪也会得艾滋病,这一期的#猫生百科,宠儿就来给铲屎官们普及一下猫艾滋病。

什么是猫艾滋病?

猫艾滋病的全名是“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feline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FAIDS),由于猫艾滋的病毒(FIV),与引起人类艾滋病(AIDS)的HIV病毒,在构造及核甘酸的序列上具有相关性,同时,该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症状又与艾滋病相似,故被称为“猫艾滋病”。

但是,重点来了。

铲屎官,请先深呼吸一口。

然后,握好你拿铲的手,别把屎抖掉了;

再放下你提猫的笼子,别激情作案把主子给丢出去了。

宠儿的话还没说完,大家不要谈艾色变,猫艾滋病(FAIDS)与人艾滋病(AIDS)是完!全!不!相!交!的两条平行线。

划重点:猫艾滋病不会传染给人和狗狗,只在家猫、野猫、狮虎豹等20多种猫科动物之间肆虐。

如何判断猫咪是否感染了猫艾滋?

心头大石落地,铲屎官们不免担心自家的猫咪是否得了猫艾滋,别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判断:

1.留意猫咪是否出现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的情况;

2.观察猫咪是否有发烧、腹泻、呕吐、打喷嚏、咳嗽等症状;

3.注意猫咪是否有牙龈苍白或变黄、气味难闻、口腔溃疡等症状;

4.看猫咪是否有伤口愈合不良、贫血、皮毛状况不佳等情况;

5.猫咪是否有精神抑郁、运动神经损伤、感觉神经损伤等神经性障碍。

如果出现以上种种情况,铲屎官就该带着猫咪去医院检查了。

目前,血液检查是检测猫咪体内有无猫艾滋抗体的唯一方法。主要通过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然后再靠病毒分离和抗体检测进行确诊。

猫艾滋病如何防治?

猫艾滋,主要是通过病猫的咬伤导致伤口感染而传播猫艾滋,另外,母婴传播也是一种传播方式。

患病的母猫在妊娠、生产、照顾小猫的过程也有可能把艾滋病毒传染给后代。但这种情况并不绝对,且还没被科学解释。

因此,感染了猫艾滋的猫妈妈生下的小猫,应该在6个月以后都进行FIV抗体检测,避免因来自母体的抗体影响而出现“伪阳性”的情况发生。

预防措施:

1.检查:新猫进家应进行FIV感染检测;

1.隔离:防止携带FIV的病猫感染健康猫咪;

2.家养:减少猫咪在室外的时间,降低感染概率;

4.绝育:绝育后的猫咪性情温和,避免猫咪因争夺地盘的相互争斗。

如果猫咪已经确诊感染猫艾滋,铲屎官也不要歧视,进而遗弃。

猫艾滋≠死刑。

猫咪即使感染了FIV,通常潜伏期也会较长,从感染到出现临床症状一般需 3~10年时间,很多感染 FIV 的猫咪有可能还没表现出临床症状就自然死亡了。

补救措施:

1.保持家中卫生整洁,减少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2.提供高蛋白的食物,鼓励猫咪多吃,只有保持充足的体力,才能让猫咪应对病魔侵袭;

3.对继发感染疾病进行积极的治疗,对患有猫艾滋的猫咪来说,最大的治疗是应对继发感染。

做到以上,即使患有猫艾滋,猫咪也可以活到正常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