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尘埃——宋朝选宠物:什么样的宠物逼格才算高?

作者|一典


现在,养猫养狗的家庭不在少数,甚至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宠物:蛇、土拨鼠、垂耳兔、狐狸、羊驼……前几期的推送,说了宋朝养猫养狗的那些事,今天我们来说一点不一样的。


大宋时期,社会生产进步,物质财富累积,社会上的养宠现象不再局限于猫狗。宋人对于各种动物即所谓的飞禽、走兽、鳞介有着特殊的喜好。李觏讲到当时的社会风气时说:“今也里巷之中,鼓吹无节,歌舞相乐,倡优扰杂,角抵之戏,木棋革鞠,养玩鸟兽。”对文人雅士来说,畜养宠物除了欣赏、把玩以外,还有独特的人文精神。因此他们对动物品种的选取有非常独到的见解,赋予了动物文化符号和文化特质。时人有 “ 众禽中惟,标致高逸,其次鹭亦闲野不俗,若规规只及羽毛飞鸣则陋矣…… ”“《振鹭》载于《诗》,杜樊川 以风标公子目之,丰度非凡禽比可见矣?” 等说法,认为鹤、鹭是禽类中的高逸清远者,赋予其人格化的魅力。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较为普遍的体现。北宋时期,圆通禅师“庭养猿、鹤、孔雀、鹦鹉、白鹇,皆就掌取食,号‘五客’ ”,禅师以“五客”为伴。远离尘世的喧嚣而与动物为伴,清修的同时又少了些许寂寥,不失为人生的幸事。南方海石崖一带有一道士,“ 年八九十岁 …… 养一鸡大如倒挂,日置枕中,啼即梦觉。 又畜王孙小于虾蟆,风度清癯,以线系几案间;道士唤,则跳踯登几唇危坐,分残颗而食之。 又有龟状如钱,置合中,时揭其盖,使出戏衣袖间 ‘’。

除了清修的道禅之士,很多追求生活质量的士大夫也有类似的雅好。史载李昉 “ 于私第之后园育五禽以寓目,皆以客名之。后命画人写以为图:鹤曰仙客,孔雀曰南客,鹦鹉曰陇客, 白鹇曰闲客,鹭鸶曰雪客。各有诗篇题于图上,好事者传写之”。 单从这几种禽鸟的选择上就能看出主人并非庸俗之辈。

《宣和画谱》是北宋徽宗宣和年间由官方编撰的宫廷藏画目录集,全书20卷,收录了231人的作品,共6396轴,分为10门。期中禽兽门27人,画324轴,花鸟门46人,画2786轴,畜兽、花鸟作品占整个画作的48.6%,数量很大,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这些种类动物的喜爱。

宋朝的宠物市场异常繁荣。 据载,每月相国寺内“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北宋时期,汴京城内的潘楼街南边是鹰店,只下贩鹰鹘客。宋太宗至道年间,夏秋之际,京师售卖鹑的商贩,以大车载入城内,车载积市,鹑才值二文钱,十分便宜。也有较为珍贵的品种,海南诸国有一种倒挂雀,其“尾羽备五色,状似鹦鹉,形小似雀,夜则倒悬其身”。元符年间,有人将其携至汴京,“一雀售钱五十万”,价格可谓不菲。北宋前期,“京师鬻绿毛龟者,一龟动直数十千”。这一时期绿毛龟是稀有品种,一般是地方上供皇家的祥瑞之物,因此十分昂贵。但到了北宋中后期,已经变成常见动物。一次苏东坡拜访吕大防,看见便坐上有昌阳盆养绿毛龟,坡指曰:“此易得耳!”陆游在芜湖以下的王敦城,见“城并大江,气象宏敞。邑出绿毛龟,就船卖者,不可胜数 ”。


不仅是宠物的种类丰富,市场上,宠物配套设施应有尽有。夜市里有“促织笼儿”的摊位,而且品类齐全,有“银丝为笼,或作楼台为笼,或黑退光笼,或瓦盆竹笼,或金漆笼,板笼甚多”。甚至有修补飞禽笼、售卖鹰牌额、鹁鸽铃的行当。还出现了专门驯化宠物为生的能手。


除了雇佣专业人士,大多数宠物还是以家庭和个人自主畜养为主,而且随着畜养时日的日渐积累,人们总结出了一系列关于畜养宠物的方法和技巧。宋钦宗就十分喜欢金鱼,畜养在类似于今日鱼缸的器皿中,这种蓄养方式鱼的数量十分有限,王公贵族就有专门建池豢养金鱼的。宋人认为小池子中的鱼要在九月十月的时候投入大水中,不然的话冬日里会被冻死。鱼的颜色变化也充满技巧,喂食红色的小虫,鱼的颜色会更加鲜红。


宋人对包括宠物在内的各种动物研究成果颇丰,甚至出现了专门研究宠物的著作《促织经》《相鹤经》等。这些著作具有浓郁的文化色彩,向人们传播知识的同时丰富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此外,对于各种动物疾病的防治,又促进了当时医学知识的丰富与进步。


宠物给人们带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求,物质上,宠物能为主人分担一些社会工作,就比如猫捉耗子、狗守夜。对普通民众来说,畜养宠物正是看中其较强的实用性。当然了宠物也在精神上给主人慰籍,让主人不再孤单寂寞。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是儒、释、道三教并行,逐渐融合的时代。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佛教“因果轮回”观念及道教“护生”理念为宋代动物保护提供了相应的思想基础。所以宋朝也十分注重动物保护,例如《桂海虞衡志》载: “南方多珍禽,非君子所问。又余以法禁采捕甚急,故不能多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