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竟然出现了上千头野牛,还与居民和谐相处

提起野牛,人们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非洲大草原上的成群的野牛奔腾的画面,这些是曾经在电视纪录片中才能看到的场景。中国有野牛吗?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的确,现如今即使在西部地广人稀的地区,想要看到野牛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假如我国还有野牛生存的话,你会认为它在什么地方呢?相信即使你猜测一百次,都不会有正确的答案,那就是香港。众所周知,香港是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著名的“鸽笼房”等,即使是普通的一百平米左右的户型,在香港已经算是“豪宅”。

可就是这样一个土地资源十分稀缺的地方,却生活着接近1000头的野牛,是不是感到难以置信?今天我们就跟随镜头来探秘一下这些神秘又低调的野牛,了解一下它们的前世今生。

香港野牛分为黄牛和水牛两个种类,野水牛对水比较依赖,在香港大屿山南岸地区,河流的入海口与海水的交界处形成了淡盐水的地形和生态,海岸边经过长久的冲积,形成了长长的纱质柔软的沙滩。这片海岸正是香港野水牛的最喜欢的栖息地。

在落日的余晖下,一群野水牛缓慢地走向了大屿山贝澳的海滩,此时,温度还比较炎热,吃饱了草料的野水牛在淡盐水中嬉戏,这种水质虽然不如淡水那样解渴,但对于水牛来说,也有好处,一方面可以杀菌消毒,一方面野水牛也需要适当的补充盐分。

这群野水牛已经十分适应这样的环境,并且有比较强的抵抗力,海岸边就是丰茂的草场,由于气候湿润,草料生长得十分茂盛,野水牛几乎没有为食物担忧的时候。

除了野水牛之外,还有黄牛,这些黄牛并不太喜欢海边的环境,相反更喜欢在公园以及草地上栖息,天气炎热的时候,就会在树荫下休息,黄牛的性情十分温顺,对过往的人群视而不见,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了。

黄牛群经常四处流浪,在路边车上的人们经常可以亲眼看到它们,它们一点都不怕车,在马路上也走得慢慢悠悠,闲庭信步,看到有适合的草丛就会停下来觅食。

那么,在香港这样的繁华之地,这些野牛是从哪里来的呢?

香港素来以美丽的城市景观闻名,有数量很多的摩天大楼,但即便是这样,仍然难以满足当地的用地需求,香港的面积比较小,与卢森堡差不多大,但人口基数很大,大多数的居民生活在狭小的公寓楼内,密集的公寓大楼让人印象深刻。购物中心往往建设在地铁的上面,可以说对土地的利用率已经达到了极致。

说香港是寸土寸金也毫不为过,但这里却同时又生活着上千头的野牛,这些野牛的栖息地是从何而来的呢?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香港的经济飞速发展,商业经济的繁荣让周边的农业失去了吸引力,周围郊区的农民纷纷投向市区,大多数的郊区土地被荒废了。

与此同时,曾经用来耕种的家畜也遭到了遗弃,这其中就包括一些水牛和黄牛,这些家养的牲畜在被抛弃之后,开始了野化生活,经过几十代的繁衍之后,已经完全具备了野生的能力,并且将种群逐渐扩大了起来,目前其数量已经接近1000头。

野牛数量的增多,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呢?

首先,对自然环境来说,本来就不大的地域不能满足超过负荷的野牛的生存,在当地,有一些自发的水牛协会等志愿者团体,来保护这些水牛的安全并控制它们的数量,避免过度繁衍。

当地负责野生动物保护的机构会定期检测野牛群的健康状况,并佩戴上相关标记和定位项圈来研究野牛的活动情况。为了控制野牛的规模,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的管理人员会对 一些野牛进行绝育,从2011年成立野牛管理队以来,已经为300多头野牛实施了绝育,这种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野牛群的规模,以免野牛数量过多,对当地的自然生态造成破坏。

其次,对人类来说,这些野牛的存在似乎并没有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形成太大的困扰,相反成了一种乐趣,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今的相关郊区,已经不再是被荒废的农田,而是被逐渐利用了起来,一些公园以及居民区被重新建立了起来。

幸运的是,这些人类活动的踪迹并没有将野牛拒之门外,相反,当地居民选择了一条与野牛和谐相处的生活模式。在这里一边是野牛戏水,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有野牛徜徉,一边还会弥漫着浪漫气息。

如今的大屿山周边生活着形形色色的人,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从世界各地来到了这片充满着原始气息的安静地带。这里有一些创意社区活动,人们可以在此展出自己的创意作品,分享自己的创意理念。

看到这盒鲜花了吗?你一定不会想到它其实是一块蛋糕,这是来自于意大利的美女lina的作品,她喜欢吃甜点,也喜欢做甜点,经常会做出一些独具匠心的蛋糕,看起来既美丽又美味,漂亮的都让人舍不得吃。

这也是她的创意,在这片野牛栖息的沙滩边,Lina更倾向于创作出自由自在的作品,她的一切创意都来自于大自然,用她的话说,看着野牛群缓慢而又悠闲的戏水,自己的心境也就平和下来,能够感触到最原始的气息。

来自非洲的小哥也在此短暂停留下来,在节奏欢快的城市里,难得有这样一片接近原始的环境,让他沉浸在自己对故乡的回忆里不能自拔,他在这里用自己的画笔画下了一些抽象的图画。他经常会独自在海边,静静地看着在海滩上戏水的野牛群发呆。

从2003年就来到香港的leslie,自从无意中发现了这片野牛出没的海滩后,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在此后的十几年里,她从独自一人到后来带着女儿一起来到这里,她们在这里绘画,将自己的情感都融入画笔之中。

另外,她还成为了一名野牛的保护志愿者,经常清理牛粪并解决一些人牛之间的冲突,她的女儿也十分热爱这样的生活,她最喜欢画的正是水牛,而她的灵感正是来源于身边的野牛群。

这位可爱的小姑娘一点也不惧怕野牛,经常会赤着脚在海滩上与野牛群赛跑,有时候还会配合着海浪的节奏,这幅画面似乎重新演绎出了一副古老的中国乡村的农耕画面。


香港其实并不是一片钢筋水泥塑造的钢铁城市,它还蕴含着野性的一面,在香港为数不多的森林及野外,还栖居着许多野生动物,有猴子、麂、野猪、野牛等动物生活在这里。即使这些野水牛并没有受到法律的保护,但当地居民依然自发地保护它们,选择了一条和谐共处的道路。

事实证明,这样的选择是正确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有野牛在周围流连忘返的环境,在匆忙的城市节奏中,野牛的安逸让人们的心境也变得平和。如今的野牛已经成为了当地社区生活的一部分,它们比很多人都更早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而后来的人们也选择了继续与它们相处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