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去世宠物换种方式陪伴主人,河北小伙4年来坚持做这件事

保定34岁小伙吴海东是一名皮雕匠,也是莲池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8年,吴海东开始创作宠物主题皮雕作品,在牛皮上,按照去世宠物的样子进行雕刻,制成吊牌、皮包等,并将宠物的毛发、牙齿等“遗物”放进去,让它们以这样的形式继续陪伴主人。

4年来,他用皮雕工艺“复刻”了千只去世的宠物。

从接触到喜欢

大学毕业后爱上皮雕工艺

从四五岁起,吴海东便开始接触美术,在大学的时候选择了平面设计专业。大学毕业后,吴海东曾尝试过木雕、玉雕等,直到他接触到皮雕后,被深深吸引。

“第一眼看到皮雕作品,就觉得很惊艳,想象不出是怎么做出来的,很想学。”之后,吴海东四处拜师,取众家之长,钻研皮雕工艺。

皮雕是一种以皮革为材料的雕刻工艺,一般选用质地坚韧、不易变形的天然皮革进行雕刻、染色。所有的制作过程都在手头上完成,想要学会,并非易事。

学习之初,吴海东每天练习十五六个小时,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也有大大小小的伤口,但他从没想过放弃。提到坚持的原因,吴海东的答案很简单:“因为喜欢,所以坚持。”

从偶然到坚持

“复刻”去世宠物治愈主人

传统的皮雕样式一般以唐草花纹为主,大方庄重,但中规中矩。一次偶然的机会,吴海东初次尝试创作宠物主题的皮雕。

当时,一位看过吴海东皮雕作品的网友主动与他联系,问他能不能按照自家泰迪犬的样子,创作一个皮雕作品。因为那只泰迪犬陪了自己很多年,后来年纪太大去世了,网友想留个纪念。吴海东答应后,按照网友发来他照片,“复刻”出了那只泰迪犬的皮雕作品,泰迪犬“笑容灿烂”,很是可爱。

收到作品后,网友激动地给吴海东打来电话:“太像了,我的泰迪回来了!”

这次创作,给了吴海东很大触动:“对于很多人来说,宠物不仅仅是动物,还是自己的家人,他们之间的故事真实而温暖。宠物离开后,能帮它们用另一种方式继续陪伴主人,治愈主人,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就这样,吴海东开始在创作宠物主题皮雕上下功夫,猫、狗、兔子……4年间,他坚持创作了近3000件这样的皮雕作品。

“制作一件作品需要3~5天,前期也要跟顾客反复沟通,了解顾客和宠物之间的故事,体会他们之间的感情,用心将宠物‘复刻’出来。”吴海东说,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会让顾客觉得更加亲切,自己的宠物并没有离开。

从成就到感悟

青年非遗传承人担子不小

几乎每天,吴海东都会在网上分享创作皮雕作品的过程和作品背后的感人故事。在忙碌的工作中,吴海东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我觉得这份工作最大的意义,是帮别人把美好的事物永远地保留下来。”

如今,吴海东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十几个人组成团队,作品供不应求。因为知名度越来越高,他们的作品不仅走到了全国,也走出了国门,获得不少国外网友的点赞。

记者了解到,相对于其他传统手工技艺,皮雕偏冷门,感兴趣并且能坚持做下来的人不多。

“在网上进行分享,也是想让更多的人关注这种传统技艺,至少让大家知道皮雕工艺的存在。”随着自身技艺越来越成熟,作为青年非遗传承人,吴海东有了更多的感悟,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不小。

“一方面,是要把这项非遗技艺做好传承和创新,另一方面,要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皮雕。这么好的技艺,真不忍心让它没落。”吴海东说。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王春锐

■供图/吴海东

■编辑/杨旭妍

版权归河北河青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