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却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袁隆平

风起稻菽千重浪!今天是袁隆平院士89虚岁生日。他是杂交水稻之父,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7000万人口,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难的问题。这位老人用海水种出亩产超300斤“红色水稻”!他用一颗种子改变了世界!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中国科技评奖委员会曾这样评价袁隆平: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找到报国路

袁隆平生于动乱年代,从小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他深深感到,要想不受别人欺负,国家必须强大起来。

1949年,袁隆平考取重庆相辉学院,选择农学作为第一志愿。195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市安江农校教书。1956年,响应国家“科学发展规划”,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

袁隆平自小亲历过饥饿,下决心一定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1963年,他发现水稻中杂交组合的优势现象,认定利用这一优势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萌生了培育杂交水稻的强烈念头。

带头攻难关

在地处偏远湘西,袁隆平和学生们开始了最初的探索。

两次自费前往北京拜访著名育种学家鲍文奎先生后,1965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提出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法”,并首次揭示了水稻雄性不育之谜。其后,他成立科研小组,开始了水稻雄性不孕选育计划。

1968年开始,袁隆平像“追着太阳的候鸟”,不辞辛劳地在湖南、云南、海南、广东等地辗转研究。1970年,他的学生在海南南红农场沼泽中发现1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袁隆平将它命名为“野败”。杂交水稻研究从此打开了突破口。

1971年到1972年,全国十多个省区市的科研人员齐聚海南,袁隆平慷慨地将野败分送给大家,形成了一场以“野败”为主要材料培育三系的全国攻关大会战。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标志着我国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获得成功。2014年,超级杂交稻成功突破第四期亩产1000公斤大关。

逐梦不停步

2001年,袁隆平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直到今天,这个自称“80后”的老人,仍然没有停下自己逐梦的脚步。


在追求高产的同时,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关注提高稻谷的品质和安全性。他告诉记者,2016年底,自己已和团队着手研究第三代育种方法。因为兼容前两代的优势,这意味着将培育出更高产、优质、抗性更好的杂交水稻。

2017年,袁隆平领衔、已实施10多年的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开始向兼顾绿色优质的目标转变。在2017年参与“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的30多个品种中,优质稻占比超过30%,其中不少品种的米质已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017年9月,袁隆平领衔、湖南省农科院研发的“低镉水稻技术体系”,实现在重金属污染地区水稻平均含镉量下降90%以上。

杂交水稻研究是一项远大事业,需要传人。袁隆平重视人才培育,早在1984年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之时,他就从各处争取奖学金和留学名额,将一大批青年送到国外深造。如今,他们已成为国内一流的育种专家。

“我的童年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度过的,知道民族的屈辱和苦难。当我能用科学成就在世界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时,首先想到的是,我为中国人争得了荣誉和尊严。”袁隆平说。

简单的生活 丰富的研究生活

78岁的袁隆平在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为超级杂交水稻的课题作报告时,一百多人的报告厅里鸦雀无声,讲台上的袁隆平穿着一件米白色的西装,声音铿锵有力。

唐俐是袁隆平的学生,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跟随袁隆平多年。在她印象里,袁老师永远黑黑瘦瘦,穿一件软塌塌的衬衣或T恤衫,“他就是这样,从不讲究。

2001年2月,袁老师赴京领取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时,穿的是一套过时的西装,坐下时稍不留意,红色运动裤就露了出来。大家都劝他买一套好点的西装,好说歹说,他才花800元买了套打折的西装,这成了他每次出席重要会议的礼服。”




游泳冠军 爱打排球爱好音乐

步行3分钟路程,距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不远处,有一个充满田园气息的安静小院。两层高的红砖楼,到处挂着喜庆的红灯笼和中国结,有假山,有池塘,也有园林,这里就是袁隆平的家。袁隆平和他的儿孙们住在一起。

尽管每天的行程安排得很紧,可是袁隆平雷打不动的事情,是每天早晨7点半起床做广播体操。袁隆平称自己有70多岁的年龄,50多岁的身体,30多岁的心态,20多岁的肌肉弹性。

游泳是袁隆平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每年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举行游泳比赛,袁隆平都能战胜小伙子们当仁不让地成为游泳冠军。袁老喜欢运动,他说:“游泳、排球、跳舞,都是不花钱的平民项目。游泳我是一流水平,打排球我只能算是二三流的水平。”

下午5点半,忙完了所有的工作,袁隆平回到家中,抽上一支烟,就匆匆赶到对面的家属楼,用长沙话大声喊:“打球了!打球了!”每天下班后、晚饭前,袁隆平都要打半个小时的排球。

袁家小院的外面就是一个小小的排球场,不一会,家属楼跑下来一群老太太和老大爷,都是袁隆平的固定球友。拦网,接球,时不时还能给对方来个扣球。排球场上的袁隆平童心未泯,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位可爱的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杂交水稻之父”。

音乐是袁隆平另一项爱好。幽静的袁家小院里常常会传来悠扬的琴声,妻子邓哲喜欢弹电子琴,袁隆平喜欢拉小提琴,两人配合默契。袁老还擅长男低音,他演唱的美国民谣“oldblackjoe(老黑乔)”声情并茂。


喜看稻菽千重浪

这或许就是袁老

最喜欢看到的场景了

杂交水稻的每一次播种

都藏着他的梦想和期望

愿袁老的梦想早日实现

向袁老致敬!

来源:您好岳阳综合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