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10军团不合理人事调动:寻淮洲和粟裕能打仗,却靠边站

75个红军师55

作者:卡迪罗

在工农红军历史上,红军主力部队存在过三个红20师,分别是左右江红7军20师、江西苏区红7军团20师和闽浙赣苏区红10军团20师,这回介绍闽浙赣苏区红10军团20师,这支部队只存在了三个月。

1934年10月,红7军团19师经长途转战胜利到达原赣东北苏区,并与新红10军胜利会师,经上级要求两支部队合编为红10军团,其中新红10军改编为红20师,师长和师政委由军团长刘畴西和军团政委乐少华兼任,全师下辖第83、85、87三个团共5000余人,83团长叶牛春、87团长黄英特。

刘畴西,1897年出生于湖北望城,1924年入黄埔军校一期学习,在东征战斗中失去左臂,南昌起义失败后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回国后曾任红3军8师师长、红21军军长,1933年3月调闽浙赣苏区任新红10军军长。

乐少华,1903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27年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曾任红7军政委、红3军团5师政委、红7军团政委。

这次人事调动,对于红10军团这支8000多人的大部队来说其实不太合理,指挥能力强的原红7军团长寻淮洲、参谋长粟裕,都被排斥在核心指挥层外。对于军团长刘畴西,闽浙赣宣传部长涂振农评价,“如同一个军事学者,能说不能做,决心更是很少”。对于乐少华,粟裕和红19师政委聂洪钧评价道“只知机械执行上级命令……如果要他自己定战略,那必然是毫无把握”。

部队改编完后,寻淮洲先率红19师出击浙皖边调动敌人,红20师则留守赣东北苏区,但随着苏区面积日益缩小,已经不适合这支大部队活动。方志敏电告上级,希望能将红20师转移到闽北苏区,但遭到上级的否决。上级命他迅速率红20师突出重围,与红19师会合,争取在外线歼灭蒋军一个旅或师,以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

1934年11月25日,方志敏、刘畴西等在留下900多人的新红10军30师留守苏区后,率红20师正式退出坚持多年的赣东北苏区首府葛源,出发前,方志敏还特意将近千名犯了错误的干部、战士释放出来编入部队。12月8日,红20师伏击了蒋军第21旅的4辆卡车,缴获步枪100支、迫击炮3门,这也是红20师在外线唯一取得的一次战斗胜利。

1934年12月10日,红20师与红19师在皖南汤口胜利会师,并进行了人事上的一些调整,红87团团长黄英特升任红20师师长。黄英特,又名黄英达,1908年出生于湖南平江,参加过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斗争,曾任红5军5师9团团长,1933年调到赣东北苏区工作。军团长刘畴西为加强红20师战斗力,还想从红19师调些机关枪过去,却遭到寻淮洲、王如痴等人的拒绝。

开国少将乔信明,曾任红20师参谋长

为歼灭红10军团,蒋军调集了第7师21旅、第49师和补充1旅三路大军前来围剿。由于红军侦破了蒋军的电台,得知了敌人的兵力部署情况,刘畴西遂决定在谭家桥一带伏击歼灭蒋军补充1旅。按计划,红20师加上红19师56团埋伏在谭家桥以南山林中,负责伏击敌人,红19师的另外两个团则负责在战斗打响后切断敌人退路。

方志敏、寻淮洲、粟裕等都对这个计划表示反对,因为红20师均系苏区地方部队和游击队改编,战斗力较弱,伏击任务交给拥有数年反围剿运动战经验的红19师似乎更有把握。但刘畴西予以拒绝,他当然也有他的理由,因为他带领的红20师想成长起来,就必须经历实战的考验。此外,补充1旅曾被红19师击败过,因此在刘畴西看来,该部战斗力也不会很强。

1934年12月14日上午,蒋军将领王耀武俞济时指挥着补充1旅的三个团和浙江保安团的一个营抵达谭家桥。蒋军见一路上尽是普通老百姓(其实均是由红军侦查员假扮),没有任何与战争有关的痕迹,因而很快放松了警惕。蒋军士兵一路唱歌、打闹,简直如同中学生秋游一般,很快就不知不觉走入红20师的伏击圈。

红10军团侦察连连长江天辉,在谭家桥战斗后与军团主力失散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蒋军一个团又一个营刚走进伏击圈,一名潜伏在红20师内的奸细突然开了一枪,刚刚还军纪涣散的蒋军立即警觉起来,并迅速抢占了公路两侧的高地。刘畴西顿时懊悔不已,但又拿不出什么解决方案,只好命部队迅速发起攻击,这样原本一次看似万无一失的伏击战就只能沦为一次普通的山地遭遇战。

由于红20师的战士们普遍不善正规战,加上补充1旅3团团长李天霞率部抢占了附近的几个主要制高点,形势瞬间变得对红20师极为不利。刘畴西几次组织部队仰攻敌人制高点,但因为红20师缺乏弹药枪支,很多红军战士只能挥舞着大刀、梭镖冲锋,结果都被拥有火力优势(平均每个班一挺轻机枪)的补充1旅赶下来。

刘畴西见红20师陷入困境,忙打电话给寻淮洲寻求增援,但被对方一口拒绝,甚至连方志敏写急信过去也调不动。刘畴西用商量的口气问寻淮洲:“你看怎样?”寻淮洲回答:“没有怎样,你解决不了,我自有办法。”寻淮洲所谓的方法,就是由他亲自带队冲锋,最后红军虽然夺回了乌泥关制高点,但寻淮洲也在冲锋中腹部中弹,几天后伤重不治而亡。

寻淮洲烈士墓

在谭家桥战斗中牺牲的还有红20师师长黄英特、红83团长牛叶春、红87团政委许施应等。撤出战斗后,方志敏决定率部撤往皖南小苏区,途中不断留下一些小部队开展游击战争,并对部队编制进行了一次调整,刘畴西仍兼任红20师师长,同时人员较多的红20师又分出一部分兵力组成红21师,师长由原红7军团干部胡天铎担任。

1935年1月9日,红10军团主要干部在安徽茶山召开会议,军团参谋长粟裕认为,在敌人20多个团的包围下,红10军团三个师只有分开活动才能突围,乐少华、刘英都同意他的意见,但刘畴西却表示反对,因为上级没有给出这样的指示。方志敏也同意了刘畴西的意见,认为目前应以返回赣东北苏区为主要目标,之后再考虑分兵也不迟。

从茶山到赣东北苏区,要经过怀玉山200多公里的山路,蒋军已经在这里层层设防。最后只有粟裕、乐少华、刘英带领的前卫部队500余人和300多名伤员突破封锁,刘畴西等带领的三个师的主力因为行动迟缓,最后大部分被蒋军包围消灭,军团长兼红20师师长刘畴西负伤被俘,半年后他与方志敏、王如痴等一起在南昌英勇就义。

被俘后的刘畴西、方志敏、王如痴

附录

红10军团20师历任师长

刘畴西(1934.10-1934.12,1935年被俘就义)

黄英特(1934.12,牺牲)

红10军团20师历任政委

乐少华(1934.10-1935.01,东北工业部副部长)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