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黑帮大佬,一个让日本警方都畏惧的帮派,老大是河北人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提及日本黑帮,大家想到的不是凶神恶煞而是卑微赚钱,当然;这可能也是黑帮想要洗白的方式之一

这些黑帮新闻中:有个叫“怒罗权”的帮派格外受关注,倒不是他们做了什么特别了不得的事儿!

而是他们的身份特别尴尬:日本人管他们叫“中国黑帮”而中国媒体表示;不背锅,他们明明就是正宗的日本人啊!

这事儿,说到底还是日本人自己造的孽。

当年他们发起战争,战败撤退时有部分人没来得及回去,就留在中国生儿育女。

中日建交后,他们又拖家带口回到日本,结果日本人也不大接受这些孩子。

为了有尊严地活下去,那些孩子就创办了这个特殊的黑帮组织。

今天我们的故事主角就是“怒罗权”的创办者“佐佐木秀夫”他还有个中文名叫张荣兴。

他的童年是在河北农村度过的,后来却成了日本黑帮老大,他一生有10年时间都在监狱中度过的。

没想到50多岁又摇身一变成了网红,还出版了自己的自传体小说《初代怒罗权》

他到底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呢?

他到底是自甘堕落,还是被逼无奈呢?

这些问题没人会过多在意,当然也没有意义了,他无疑称不上一个好人,但他代表的也是一个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

1970年,佐佐木秀夫出生于河北唐山乐亭县的一个村子,那时他叫张荣兴,他们家里有8个孩子,张荣兴排行老末。

虽然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但他的童年并不幸福,在那个年代的农村格外穷,他的父亲又有家暴倾向,总是为一点儿小事打骂母亲。

张荣兴也没什么玩伴儿,一出门就会被人追着骂“小日本鬼子”最初他并不明白那是什么意思,直到很久以后才知道,自己的母亲原来是日本人。

张荣兴的父亲和母亲,

张荣兴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逃离那个不友好的家乡,而这个机会也终于到了,中日建交后,那些因战争滞留中国的日本人陆续回国。

1979年,张荣兴的母亲带着7个哥哥姐姐回了日本,独留9岁的张荣兴和父亲在老家。

按张荣兴母亲最初的想法,她是再也不想回河北了,更不想带家暴的丈夫去日本。

但张荣兴父亲打电话威胁,说小儿子受伤严重,不回去可能见不到最后一面了。

母亲没办法,2年后再次回国,最终带着丈夫和小儿子一起去了日本。

张荣兴刚到日本时才11岁。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语言,一切都让他感到新奇,他们住在政府提供的免费小屋里,物资也比之前丰富了许多,曾经很难吃到的糖都变成了日常小零食。

他觉得日本很好,因为再也没人骂他是日本鬼子了。

张荣兴重新开始读小学,改名叫佐佐木秀夫,为了尽快融入环境,他开始努力学习日语,但同学们总是嘲笑他的发音。

他不敢告诉老师,因为老师也不止一次骂他是“坑脏的中国人”还让他滚回中国。

老师的不作为,助长了校园欺凌,他经常被高年级同学围着打。

佐佐木秀夫身边也有从中国去的孩子,但大多是东北的,他融不进去,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很孤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也没有接受他的圈子。

但被欺负得久了,也学会了反抗,别人凶他就比别人更凶,打起架来一副拼命的样子,日子倒是好过了一些。

他读了初中那会,认识了几个境况类似的孩子,他们都经常受欺负,所以经常抱团一起对抗,还时常有新同学加入想要寻求庇护。

他们曾经试图寻求公正对待,找到有威望的校长倾诉,希望能制止那些校园霸凌者但校长听完后,轻描淡写地叮嘱大家不要主动惹事生非。

并且还说;自己会处理那些欺负人的学生但之后就再也没有了下文。

佐佐木秀夫意识到,想要不受欺负只能靠自己,霸凌者越发肆无忌惮,他索性开始随身携带刀具。

一把水果刀带来的威慑力,要远远大于拳头,遇见混乱局面时,他直接亮出刀具,那一瞬间对方就害怕退缩了。

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不战而胜的方法,还分享给朋友们,他们逐渐成了一个普通人不敢惹的小团体。

佐佐木秀夫还给团队取了个名字,叫做“中国龙”那时,他正读初中三年级。

后来,佐佐木秀夫将水果刀改成了一种带锯齿的小刀,并称为“生存小刀”。

读高一时,佐佐木秀夫因为携带危险武器,第一次进了少年鉴别所,那是日本专门用来处理问题少年的机构。

不过这显然对他没任何作用,出来后他变本加厉,经常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

“龙”字在日语中比较难写,佐佐木秀夫就将团队名字改成了“怒罗权”

“怒”代表对日本社会的愤怒,

“罗”代表用力量打倒强敌的罗汉,

“权”代表维护自身应有的权利。

取这个名字的时候,佐佐木秀夫并不知道,“怒罗权”后来会成为令整个日本都头疼的组织。

据日本厚生省数据显示;1972-1995年间赴日定居的战争遗孤共2171人。

如果加上他们的孩子,这个数字无疑要翻倍,那些人的遭遇,和佐佐木秀夫其实差不多,上学被霸凌,生活中遭歧视,工作不好找,处处低人一等,早已积累了太多的怨气。

鉴于此“怒罗权”稍微有些名声时,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加入跟随。

与此同时,他们也承受了更多压力,当地居民、黑帮甚至警方都对他们越发不满,直到“浦安事件”爆发。

1989年的某天,佐佐木秀夫和朋友共计8人骑车逛街,走到浦安附近的高架桥下时,突然被一辆身份不明的车袭击了。

那辆车从后方猛地冲过去,将他们一个一个撞倒,然后又猛地掉头再次冲撞过来。

后面也有许多人慢慢包围过来,朋友们见状马上逃开了。

佐佐木秀夫也想逃开,但是那伙人已经冲到跟前,并抓走了坐在他车后的小弟。

如果自己逃跑的话,小弟会被带走的吧?

这么想的时候,佐佐木秀夫下意识地握住了随身携带的小刀。

那帮人看见了他的刀,却丝毫不怕,还叫嚣着;“你们这些家伙,是怒罗权吧!”

听到挑衅的佐佐木秀夫瞬间怒了,直接冲上前去,但却被几个人摔倒在地。

可他也毫不示弱,举刀刺了过去,混战中他的朋友们也跑去帮忙,对方也有50多人参战!两帮人混战在一起。

在“浦安事件”事件中:“怒罗权”以8人的力量对战一个50多人的帮派,其中一个“怒罗权”成员在混乱中还刺死了对方1人

后来,他们才知道那些袭击的人来自暴走族,是个专门抢劫摩托车的组织。

这一整场袭击,都是一场有预谋的埋伏。

事件迅速引发媒体热议;虽然是被袭击的一方,且人数远远少于另一方,但几乎没有人支持“怒罗权”。

他们被认为破坏了当地人微妙的平衡,而且明显防卫过当。

最终“怒罗权”成员被警察抓捕。

这导致“怒罗权”对警方产生了仇恨,他们看到警车就发动袭击,往警察厅扔火焰瓶,点燃摩托车冲进警察局?

如果说;之前日本人对战争遗孤还有些同情,那么这件事之后就觉得他们是个怪物他们永远是一群外来者,试图颠覆社会秩序,连警方都对打压他们格外积极。

与此同时,“怒罗权”的名气飞速上涨,闲散社会人员纷纷要求加入他们。

那年,佐佐木秀夫18岁。

之后的“怒罗权”开始对抗当地黑帮,暴走族被死死压制,其他帮派也逐渐势弱。

1990年前后“怒罗权”的规模达到800人左右,甚至连警察也不怕,日本整个社会都为之头疼。

2013年“怒罗权”被政府定性为“准暴力团”而在力量强大之后,他们真的做了很多违法的事。

在媒体的公开报道中:佐佐木秀夫有5次入狱记录:

1997年:他“违反儿童福利法”因强迫未成年人深夜劳动而被捕!

2000年:他涉嫌殴打演员布施博,再次被捕!

2011年:他在餐饮店内与人发生争执,之后再次因殴打他人被捕!

2014年:他因恐吓酒吧经营者,非法收保护费而被捕!

2019年:他再次因殴打一名49岁的男性而被捕!

因为总是犯罪,所以佐佐木秀夫大约有10年的时间都是在监狱中度过的。

虽然“怒罗权”组织如今依然存在,但是已不再有当年那么强的愤恨。

毕竟大多人有了下一代,开始慢慢融入日本社会,而那些逝去的人,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淡忘。

佐佐木秀夫今年52岁了,他声称自己金盆洗手了,如今安分守法,只想安稳度过余生。

他似乎结婚了,还有个孩子,不过具体信息没人知道。

去年:他在youtube注册了一个账号,日常和人直播聊天,回顾“怒罗权”当年的所作所为,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

他开始写博客,还出版了一本书,叫做《初代怒罗权》他成为了一名网红,甚至受邀上了电视台接受访谈!

这样的走向,着实有些匪夷所思,但人生就是这样吧!只要活着,一切都有可能。

对佐佐木秀夫来说;“怒罗权”三个字意味着青春和友谊,意味着对社会不公的抗争,意味着一段疯狂的岁月。

他如今发声,不过是为了让那段历史不至于被无声淹没,而且;他是真的怀念那些离开的兄弟们。

虽说;在夹缝中求生不易,社会暴力更让人头疼,而这一切的根源,都要从90多年前的那场侵略战争说起。

这其实更值得所有上位者反思,一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其产生影响力或许要比所有预期的都更为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