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疫情观察(三):一纸“新冠险”,成蔡当局和大财团照妖镜

对于保险,我个人的理念一直是够用就好,不会避讳,也不会买超。由于医疗险种已经添购足够,而新冠疫情开始后,岛内许多保险业者相继推出各种“新冠险”。而保险业务在解说时,往往是打着只要“确诊新冠病毒”,公司即赔款的名号来贩售此类商品。

最近我外甥看到“疫情指挥中心拟在7月将新冠肺炎从第五类法定传染病降为第四类”的新闻后,请我帮他看了几条他个人买的新冠险的条款,因为他在网路上看到了一些传闻,似乎有部份保单内容在新冠病毒“降级”后,保险公司可以免赔,在岛内疫情日趋严重的现在,这份保单如果失效,除了保费的损失,还少了一项人身安全的保障。再加上目前网路风向来说,保单条款讲明了会赔付,保险业者却好像有赖帐的趋向。


他提及,目前网路讨论中有所谓的“保单之乱”,最大的争议点在于陈时中曾公布部分情况下,“快筛阳性视为确诊”,但岛内保险业认为,投保者需持有由医院开立的“纸本”诊断书,才能算保单上所谓的“确诊”并给予理赔,而岛内确诊者在四月时以几何的速度暴增,让“纸本诊断书”的需求大增,冲击了原本就人力不足的医疗体系。

其实这原本是执政者政策不严谨所导致的恶果,造成困扰的却是公立医院的基层医护人员。


从新冠病毒被列为第五级法定传染病开始,有新冠病毒症状的病人(尤其是发烧),一般诊所会拒绝看诊,并要求转至医院或急诊,这就导致一般诊所门可罗雀,连租金都可能赚不回来,而公立医院却爆满到人人加班,事情还做不完的窘境。

这一次保险业者的“纸本诊断书”要求,更是让已经爆满的医院再增加一项工作,而群聚的状况造成的二次感染,也会让原本就不足的医疗资源更加捉襟见肘。


不过岛内保险业者对于失控的疫情,似乎颇有微词,有保险业者认为,由于指挥中心从清零转共存,原本的保单是以政策清零为原则做设计,而这一次政策的转变所造成的染疫人数增加,将会让保险业者承担其应负担的社会责任“10倍以上”,要求蔡当局尽快设计出配套措施。


这样的消息,也是我外甥让我帮他看保单条款的主因,其实岛内保险业者,拉保的时候笑脸常开,要求赔保的时候百般为难客户并不少见,加上这一次传出的硬性要求“纸本诊断书”所形成的网路风向,不免也让人感到有刁难客户、不愿赔保的因素存在。

而陈时中公布的“新冠疫情降级”,其实也有让保险业者“解套”的意味存在,因为有些保单设计中,是有要求“传染病等级”的,如果新冠病毒由“五级降四级”,会让部分保单达不到赔保条件,从而变成一张废单,因为下一次的“五级传染病”到底什么时候会出现,没有人知道。


一种看法认为保险本质的分析:每一张保单其实都是保险公司与投保者的“对赌契约”,投保者买自己死(生病),保险公司则冀望投保者生(健康)。



我曾在江湖哲学中提及,赌要有赌品,而最基本的赌品就是“愿赌服输”,现实中保险业者占据着资金优势、消息优势等状况,各种保单设计其实都已经是“稳赚不赔”,也在岛内平民身上赚的盆满钵满。而这一次的新冠险对保险业者来说倒是难得一见的“失利”,那保险业者也应以“愿赌服输”的精神来面对,方符合实质正义,毕竟赢的时候收钱,输的时候“悔棋”,甚至想在疫情期间发一笔横财,吃相真的难看了一点。

这一次新冠疫情险是少见的保险业者的失利,也让岛内民众再一次认识到大财团总是想“稳赚不赔”、 “风险丢给老百姓”的丑恶心态。而蔡当局用“新冠疫情降级”给大财团“解套”,这样的“政府”更让人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