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乌克兰大反攻,俄军问题出在哪?还能翻盘吗?

乌克兰从8月份开启的赫尔松大反攻以及从9月份开启的哈尔科夫大反攻都获得很大的胜利。哈尔科夫方向,乌军一路击穿俄军两道防线,收复了巴拉克利亚,依久姆,库皮扬斯克,沃尔昌斯克,红利曼等重要据点,俄军一直退到第三道防线,也就是斯瓦托沃和克列缅纳亚组成的防线,才算稳住阵脚。

未来能不能守得住还需要观察。赫尔松方向的反攻,虽然开启的最早,但一直处于僵持阶段,直到10月3日,乌克兰集中力量在赫尔松北部发动了一个钳形攻势,击穿了俄军防线,迫使俄军大幅后退。乌军一波突击就把战线向前推进了30公里,随后继续向前发展,俄军退到第二道防线,目前正在僵持中。

乌克兰这一波进攻动能到现在已经差不多消耗完了。不出意外的话,未来一段时间将会出现僵持期。当然,俄国岳飞斯特列科夫在自媒体上警告,说乌克兰可能下一步会在扎波罗热搞事情,这对于当前风声鹤唳的俄军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俄军这一波败仗那是相当难看,尤其是出现在四州公投入俄的节骨眼上,泽连斯基给了普京一记响亮的耳光。于是网络上对俄罗斯的嘲笑声一下子多了起来。这本来没什么,打的烂,就得被狠狠嘲笑。但这些嘲笑声中,还包含了很多乌军不可战胜,俄罗斯马上要崩溃,俄军是人类公敌的论调,这就有蛊惑人心的意思了。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在俄乌刚开战的时候,我就曾经说过,国内支持乌克兰的人,没几个真正关心乌克兰人的死活,之所以有那么多人为乌克兰摇旗呐喊,不过是想通过乌克兰的胜利,来论证西方的不可战胜,进而论证中国人必须顺从西方。所以,对于现在的战局,我们要搞明白,俄军问题出在哪?还有没有可能翻盘?

现在有很多人指出乌克兰拥有北约的情报支持,俄军一举一动无所遁形,海马斯火箭炮神勇无敌,可以一箭灭俄。星链卫星让乌军通信畅通无阻,俄罗斯还在用深圳产的对讲机等等。可是,北约的情报和星链并不是刚给乌克兰的,为什么前几个月依然被俄军打的节节败退呢?海马斯火箭炮是给俄军造成了很大困扰,但区区十几门火箭炮就能对战局造成根本性影响?所以,这些加在乌克兰身上的北约光环确实增强了乌克兰的战斗力,但要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明显是不够的。

刨除这些光环,那造成当前俄军被动局面的根本原因,那就只有从双方军队本身来找了。以8月为分水岭,前后双方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呢?我认为,只有人数。乌克兰战前正规军加纳粹组织,一共30万人,经过多轮动员后,总兵力接近100万。这期间,伤亡人数大约为30万,所以当前乌克兰军队总数大约是70万。刨除掉后勤和国民警卫队这种货色,一线战斗兵力在40万以上。而俄罗斯方面,只有合同兵能出国作战,加上卢顿民兵,瓦格纳,车臣网红兵,在乌克兰作战的一共约20万人。

但根据合同兵的运作机制,其每半年要回国轮休。因此,在七月底打完利西昌斯克战役后,很多俄军就回国了,这一点有不少俄国社交媒体上的视频可以作证。目前估计,继续在乌克兰作战的俄军不过5万人,加上卢顿民兵,瓦格纳和车臣兵,一共十万。这其中还要分出大部分兵力分兵把守各个据点,机动兵力极少。因此,在8月份过后,俄军新动员兵力到来之前,形成了一个兵力真空。而乌克兰恰好在这个时候完成了动员兵力的训练,兵力对比一下子来到了四比一甚至五比一。于是,乌克兰战场就出现了乌军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形成突破,而俄军只能一路撤退的奇观。

既然分析清楚了当前局势的症结所在,对未来战局也就可以做一个预测了。赫尔松地区,这里依然有2.5万俄军正规军,虽然俄军已经连续苦战了大半年,但他们可以得到炮兵和空天军的支持,战斗力还是有保证的,现在经过收缩,其防御宽度大大减小,防守压力也相应减轻,因此乌军想形成哈尔科夫地区的狂飙猛进是不太可能的。这里估计又要僵持下去。

哈尔科夫附近,克列缅纳亚防线是关键,但这里的俄军正规军很少,大部分是卢顿民兵,想要维持住,有较大难度。最差的局面,则是全部收缩到利西昌斯克。而等到11月,俄军的动员兵力开始上场,回国轮休的士兵也要回来。到时候,俄军兵力将达到30万以上,将会收复一些失地,是否能回到依久姆,还是个未知数,战争可能会长期化下去。但是,当前乌克兰的动员能力已经到了极限,第六轮动员的范围已经包括中学生了,这么耗下去,乌克兰是耗不过俄罗斯的。因此,我依然相信最终的胜利属于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