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不利,这边刚组织完公投,那边乌克兰反攻,夺回了军事重地红利曼。俄罗斯军队表示自己是撤退到一个更有弹性的地点。
这边普京生日,那边乌克兰就把克里米亚大桥给炸了。
而且乌克兰已经开始轰炸俄罗斯本土的一些地点。
进行到这一步可能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以前是说俄罗斯三天拿下基辅,结果也没有拿下,俄罗斯从全面出击变成了全面收缩,原本以为只要保住东乌,但现在看来,东乌也不一定保住。打到现在,克里米亚大桥都没保住。甚至有人说,乌克兰要夺回克里米亚,搞不好还要打到莫斯科。
为什么出现这样让人意外的事情。
其实俄罗斯打成这样完全不意外,甚至是他在走历史的老路罢了。
前期轻敌全面出击,中期吃瘪调整,后期再反攻,这是俄罗斯军队的老套路。
那种一杆清台,其实是美国军队的打法。尤其是美国打伊拉克造成的印象。拥有压倒性的军事实力,说打谁就打谁,一打就准。
这是美军出动的常态,而俄罗斯跟美国不同。
从俄罗斯军队的历史操作来看,俄罗斯就是这个套路。
比如九十年前的苏芬战争。
苏芬战争是跟现在的俄乌军事冲突十分类似的一场战争,无论是战争的进程,还是起因,还是历史背景。
芬兰一开始始也是属于另一个帝国,瑞典王国,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那乌克兰历史上归属于波兰立陶宛。
他们都是因为俄罗斯的扩张而有了建国的基国。
俄罗斯打败瑞典王国后,芬兰成为了俄罗斯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让芬兰留在俄罗斯帝国。俄罗斯给了芬兰很大的自主权。这一来,芬兰的民族意识,自主意识形成了。
乌克兰也是,俄罗斯打败波兰。乌克兰成为了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现在,普京老是讲苏联犯了错误,因为他导致了俄罗斯帝国的分解。因为苏联、俄罗斯帝国、俄罗斯这三个名词里,苏联的地盘当然最大,其次是俄罗斯帝国,然后才是现在的俄罗斯。
在苏联解体中,很多地方从俄罗斯帝国分出去了。
乌克兰就是其一,乌克兰也是因为自治权很高,后面更是以加盟国的身份成为苏联的一部分。
芬兰独立建国之后,政权掌握在苏联对立的白军手里,自然跟苏联关系不好了。
芬兰的白军领袖叫卡尔·古斯塔夫·曼纳海姆,此人出生于芬兰,长大后当过俄国的弼马瘟,在王室马厩管理所干过活。后面参加过日俄战争,还混进了探险家伯希和的探险队,到中国北方诸省当密探,探出了一条从喀什经兰州达北京的侵略路线。只是这个路线还没启用,俄国革命开始了,他回到了芬兰,组织了白军,在德国人的支持下,战胜了红军派,控制了芬兰。
这个人相当于中国的袁世凯,但有一点,他不当皇帝,参加总统选举失败后,就回了乡下种田种花。
不过,在担任芬兰军事领袖期间,古斯塔夫在卡累利阿地狭修了一道曼纳海姆防线,全国防着新成立的苏联。
苏联,或者说俄罗斯也好,是一个很没有安全感的国家,总是一付有人要害我的样子,到处要安全感。安全感从哪里来,从对方不安全开始。
俄罗斯一看,芬兰这独立了,跟我关系又不好,那肯定不行啊。
你离我这么近。芬兰跟俄罗斯的核心区域比乌克兰还近,出门左转就是圣彼得堡,德国人要是从这里上午发起冲锋,下午就可以在莫斯科吃晚了。
那怎么办,苏联提出的方案是换地。要跟芬兰换土地。跟芬兰要卡累利阿。
卡累利阿拉于波罗的海芬兰湾、拉多加湖和奥涅加湖之间。这个地方对苏联战略很重要,但是战略要地在别的国家也往往也是战略要地,何况还是芬兰人的精神家园。
芬兰人以前是没有文字的,他们的文化传承全靠一首史诗《卡勒瓦拉》,是十九世纪一位芬兰医生艾里阿斯·隆洛特在卡累利阿地区收集而来,讲的是芬兰民族同北方黑暗王国斗争,争夺吉祥三宝的故事:一座能自动制造谷物、盐和金币的神磨。
所以,苏联提出要换,而且拿出两倍的面积,芬兰也不意。
苏联一看没得谈,只好动武了,发动了苏芬战争。曼纳海姆重新出山,指挥芬兰军队,当时他已经七十二岁了,指挥着不到二十万的军队、一百架飞机,抵抗苏军的五十万大军,一千辆坦克跟一千多架飞机。
但军事迷都知道,这场北方战争,以苏联惨胜而告终,苏联付出极大的伤亡,才把卡累利阿拿到手,按苏联将军自己的说法,这些土地仅能安葬死去的红军战士。
当时一开始也是苏联高歌猛进,打一个芬兰还不容易,应该三天就结束战斗。结果没想到芬兰利用地形天气给苏联重创。
当时国际社会也是支援芬兰,有几千名来自丹麦挪威英国的志愿者到芬兰参加战争。甚至英国跟法国还答应要十万兵马帮助芬兰。一时之间,苏联就跟现在的俄罗斯一样,前线吃紧,但是苏联调整之后,还是成功迫使芬兰签了对芬兰不利的和平条约。
包括1920年苏波战争,一开始也是苏联节节胜利。但当苏联就要拿下华沙时,波兰破译苏军的无线电通讯,给苏军设了一个圈套。最后打得苏军是全面溃败。俘虏了十万苏联人,最后有九万人死在俘虏营。现在老说苏联的卡廷惨案,苏联把波兰的精英团灭了,但也是有前因的。苏联干这个事其实有点报复的心态。
波兰把这场胜利称为奇迹,宣传波兰在1920年曾经拯救过整个西方文明,所以波兰在这个时间又说自己才是欧洲的核心,德国法国靠边站。
所以,俄罗斯人发动战争,从来都是这个节奏,一开始气势汹汹,但马上就会被人打一闷棍。就是俄罗斯内部解决车臣,也是一开始表现稀烂,但是不是俄罗斯就真的菜呢。
俄罗斯奇怪就奇怪在,一旦他失利,然后重新调整以后,又会爆发强大的实力。
为什么呢?因为俄罗斯人向来喜欢轻敌。这一次俄罗斯打乌克兰,只动用了二十万兵力。这完全不够。
俄罗斯有一个军事奇才叫斯特列科夫,被称为俄版岳飞。他曾经假传圣旨到克里米亚,利用一张嘴忽悠克里米亚加入了俄罗斯。
他还进入东乌组织民兵。
乌克兰跟俄罗斯现在这个样子,斯特列科夫要负很大责任。是他搅混了乌克兰跟俄罗斯的关系,甚至导致两国走向战争。
他是俄皇派,就是要恢复俄罗斯帝国。他比较激进,他说战争初期就应该全国动员,发动百万军队,这样才有可能拿下乌克兰。
结果俄罗斯只拿出二十万。反观美国打伊拉克,他是动员了六十万人,打伊拉克的八十八万人。
美国对伊拉克是有技术代差的,他都是不遗余力,保证一击成功。
俄罗斯跟乌克兰并没有技术代差,乌克兰还拿到了北约的的支持,除了亲自下场,基本上能提供的都提供了。打成目前这个样子,完全不奇怪。
但要说俄罗斯真的这样结束战争也不可能。一旦俄罗斯回过神,开始出全力,乌克兰后面可能还是要吃亏。
目前来看,俄罗斯已经开始反击了。
俄罗斯做了三件事情,一个是安抚军内的情绪,比如把意见特别大的车臣卡禄山提为中将,稳定他的军心。
第二个是换将,空天军司令谢尔盖·苏洛维金大将出任俄军特别军事行动总指挥。这位谢尔盖比较凶猛,西方媒体称他为“臭名昭著的屠夫”。敌人的批评恰恰说明他是比较狠的人。
第三个,调整模式 ,以前俄罗斯进攻还是留着手的,因为他想得到乌克兰的人心,至少不是成为死敌。所以攻击目标还是有选择的。没有炸电力等民用设施。这就不如美军了,美军炸南联盟,直接炸电厂,先给你断了电,断了网。
今天,今天乌克兰多座城市遭到袭击,首都基辅市中心发生多次爆炸。基辅地铁全线停运当成庇护所。接下来,俄罗斯可能会直接轰炸乌克兰的电力系统。
有人说,这是谢尔盖新官上任三把火,还有说这是对克里米亚大桥被炸的报复。事实可能是,俄罗斯已经调整战争状态。
调整之后的俄罗斯有没有可能打掉乌克兰的反击,将这场军事行动打成典型的俄罗斯三段式,轻敌阶段、被削阶段、反攻阶段。最后,再一次复制苏芬战争的复制,就是乌克兰展现了顽强斗志,让俄罗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乌克兰赢得了国际声誉,但最后签下了对自己不利的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