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北京富鼎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战飞扬律师携新作《公司合规-创始人避免败局的法商之道》做客由今日头条财经频道发起的《对话法律人》微访谈,就公司合规领域的热点问题,分享了他的精彩观点。北大法宝学堂系本次微访谈的特别支持机构。
战飞扬律师是北京市律协风险投资与私募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为多家中国领先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提供法律服务,也曾担任众多高成长型公司及其创始人的法律顾问,可在股权融资、架构重组、收购合并、股权激励、合规经营、危机处理等方面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
强化合规管理、防范合规风险是全球企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我国近几年也在大力加强企业合规建设,特别是2018年国家出台了合规国家标准,合规管理已不局限于国企、央企以及大型民营企业,更包含广大的中小企业。完整合规体系的搭建需要大量成本投入,而中小企业往往难以承受。如何帮助企业创始人快速解决公司合规经营的困惑,用最低成本完善企业合规管理成为战飞扬律师研究的课题,这也成为他写作《公司合规》一书的初衷。
本次微访谈共涉及企业合规管理、财务管理、股权融资、反垄断、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家财产保护与刑事合规风险等多个领域的问题,我们将分两节与读者分享。以下为第一节访谈实录整理。
企业家个人财富与企业资产如何进行风险隔离?
公司一旦设立,即具有独立的生命,创始人便不能将公司资产与自己的个人资产划等号。然而,很多创业公司都是企业资产和创始人个人资产、家庭资产混在一起,难以区分的:当公司需要用钱的时候,个人和家庭会无条件的向公司输血;当自己和家庭需要消费的时候,尤其是购买大宗物件,比如豪宅、豪车,又会从公司抽调资金。在这种家企资产混同的情况下,公司一旦有债务风险,债权人就有可能对公司、创始人个人甚至家庭的财产进行债务追讨,从而使个人承担较大债务风险。此外,家企资产混同、财务账目混乱还可能会带来税务处罚风险;未通过公司股东会决议、随意处分侵占公司财产还有构成职务侵占罪的风险。
因此,创始人须做好个人资产与企业资产的隔离措施,提前防范家企财产混同带来的法律风险,构筑家庭财富的防火墙。公司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财务制度运作企业,尤其要留存好会计凭证、账簿、协议等证据,证明公司财产与个人财产的独立性,规范公司收取、支出资金行为。公司处置资产与资金,要依法经过股东会或董事会的决议形成公司意志,任何股东不能仅凭个人意志就将公司财产处分变成自己的个人财产。
企业如何防止核心员工离职带走商业秘密?
近些年来,企业离职员工泄密事件层出不穷,某些员工抵抗不住巨大利益的诱惑,不遵守竞业限制协议里的约定,离职后将机密数据泄露给与原用人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公司。很多公司因此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如何规避离职员工泄密风险也成了令不少企业头疼的事。在法律实操过程中,还是有一些对策的:
首先,在企业规章制度中明确保密义务。具体做法上,可以通过规章制度,让企业核心员工掌握的核心资料或信息成为“商业秘密”,界定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之后,再对商业秘密进行密级划分以便于实施分级保护。同时,根据不同岗位员工的职责要求,将员工整个任职过程中具体的保密义务在公司规章制度中进行明确。
其次,核心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并加强保密培训。企业可以直接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也可以在劳动合同中以保密条款的形式约定。企业在保密培训中可以系统地向员工传达保密法律法规,使其提前知晓泄密的法律后果。
再次,做好离职交接,在员工离职时交清涉密资料,避免泄密。
最后,在符合公司发展理念的情况下,给予离职员工以创业支持。由“核心员工”独立负责公司的分支机构和再投资公司的机构,既能让其实现创业理想,又可使其掌握的商业秘密限制在可控范围内。
中小企业融资如何避免触碰法律红线?
非法集资在我国《刑法》 中并不是一个罪名,而是一类行为的统称,一般说来,非法集资需要同时具备四个条件: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通过媒体、推介会等途径向社会公布宣传;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个人向30人以上吸收存款,单位向150人以上吸收存款。
企业在民间融资时,一是要注意通过向特定对象融资降低风险,只向“特精富亲”(特定对象,少数人,有钱人,亲戚、朋友及同事)人群募集资金,而不要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微信朋友圈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二是融资资金要用在生产经营上,即便经营亏损或资金周转困难,不能及时兑付本息引发纠纷,一般也不会引发刑事责任。三是避免高息揽储,把握好自己的偿还能力。四是在融资时,应签订书面的借贷合同,约定好借款用途及偿还期限,一旦出现不能偿还借款的情况,应当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无法履约的问题。
如何避免创始人刑事违规对企业经营的冲击?
创始人首先应该培养起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商思维,充分了解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刑事法律知识,了解罪与非罪的边界,进而对每一类经营行为都划定一条“红线”,提前预判可能发生的刑事风险。但这还远远不够,巴菲特说过:“能够准确预测下雨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建好了你的诺亚方舟。”因此,企业家还应该建立一套风险管理机制与风险应急预案:
一、降低决策随意性带来的刑事合规风险,企业内部设立民主制度,企业重大决策的做出、重大资金的投入等,应广泛调研并征求股东及高管的意见。
二、完善公司内部行政、财会、人事等管理制度,通过严谨的内控体系,强化监督管理,防范刑事合规漏洞。
三、重视企业内部的合规培训,不仅企业家自身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还应注重员工刑事合规法律知识的培训,明确员工行为底线,构建合规文化,警钟长鸣,筑牢合规风险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