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裁员,芯片行业疯狂涨薪,“抢人大战”上演

近年来,随着缺芯卡脖子事件频繁出现,国内掀起了一股自研芯片的狂热潮,“中国芯”正在逐步的崛起,许多投资界的大佬纷纷进入半导体赛道,各大企业也纷纷开始“造芯”,一瞬间,芯片行业成为了香饽饽。在互联网大厂裁员的同时,芯片行业却在疯狂涨薪,持续上演“抢人大战”。


而芯片属于技术性密集产业,需要长时间的沉浸式技术积累,所以这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企业招不到人正成为常态。有许多企业的HR表示:“芯片行业人才太稀缺了,招了两个星期一个人都没有招到。”芯片公司为了人才,开出的薪资一个比一个高,联发科员工去年平均薪资高达513.79万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112.8万元,三星更是开出了二十三薪的工资,海力士也多发10个月的工资奖金,还有的公司各种股权激励方案层出不穷。



今年硕士刚毕业的小王,在去年秋招的时候,就已经手拿8个芯片企业的Offer了,最高的一份薪资开到了50万。而稍微有点经验的芯片工程师,已经变成人才市场的香饽饽。小李之前是一名SOC芯片设计工程师,刚在一个小芯片公司工作一年,就有好几个猎头开始挖他,涨薪在30%~50%之间。


更有甚者,字节跳动为了招聘人才,开始去别的企业三倍薪资挖人,不仅在华为挖人,还从高通ARM去挖一些骨干员工。据传,字节跳动服务器的芯片团队负责人就是高通资深芯片专家卢山。


随后,阿里腾讯也并未缺席,阿里发布昆仑芯片的同时,全资收购中天微公司,成立了主打芯片端到端设计全链路的公司平头哥半导体。腾讯则是领头投资AI芯片公司燧原科技,并且在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上,官宣自研人工智能芯片紫霄。一场声势浩荡的造芯运动已然开始。那么,为什么各大厂集体杀入芯片行业呢?


主要原因是技术封锁,前几年,美国针对华为采取了芯片供应链全面封锁,禁止美国合作的企业和具有美国技术的公司、代工厂等,为华为提供芯片产品。这显然就是为了限制华为自研芯片,以此来扼制中国5G的崛起。我们知道,芯片是手机的核心产品,一旦芯片得不到供应,手机和通讯市场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所以,对于技术的封锁,国内必须要自主研发芯片,要不很难摆脱卡脖子的境遇。再有就是,芯片体量加大,供不应求的局面愈演愈烈,所以,急需大量芯片工程师来研发芯片,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其实,芯片行业火爆的背后是一个大行业的崛起,那就是科技创新,而技术则是科技创新行业发展的最为关键的因素。


科研往往是把技术转化为产品,建立起一个核心壁垒,在技术场景下实现全新的商业模式。比如,大疆无人机,就是硬科创行业最典型的例子,创始人汪滔攻克技术难题,其中民用无人机核心生产研发技术都是大疆自己的,美国多家涉及铁路、农业等领域的大型企业,都在使用大疆的产品,来进行地理测绘、监察等。在美国不断打压华为的时候,列入的实体清单也没有将大疆列入其中,这足以说明大疆无人机的技术壁垒足够成熟。


再比如,现在风靡全球的抖音APP,当我们打开抖音刷视频的时候,总会看到自己感兴趣的视频,这其实就是抖音的推荐算法,把你经常浏览的、感兴趣的视频,经过后台算法模型测算,把相类似的视频推荐给你观看。这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也是一个成熟的技术壁垒,使得抖音能坐享短视频领域的头把交椅位置。



而科创行业除了这种长期研发,积累原创技术的硬科创之外,还有软科创,一般指的就是以互联网等为载体的商业模式创新。这种软科创其实是一种场景的创新,其实就是基于人、物或者企业的数字化进行赋能的一种模式。


比如,盒马鲜生,我们可能觉得这是一个卖生鲜的企业,其实不然,这家企业运用了大量数字化进行赋能,是一种典型的软科创企业。刚开始,其实是京东员工侯毅发现了人们有对海鲜的购买需求,但是人们去菜市场、海鲜市场买的话比较麻烦,因此他提出了一个集外卖、店铺、堂食、渠道于一体的生鲜店铺的想法,于是,他在京东提出了自己的这一概念,但是没有人采纳他的建议。一次偶然的机会,碰到了阿里的张勇,侯毅把这个想法和他说了一下,两人一拍而合,于是二人默默的进行着试点。最后成为了现在的盒马鲜生。


这一企业不能单一的看成一个海鲜市场,而是结合大数据、移动互联、智能化、物联网等一系列技术,才做到了半小时直达用户家里。而且日日鲜的业务更是结合了用户的购买数据分析,才做到了每日新鲜食物不浪费的情况。



再举一个身边的例子,端同学之前是在一家深圳的互联网公司做电商运营,后来转到了一家做跨境电商的女装公司SHEIN,这就是一家典型软科创企业,采用数字化驱动赋能,从设计、选型,再到面料、成衣等环节,做到了全链路运营,成为了一家非常成功的企业,端同学也与这家公司一同转折到第二曲线上。


而这些事件的表象,就是新市场、新时代的趋势,你应该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切入到这个行业,比如你是互联网平台的产品经理,现在大量的裁员,你可以根据你多年的经验,学习新的硬科技的知识,然后进行行业平移。


以往,互联网+的时代中,只是把线下转到线上来进行,而科创才是真正的赋能各行各业,使得线上和线下都能孵化出全新的商业模式。


那么,这里有的人会有一个疑问,科创是不是就是高科技呢?其实这二者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高科技是运用较高的技术来进行行业规模扩张和垄断,比如IBM微软爱立信等,而现在的科技巨头,比如苹果Google等靠的不是第一曲线的高科技,而是第二曲线的科技创新,才达到了如今的规模。


举个例子,Intel公司,以前靠的是运用摩尔定律不断地提升芯片的速度和单位密度,从而领先了市场,随着摩尔定律的失效,未来的市场看的是创新应用。比如华为的5G,他和之前的4G、3G等不同,已经看的不是速度、流量带宽了,而是创新应用,这也是美国制裁华为的主要原因。



科技创新决定了职业天花板,而且是无穷无尽的,并且科研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是越来越大的。


未来,科创行业需要复合型的人才。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应该如何紧抓科创时代热点,进入科创行业呢?你需要提升的是个人技术能力和科技创新管理能力。个人技术能力包括了AI、VR、大数据、区块链、5G等,所以,要想进入科创行业,要学习掌握一些前沿技术。物理学上有个概念,叫知识半衰期理论是说,在20世纪20年代,工程师有50%的知识在35年后就过时了,而到了现在这个时代,这个知识半衰期也就仅仅三年。为了让大家对全新知识的学习,光环国际一直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向研发课程,并且也和华为、阿里等大厂进行合作,推出一系列适合学员学习科创知识的课程,来帮助学员提升个人技术能力,快速地拥抱科创行业,摆脱知识半衰期的困扰。


而另一个需要提升的科技创新管理能力则包括,项目管理、敏捷、产品创新、数字化转型等,这里主要说一下大家熟悉的PMI,也就是项目管理协会,在其出版的职业脉搏报告中,提到了项目经理需要四种能力,一是管理能力,二是领导力,三是战略和商业能力,第四个就是项目经理的技商,这个技商就是所说的数字化技术能力,这个能力完全就是根据科创时代所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