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时报》社论:“莱猪领导人”怎解“莱猪”之乱


民进党当局以辗压民意之势,强行开放含莱克多巴胺的美猪进口,因行政措施配合不周,以致乱象频仍,例如因“莱猪”政策不同调,民进党当局甚至出言恐吓县市,以及猪肉标章真伪难辨等;各种后遗症也已陆续出现,包括猪肉价格大涨等。随着农历春节接近,民众的年节采购必然会受到冲击。


蔡英文在去年8月28日以一场为时仅11分钟左右的记者会,直接宣布开放“莱猪”进口。接下来就是行政体系一连串的强势推销,由号称“莱猪院长”的台行政机构负责人苏贞昌率“莱猪哼哈二将”台湾卫生福利部门主管陈时中和农业部门主管陈吉仲,不断出面告诉民众,“莱猪”没有问题,陈时中还说,“莱猪”进口有限,民众想吃还不一定吃得到,一副吃到“莱猪”彷佛中乐透一般的荒谬言论,层出不穷。


近期连台“中研院前院长”李远哲都顶着诺贝尔奖科学家的光环,出面为“莱猪”背书。他认为,糖也有毒,大家还不是照吃,所以吃“莱猪”没问题。不过,李远哲论点恰好就是舆论对“莱猪”政策的质疑之处。


许多人都知道糖确实不宜多吃,因此现在各类食品都已标示含糖量,但民进党当局怎么样也不肯标示肉品是否含有“莱剂”,民众无法获得充分的信息,最后是逼大家尽量不要吃进口猪。



也因为如此,不只美猪进口量已下跌两成,也连累了其他国家(地区)的猪肉进口量。民进党当局说开放美猪是为了打开台湾对外经贸的大门,如今可好,外国(地区)猪肉在台湾市场都卖不掉了,民进党当局的官员准备在“经贸谈判”桌上被K吧。



为了帮助消费者“正确”采购本土猪肉,台湾卫生福利部门和农业主管部门都推出了“台湾猪”标章贴纸,供真正销售或使用台湾猪肉的店家张贴。本以为行政当局挂保证,民众应该可以买的安心,不料各种“台湾猪”标章贴纸不但可以在拍卖网上买到,甚至可以直接下载、打印,爱贴哪里就贴哪里,挂猪头卖狗肉也无妨。这样的标章毫无公信力可言。



最可笑的是,苏贞昌和陈时中在1月1日“莱猪”开放的第一天,就有模有样地前往新北市八里港视察“进口猪肉通关作业”,苏贞昌还称,会作好“莱猪把关”。但“莱猪”真正到港,应该至少是3、4个月以后的事,请问苏陈此行要查什么?根本就是作秀!


更严重的是,苏苏贞昌团队的“逐批检验”只实施前3个月,难道等“莱猪”真正进口后,就没有所谓的“逐批检验”了吗?那以后“莱猪”随便进口、又没有标示,会有多少“莱猪”被不知情的民众吃进肚子里去?真是让人不安。

因此,有多个县市政府依据其自治条例,对包括“莱剂”在内的乙型受体素采零检出规定,县市政府愿意扛起稽查和取缔的责任、为民众的食安把关,本是好事,不料却遭到上级台行政机构恐吓。“政务委员”罗秉成呛县市政府,如果坚持零检出,不但不合理、不可行,而且“违宪”。他甚至还说,如果县市官员针对“莱猪”执行查缉处罚,会有法律责任,将送惩戒。


罗秉成如此蛮横强势,引发民众和县市政府一片大反弹,但民进党籍民代却对他大声叫好,封罗秉成为“新战神”;民进党台立法机构党团总召柯建铭更是用力赞赏。


罗秉成说他的座右铭是出自作家纪伯伦的作品《先知》中的一句话:“如果不是整株树的默许,没有一片叶子会自甘堕落。”开放“莱猪”、伤害岛内民众健康,果然是民进党整个党违逆民意的集体恶行。然而,就算民进党可以用一切手段压制“反莱”的声量,这项开放政策除了确实引发了排山倒海的民怨之外,也已实际对民众的生活造成冲击。最明显的就是岛内猪肉价格已经上涨。


今年开放“莱猪”后,尽管“莱猪”还未实际进口,但岛内毛猪拍卖价格已逐日上升,1月7日来到每公斤74.87元新台币;过往农历春节时1公斤平均约65元新台币,现在距离春节还有1个月的时间,买气还没有真正上来,但猪肉的拍卖价已经贵了近10元新台币,令人担心,当节期越近,猪肉会涨到什么程度;猪肉是台湾民众重要的食材,一旦猪肉价格上场,又将会进一步带动整体物价的上涨。



蔡英文开始“下乡”与民众沟通“莱猪”,民众未必了解“台美经贸谈判”等议题,但民众看到连用力推销“莱猪”的官员都拒绝食用,更感受到猪肉和民生物资价上涨的压力,这些现实的问题不是靠“网军”带风向或“大内宣”可以化解的。蔡英文是开放“莱猪”的始作俑者,她要跟民众谈什么?


本文摘编自台湾《中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