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多少次,我碰得头破血流,我觉得自己有一万个理由痛恨这个世界,所有的都是自己的敌人,或者潜在的敌人。但是生活中的善意、友情,还有爱情,把我从绝望的悬崖边拉回来。无论沉入怎样的困境,心里还是要有光明。”
这段话是阎真老师新作《如何是好》中女主角许晶晶,在毕业10年之后的同学聚会上说得肺腑之言。
重点大学毕业的晶晶,经历了校园恋爱分手,做过教培老师,当过房产销售,最后和当外卖员的研究生校友结婚。
婚后因出色的业务能力被调到房产(国企)总部做公众号宣传类的工作。
小说结尾,在房地产准备在房地产自媒体领域大刀阔斧。
晶晶的父亲曾经当过乡村老师,但是没有编制,教育改革后彻底失去工作,跑运输、跑货车,父母都没有退休金。
所以,在父母眼中,没有编制就不算正经工作,这种观念也扎根在晶晶心中。
但是,作为高校毕业的年轻貌美的女大学生,曾经有过几次“机会”改变命运。
大学做家教的学生父亲骚扰她,提出让晶晶毕业后进医院工作的诱惑。
十四个保研名额,晶晶排第十五,正好出局。排名第一的学生准备出国,却因一封举报信让晶晶错失保研。
投了无数份简历在麓城都找不到“体面”的工作,隐形富二代的大学同学向分手不久的晶晶抛出橄榄枝,只要他俩在一起就将家里给自己安排的电视台编制工作给她。
晶晶陪着同学去见过父母,实在无法接受同学个子矮+妈宝。
在教培工作后,被老板看上了,提出包养两年,保她后半辈子衣食无忧。
相亲过有别墅却油腻的公务员 ,依旧没有感觉……
感情线和事业线交织着进行。
工作上,晶晶还去过海南做过几个月电话销售,赚钱是赚钱,但是心里不踏实,工作说白了就是诈骗,最后说父亲病危住进了icu,才得以脱身。
在感情上,晶晶在教培还遇到过离异带娃男,在户外群里遇到过专门骗女孩子的渣男,经历种种。
最后结婚的对象,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不出轨,就是太抠门了。
房子是晶晶贷款买的,他出了5万块钱彩礼,后面遇到点事情就惦记起彩礼钱。
许晶晶经常感慨,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已经规定好了我的角色,反抗这种规定,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02。
官场小说《沧浪之水》封神过后,阎真鲜少有作品面世。
距离2015年长篇小说《活着之上》已过去7年,阎真老师的新作《如何是好》终于出版了。
腰封上写道:“一本书,写尽当下年轻人的困顿和坚持。”
我认为比图书营销描述的女版《沧浪之水》更贴切。
《如何是好》没有《沧浪之水》后半段池大为在官场上的厮杀,少了官场上不见血的战争,却让我有了真真切切的压迫感。
书中夹了一张的信纸,阎真写作《如何是好》的初衷也在这段信中。
“几年前,我儿子在一家公司上班,某月工作了290小时,无周末,每天接近10小时,被老板找去谈话,问他,为什么别人都工作300小时,你却没达到?……”
在你生命的某些时刻,你站在人生的某个路口,上下求索,却不知如何是好。你承担着对亲人的责任,连放弃的资格都没有。
这是当代很多年轻人的生存状态,是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的生存困境。
最后许晶晶解决了生存困境了嘛?阎真没有交代,留给读者想象。
我难免为女主感到可惜,想着如果她早点觉悟有多好。其实更多是为感慨自己,如果我早点觉悟也许现在会生活得更好。
但是,人生没有后悔药。好在,现在更多年轻人能够早早就认清现状。
有人选择了逃避,有人迎难而上。
03。
读完这本书,我突然想到了以前的领导。她也是八零后,上海中医药大学硕士,现在在杂志社做主编,国企,没有编制。
因为杂志社早就被改革过,都没有编制,不过工作还很稳定,说出去也有面子。
她曾感慨过,年轻时有机会进上海三甲医院宣传科的,现在都过了35岁了,早就没有机会。
她刚毕业进了杂志社,后来去了几家外资医院,就职过平安健康。生了一场大病后,无法负荷高强度的工作,就回到“老东家”杂志社。
不过,领导家境好,夫妻俩都是高学历,东北人,在上海买了房,生了两个小孩。
连领导家这么好的条件,最后也是为了稳定回到杂志社。
看来,宇宙的尽头是公务员,这句话没说错。
尤其是疫情三年,应届生找不到工作,互联网大规模裁人,各行各业生存都很艰难,更让我们坚定地认为,体制内才是最稳定的。
也许,考公就是我们普通人“逆天改命”的唯一途径了。
不过,也记住阎真书中写得这句话吧,无论沉入怎样的困境,心里还是要有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