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照后证"松绑创业 如何做到放"活"不放"任"?

“先照后证”顾名思义就是,先申领营业执照后再办理有关许可证。广西从2014年起陆续推行这项政策,为创业者松绑,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职责,释放市场活力。

然而实行“先照后证”后,有人担心会不会出现“一放就乱”的问题,会不会有人只拿工商执照,不办项目许可证就开业经营?

>>>>案例一

新颖的装饰、实惠的价格、周到的服务,南宁市新竹路两个月前新出现一家火锅店,吸引了一波又一波顾客。

但是火锅店只挂有营业执照,没有展示餐饮服务许可证件。面对记者的疑虑,店员这样回答:

店员:我们店面开业两个月了。

记者:你们还没拿那个餐饮许可证?

店员:我们有啊,在那边……

记者看到,店员所说的许可证件,被压在了柜台下。而辖区负责餐饮服务监管的南宁市新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人员反馈称,这家火锅店还没领到许可证。

以某手续齐全的餐饮店为例:除营业执照外,还应该办理齐全相关许可证件

按法规要求,想要从事餐饮服务,不但要拿到营业执照,还必须通过环境卫生、人员体检等审批,获得相应许可证件后才可以开门做生意,而在申请许可证件期间,店老板只能做前期筹备工作。

面对火锅店“有照无证”就开门做生意,南宁新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人员也道出这样的困境:“它已经营业了,算是一种违法行为,但我们稽查大队现在人手很少,就两三个人,没办法取缔它。”

>>>>案例二

防城港是广西第一个试水“先照后证”城市。从北方过来的张先生和朋友2014年在防城港一个售楼部里看中了某写字楼项目,虽然当时楼盘还是一块空地,但张先生还是一下子买了3套,拿出51万交首款。一年过去了,对方承诺的写字楼毫无踪影,没有如约建设:我买的就是那个写字楼,就在高铁站出来那里,当时我个人交了50多万,我们一起有5、6个人。

图片来源网络

交出去的钱,还能要回来吗?开发公司只退一半的钱。无奈的张先生和其他数百名业主把问题投诉到房产监管部门。防城港市住屋局市场监管科人员吴兴明告诉他,写字楼开发公司、中介销售公司都没有经营资质登记备案:它在我们这里注册有一家公司,如果它要进行房地产开发,应该在注册一个月内,到我们这里有个备案信息的,但是它没有在我们这里备案。

在广西工商局网站链接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我们查询到项目所涉及的房产开发公司、销售公司,从2014年起有涉及房地产开发、经营等工商注册、变更信息,但是其它部门行政许可信息都是空白。而即便如此,这个售楼部在市区繁华路段存在一年多时间,防城港房产部门为什么就没有主动巡查经营情况?

对此,防城港市住屋局市场监管科人员吴兴明声称:它有备案信息在我们这,我们才可以介入监管。我们在监管上可能没有监管到,但是你没有反馈这个信息的话,我们没法发现这个。必须有群众举报,或者有事实出现,我们才能进行实际处理。

“先照后证”制度下,如何做到鼓励大众创业的同时放“活”不放“任”,提高监管效率?

截至2015年11月底,广西平均每天有364 家企业、1145个体工商户设立,其中新登记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增幅高达85%。如果其中有一半新登记户需要另外许可审批才可以生产经营,广西各地监管部门平均每天至少处理750个申请。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及时管起来了吗?

“商家都要去监督,根本管不了,不吃不喝不睡去监管,做不到……”这是南宁市一名基层监督者的无奈。

在以街道、乡镇为基础的各类执法监督机构中,往往只有两三个人、一辆执法车担负辖区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监管,人少、面广、事多,让基层执法人员感觉力不从心,无法满足社会要求他们对市场事前、事中监管的期待。

记者:如果商家一直不来申请经营许可证,我们怎么样做好监管?

南宁市华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工作人员罗美兰:我们网格员巡查。

记者:还有我们日常的卖场的巡查?

工作人员罗美兰:是的,如果发现这种情况,我们会责令他停止营业。

记者:那工商部门有没有将“先照后证”信息同步推送给你们,你们这个辖区准备有人开这个店了、要做这个摊了?

工作人员罗美兰:这个没有,主要是靠我们日常的巡查来发现。

记者:要是他们推送给你,有个预警呢?

工作人员罗美兰:我们肯定希望这样子。

如这位工作人员所说,在“先照后证”等登记制度已经改革环境下,工商部门掌握着第一手市场主体信息,如果可以无障碍推送、共享,有利于提高其它部门做到“精准化”监管。

广西区委党校教授谢金甫:其实这种现象是很容易发现的,比如我们一个企业领了一个照,要经营了。很有可能在一个月内需要把所有的证办齐,在相应的机构里面,它一定会有记录,那如果我们政府机关能够信息共享,这些信息能够流通,那么很快就知道在一个合理的时间里面,是不是把证办齐了,如果没有办齐,那就有不办证的嫌疑,就去查处它。那这样就可以比较准确地找到违法违规的企业了。

谢金甫看来,在倡导“互联网+”思维的今天并不存在技术障碍,而是当前各职能、监管部门“各干各的”,内部资源往往缺乏“横向”共享,不利于提高行政效能。

去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早就提出,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职责,通过建立预警监测等机制,规范市场行为,减少社会矛盾。在这个目标指引下,桂林等地个别监督部门开始探索“跨界”共享信息,试图消除部门信息“孤岛”。而其它城市,情况如何?

记者调查到,大部分部门信息各自“割据”,市场监管还处于“单兵作战”中。

记者:现在不是“先照后证”了吗?

南宁北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常务副所长陈永铨:对,先有营业执照,再申请我们的许可证。

记者:比如工商所那边,它知道有那么人已经登记了,会不会也把这个信息给你们传递?

南宁北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常务副所长陈永铨:目前这块,我们也一直往这方向走,可能会还在提高或者改善吧,因为涉及到另一个部门,我们也不好发表我们的意见。

主页菌有话说

一句“不好发表意见”的背后,是对信息共享提高效率有所期待,还是对监督部门停留在“各自为政”的无奈?“让信息多跑步、群众少跑腿”,不但要实现信息传递的便利,也要部门与部门内部减少“单干”,增加“跨界”协作,让“基层少跑腿”。

▍记者:新闻910梁泰、吴清卿、王达(见习)

▍编辑:张鸿飞

▍监制:郭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