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买的短期健康险还“健康”吗?

作者| 猫妹

来源| 大猫好规划


咱买的短期健康险还“健康”吗?

又到了各家保险公司披露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的时候了。


估计很多猫友一头雾水,这跟我有关系吗?


当然有啦。


大家不是老担心买的健康险保障期限不够长,没签一个海枯石烂的契约,怕不稳定吗?


那就可以关注一下自己投保的保险公司的综合赔付率变化情况,看看当前有没有超赔,有没有恶化的趋势。



先说大家关心的,整体来看,2021年个人短期健康险业务综合赔付率处于较低水平。


刨掉个别赔付率特别夸张的,比如3442%(和泰人寿)这种畸高的,-86.39%(诚泰财险)、-68.1%(黄河财险)这种畸低的,绝大多数保险公司的综合赔付率均值在40%左右。


其中,70家人身险公司平均综合赔付率为42.4%,40家财产险公司平均综合赔付率为38.29%。


也就是说,目前行业还是安全的。


大部分公司、大部分产品,都在安全区间运营。至少从赔付层面看,没有赔穿的危险。


比如像投保了好医保六年期百万医疗险的,会关注人保健康,2020年的短期健康险业务综合赔付率80.75%,2021年是66.82%,2021年比前一年有所改善,区间是安全且健康的。


再比如,买了e生保系列产品的,会关注平安健康,它家短期健康险业务综合赔付率2020年是28.4%,2021年是34.5%,赔付率虽然比上一年高了一些,但是依然位于超级安全的区间。



虽然整体的赔付率很安全,但也有个别公司,跑出了超奇怪的综合赔付率。


比如和泰人寿,2020年综合赔付率-7%,2021年却是3442%,这简直是天上地下。


研究了一下,这是一款名为和泰安康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在作祟。


这款产品的综合赔付率高达6060%,一下子就把整个公司的综合赔付率给拉上去了。


而之所以赔付率这么“爆”,还是由于该产品规模较小,赔付率受单个赔案影响波动较大。


盘子太小,或者业务开办时间短,业务受到个别赔付和准备金提取等因素的冲击就会比较大。


比如和泰人寿的另一款产品,和泰随心保的重疾险,综合赔付率就变成了-106%。


这就是因为该指标为再保后赔付率,未决赔款估损偏差会导致赔付率小于零的情形。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中小型公司。


越是成立时间较短、业务规模较小的险企,赔付率数据波动越容易大。


过高、过低,都存在极大的偶然性。


当然,对于部分赔付率过高的产品,保险公司也不会死扛着,有些公司会尽快止损,比如停售,或者采取调整费率等方法来规避风险。


比如上海人寿,截至2021年年末,赔付率前三名产品均已停售。


反观,一些“头部”公司保持了更稳健的态势。


像众安在线,2021年综合赔付率是34.1%,跟2020年的36.3%相比,基本持平。



但大家也要看到,硬币的两面。


现在短期健康险的问题是虽然总体安全,但是赔付率有点低了。


为啥太低也不好?


那是因为,综合赔付率过低的产品,对于咱消费者而言,就是价格“贵了”,不够“实惠”。

像是2021年,超过7成的保险公司的综合赔付率在50%以下,甚至还有2成以上的保险公司赔付率在20%以下。


所以,一边是可持续经营,一边是性价比高,还是希望保险公司做好平衡。


当然,大家也要看到,赔付率低的背后,可能是不同的原因。


有些是性价比低,赔付功能弱,还有些是销售时间短、赔付高峰没到来,另外,像是准备金、再保等因素也会影响综合赔付率,大家也不能一概而论。


现在,按照监管要求,各家保险公司都要在官网做信批。


保险公司的信批比之前好多了,官网信息越来越多,大家对哪家公司的数据感兴趣,都可以去官网找来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