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事》预测票房高达9.65亿,口碑好评如潮,但也有不足

观众期待了好久的电影《人生大事》终于上映了,作为国内少见的以“殡葬”和“死亡”为主题的电影,好多观众都抱着哭肿眼睛的心态走进了电影院。

如果要问中国人最忌讳什么,大概就是把“死”挂在嘴边,出于敬畏之心和对未知的恐惧,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自发地回避和“死亡”相关的话题,甚至会排斥相关职业和具体内容。

其中观众最害怕接触也最好奇的职业,大概就是《人生大事》中朱一龙饰演的莫三妹所从事的殡葬行业。

所以这部电影从放出预告开始就让观众格外期待,6月23号大规模点映、6月24号正式上映,不少小伙伴也在第一时间冲进电影院观看了这部《人生大事》。

从目前各大网络平台放出的评价以及电影票房来看,这部《人生大事》轻松冲过了及格线,更是有望在被疫情反复冲击的2022年拿下第一个非春节档十亿票房,目前在猫眼最终票房预测高达9.65亿。

但也可能是《人生大事》的前期宣传太催泪,导致网友对这部电影的期待值过高,也让包括我在内的部分观众走进电影院之后对这部电影有些失望。

《人生大事》是以出狱后殡葬师莫三妹(朱一龙饰)和孤女武小文(杨恩又饰)的相处和互相治愈为主线,以四场完全不同的葬礼,将生、老、病、死的四种状态展现在观众面前,用最直观的方式阐述生命的流逝以及足以击中灵魂的生死感悟。

先说电影好的一面。

愿意把“死亡”这个话题摆在明面上剖析的影视作品不多,《人生大事》这部电影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不论是主创团队还是故事核心都绝对称得上真诚。

电影把故事发生的地点放置在了“武汉”这个烟火气浓厚的城市,街头巷尾嘈杂的声音、热闹的人群、热气腾腾的风味小吃、拥挤却不显杂乱的屋檐瓦舍,还有角色们地道的武汉方言,都让整部电影充斥着一股浓郁的人情感。

朱一龙和小演员杨恩又的互动是电影中的笑点也是催泪点,莫三妹像一个被童年经历早早“催熟”了的大孩子,他执拗、敏感还带着对世界的不满以及内心的自卑,厌恶“殡葬”行业,又在一次又一次的葬礼中得到治愈逐渐变得完整。

杨恩又饰演的武小文则是早早通过认识死亡而得到成长的“小大人”,她对于死亡的认知简单却温暖,对外婆的思念催人泪下,让同学表演“孝子摔碗”的机灵劲儿也让人捧腹大笑。

更重要的是《人生大事》算是比较典型的小人物群像电影,电影中出现的每个角色,不论戏份多少,都很出彩,他们既是各自人生中的主角,又因为和莫三妹有了交集而进入莫三妹的人生故事中进行客串,真实且鲜活。

剧中几位主演的演技也很出彩,朱一龙第一次挑战这种小人物,在人物心理、情绪的把控都非常到位。而杨恩又这位小女孩,更是剧中的一大亮点,几场哭戏都让观众动容。老戏骨罗京民更是让观众眼前一亮。

说完了优点,再说一下这部电影让人失望的瑕疵。

电影的节奏有问题,在故事前半段展示的内容又多又杂,像是一股脑把所有的信息点都往观众脑子里塞,很容易就会因为信息庞杂而让人心生不耐烦,而且剧情转场和衔接全靠手机铃声进行过渡,似乎只要有手机铃声响起就会有不幸的事情发生,有些过于刻板和单调。

这种情况直到故事后半段才有所改善,逐渐步入佳境。

其次就是武小文亲生母亲这一段有点和剧情脱轨,亲生母亲死而复生和养父母“battle”的戏码也过于狗血,实在是让观众感到出戏。

最后一个影响观众“入戏”的问题还是出在主演朱一龙身上,看得出来导演所设计的全员方言的语言环境就是为了能够让整个故事更真实也更加地接地气,不知道莫三妹一会儿普通话一会儿武汉话的表达方式是台词设计还是什么问题,总感觉主演平常说方言说的好好的,一到情绪激动的时候就变成了普通话。

按理说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更愿意用自己熟悉的语音来表达,所以在这一部分莫三妹说方言应该更合适,用普通话反而会让观众游离于剧情之外。

总的来说,这部《人生大事》有感动也有狗血,有优点也有瑕疵,在疫情反复肆虐的当下,算是一部及格电影,不知道屏幕前的你会选择走进电影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