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大任调省工作,命运多舛痛失重托

陈荣权●可堪回首(108):

湖北当阳市。

会前受重托,会后又受重托

"湖北省养蜂协会成立暨学术交流会"前,筹备组委托我起草《湖北省养蜂学会章程》,我认真完成了。那么,会后还有什么重托呢?

在大会上,代表们听取了我省赴罗马尼亚考察组的同志们的专题介绍,观看了考察组从罗马尼亚带回的蜂产品样品,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启发。

陈荣权在"湖北省养蜂协会成立暨学术交流会"上宣读学术论文

协会讨论安排了1982年的学术活动,决定:从1982 年元月起,与罗马尼亚合作,办个"湖北省实验养蜂场",条件是罗马尼亚和湖北各派一名专家主持工作。湖北派谁?常务理事会通过认真讨论,决定由我出面。理由是:我是大学本科毕业,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近几年写了不少较有影响的养蜂理论文章;有实践养蜂经验,对蜂群的四季管理在行;通过考察,我是科学养蜂。每天有"养蜂日志",每群有记载,每头王有档案。

11 月23日晚上,养蜂协会名誉理事长周季方,正副理事长陈文章、计德浩找我座谈。周季方是湖北省政协副主席,他为人爽朗,谈吐快畅,他说:我们委你重托,是经过几番讨论,慎重考虑决定的。你这个机遇非常难得,既然是中罗两国合作办蜂场,他们给他的专家是什么待遇,我们同样给你什么待遇。罗马尼亚专家住洋楼,我们给你住楼,他们配小轿车,我们也给你配小轿车。……你回去向当阳一中领导说,你只把户籍粮油关系带到省里来就行了。

陈文章、计德浩两位理事长,也支持我鼓励我,以后到省里来,我们协会的好多工作,还需要你协助。你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人,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希望。我对他们说:感谢领导对我的培养,我决不辜负重托,把工作搞好。不过,我是教育界的人,当阳教育局可能不放人。周季方同志说:我们已考虑到了,那好办,我们在华中农学院,委托李振纲教授办一个养蜂班,请湖北教育厅出面,把你调到省里来,在养蜂班任教。

会后,受到如此重托,真是天上掉下了馅饼,兴奋异常地离开了吴家山,回到汉阳老家。亲朋们都说:在湖北电视、武汉电视上看到我宣读论文的镜头。父母问我是怎么回事,我便把前来参加会议的大致情况给他们讲了。四弟说:这也好,走科学技术道路比走教育道路要强。父亲补充说:不像教育界天天整人。面对家人,我满怀喜悦地说:今后,我来省里工作,我们可以经常见面了。

三家踢皮球,终失重托

回到当阳后,我去一中见张曰林校长。一见面,他就笑着说:星期天晚上的湖北荧屏上就看到了你的光辉形象。我说:校长笑话我了,只是宣读论文时,出现一个镜头。张校长说:若是你在湖北教育战线上出现一个镜头就好了。

我把省里的养蜂会,向他简单的汇报后,对他说:张校长,省里养蜂协会成立,要我到省里去主持常务工作。我来是请你们支持我,帮我把户口、粮油关系转过去。

张校长听我这么一说,说道:你是当阳的知名人士,教育界都认识你,你就留在当阳一中任教吧!我说:对语文专业,基本上忘记了,现在一心的是攻研养蜂专业。他说:即使你要走,那要通过教育科同意,我们怎么能随随便便放人?

别了校长,我到教育科(当时是科不是局), 闫永康科长听见我来了,好像早料到似的,说:你是华中师范学院毕业,毕业教书,这是早规定的。养蜂界属于科技界,我们怎么把你调出教育界。再说,我们也没有权利调人,要调,那要找当阳县委组织部。

我到山上找组织部部长许庭礼,他是熟人,在曙光大队搞四清工作。我们曾生活在一起。文化大革命中,他与包德本曾找过我。我见到他,他非常热情,连喊陈老师坐。我把要求向他说了,他说:你到当阳快20 年了,是个老老师,对当阳肯定有感情,就留在当阳工作吧!又说:我们要调你出县,还得学校基础单位的意见,他们不签字,我们是不能调的。

原来,我找一家,在路途中,他们用电话都通了气:不同意放人。见他们三大家,把皮球踢来踢去,我一筹莫展,回到家中,把找组织的情况向爸妈、海玉说了,爸妈一向主张子女们就在身边过日子,海玉根本不赞成离开父母怀抱,还说,武汉是个鬼地方,又冷又热。

我说:何必苦苦留在当阳,日后再挨他们的整。现在省里有这么优厚的条件,又是在故乡工作,亲戚多,一好百好。我们先去,安定下来了,再把爸妈、弟妹全转去。

不料,形势急转而下,海玉为我长期奔走申诉,又为两个小孩的生活,省吃俭用,再加上在塑料厂日夜加班,身体彻底累垮了,先是住进塑料厂对门的769 医院,后转到宜昌治疗。我不得不亲自陪她去宜昌。到她小时候的朋友金惠兰家寄住。金的丈夫张义辉,为人慷慨,乐于助人,他们小两口,把我们安排到他家的老住屋,宜昌陶珠巷住宿、求医。

我每天安排海玉的吃喝,推着板车去宜昌市中医院,市一院求治,检查结果,患的是"梅尔尼斯综合症",其主要症状:为突然发作、伴有眩晕、耳鸣、耳聋、耳内胀满感、恶心、呕吐、平衡失调,发作持续时间可数分钟,或数小时,或长达数日,经卧床休息后,症状迅速或逐渐消失,可反复发作。

正积极治疗中,接陈文章同志加急电报:与罗联合办场一事,安排就绪,请火速来汉,家属工作随后另行安排,盼复!我把电报给海玉看,她看后,把电报向空中一甩,哈哈大笑起来:"好,你可远走高飞了,你可远走高飞了!"一下子倒在床上,口里还不断地喊:"远走高飞了,远走高飞了!"

陈荣权与妻子姚海玉近照

我连忙把电报从地上捡起来,拿到她的眼前,边撕边对她说:"你看,你看,我把电报撕了,我怎么会离开你,远走高飞呢?我们是同甘苦共患难的夫妻,我永远不会离开你。"她见我把电报撕了,又不断安慰她,情绪渐渐平静下来。

我给她削了一个苹果,一片一片喂她吃,她问:电报呢?我把撕落在地上的纸片,给她看,说:你看统统撕了呀!我已决定不去武汉了,在当阳陪爸妈,陪你过一辈子。她看见电报确实被撕得粉碎,才又平静地躺在床上。见她安定了,对她说:我出去买晚饭菜回来。

我去买菜是真的,但回复电报不假。一路上作思想斗争:脱离当阳苦地险境有洋房住,有轿车坐,那是多么高的待遇,是中央一级领导才有的吧!而为了自己,抛弃糟糠之妻,致她于绝路?心里寒颤起来,为人绝不能这么做!于是,我快速到邮局,给陈文章同志回电:妻重病,在宜抢救,不能前来,请另安排他人赴任。

人生道路就是如此坎坷,如此凄凉,人生命运,就是如此多舛,如此多难,呜呼!痛失了重托,走向了迷茫。

作者:陈荣权

作者简介:陈荣权,生于1939年11月,武汉市人。湖北省特级教师。原任长坂坡诗联学会会长。系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诗集《霞窗诗稿》《义门诗钞》《西湾诗草》,手书影印集《夷洲鸿爪集》《涂鸦垦草集》与《花甲唱和集》《稀龄酬唱集》,诗词楹联工具书《实用对韵词林》《常用词谱及其创作》以及50余万字的回忆录《可堪回首》。主编《古今诗人咏玉泉寺》《当代中华诗词集成·当阳卷》。总编聚星堂《义门陈氏宗谱》。2010年,带领诗社同仁为当阳市建成全国"诗词之乡"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