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大幅下调 有哪些风险与机会?】面对美元强势上涨,人民币汇率连续多日出现明显回调。
2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大幅下调498基点,报6.4596,本周已累计下调700个基点。
22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下挫,在岸人民币汇率盘中最低报6.4779,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回6.4元时代,离岸人民币最低报6.5034。截至11:30,本周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累计下调1.51%,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累计下调1.70%。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何回调?
近期,伴随美联储加息预期的进一步加强,美元指数进入4月后持续攀升。在美元指数强势的带动下,包括日元、韩元、新加坡元在内的主要亚洲货币对美元都出现了下跌,离岸人民币汇率受到了波及。
其中,日元贬值更是冲上了热搜,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跌至约129,创20年左右新低。从3月初至今一个多月时间内,日元相对美元已经贬值超过10%。
美元走强,自然就影响其他非美货币汇率回调。
此外,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自2010年以来首次出现倒挂。分析认为,随着中美利差收窄,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会对人民币造成贬值压力。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对中新财经表示,自美元与人民币10年国债收益率倒挂呈现,人民币偏贬倾向逐渐强化。与美元关联差异比较产生的未来布局变化、资金转场效益以及利率未来期待或是短期贬值主因。
有机构人士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分析,在国内疫情多地散发、供应链出现扰动以及美联储正式开启加息周期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或将进一步释放贬值压力。
“经常账户盈余是支撑前期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关键因素,如果在内外疫情防控策略差异下,出口份额回落,人民币汇率可能走贬。”天风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宋雪涛称。
此外,美联储加息步伐加快,美元指数走强、10年期美债收益率攀升,使得人民币汇率短期承压。中金公司研报指出,在当前中美利差的迅速收窄乃至倒挂的情况下,短期跨境证券投资流出的压力有所增加。
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如何?
截至22日11:30,10年期美债收益率报2.95%,最高报2.97%,逼近3%;美元指数已连续11个交易日盘中破百。业内人士预计,中长期看,人民币汇率出现持续性单边贬值的概率不大,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将进一步加大。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从美元对人民币双边汇率看,从2015年“8·11汇改”至今的平均价格水平在6.65-6.70之前。当前人民币的汇率水平仍处于偏强一方,今后长期存在向中枢回归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
长期看,中国的经济基本面支持人民币汇率的估值中枢长期保持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这就意味着,人民币既没有长期贬值的基础,也没有长期升值的基础。在短期弹性增加,双向波动加剧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中长期仍会有均值回归的逻辑。
中信证券分析师明明指出,整体而言,疫情冲击导致的供应链扰动以及美元偏强走势会对人民币短期造成一定压力,人民币弹性增大,但基础性账户(经常性账户+直接投资)对人民币仍有支撑,因此无需对人民币贬值产生过度担忧。
谭雅玲预计,人民币波动区间扩大、趋势性明朗以及阶段性迂回将是今年主要特点。相比较经济前景长期化、政治格局稳定性以及市场开放自由性,人民币长期魅力并未改变。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中新财经表示,人民币汇率总体预计还是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双向波动。所以对中国的进出口外贸企业来说,不要对赌人民币的升贬,是要做好汇率风险的管理,确保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另一方面,美元指数也存在回落可能。中金公司研报指出,若今后美国通胀有所放缓,以及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定价完成,则美元指数存在转向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