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的俄国二月革命

感受战争的真实氛围,领略战争的成败得失。

大家好,这里是顽皮看世界,我是顽皮。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前,俄国就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少数富人和绝大多数的贫苦百姓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战斗的阴影又让所有人都喘不过气来。最终,不断上涨的伤亡数字粉碎了一切妥协的可能,让俄国内部的局势在1917年的春天进入危急时刻。

我们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的二月革命。

在20世纪初的俄国,经济、政治和社会都被分裂的阴影所笼罩,平民阶级在压抑和不民主的环境下挣扎求生。1916年底,俄国在东线战场上的伤亡及被俘人数达到660万。而在世人眼里,于1915年9月自封为最高指挥官的

沙皇尼古拉二世此时就是一个战无不败的昏君。至于平日里作威作福的沙皇皇后——出生于德国的亚历山德拉夫人——相信玩弄女性的神秘主义者格里高利·拉斯普京,认为他可以帮助其患有血友病的儿子,并与之过从甚密而备受诟病。在第一家庭和皇亲国戚们依旧锦衣玉食的时候,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却是一天比一天更难挨了。

按照公历纪元,“二月革命”其实发生于3月,“二月”是俄历日期。这是一次事前并没有经过周密计划的突发性革命。从1917年1月22日开始,以首都彼得格勒的14万人上街游行为起点,社会主义者和工人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大罢工,点燃了这次革命的火苗。2月27日,又有8.5万人罢工。动荡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了3月初,此时,不仅那些对食物短缺极为不满的人加入了工人的队伍,连首都的军队也拒绝镇压革命群众——3月11日,首都卫军起义,革命之火愈发燎原。

沙皇尼古拉的内阁于13日集体辞职,失去了高级将领支持的尼古拉也只好于15日宣布退位。由于沙皇的弟弟米哈伊尔大公拒绝登基,罗曼诺夫王朝至此结束。尼古拉二世家原想流亡国外了此残生,但却被发配到了西伯利亚的偏僻小镇叶卡捷琳堡。原本的第一家庭从此被软禁在一幢监视严密的房子里,并于1918年被他们的布尔什维克保镖谋杀。

1917年3月的革命给俄国带来了短暂的权力真空。在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的同一天,利沃夫王子成立了一个自由临时政府,但立即遭到了政界激进分子的刁难。对新政府最为不满的就是布尔什维克党人,这个政党在当时的规模并不大,只是俄国社会主义阵营中很不起眼的一个小派别而已。该党的领导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是一个颇有魅力的人,以强烈的反战态度闻名于世,但他在二月革命爆发时却还在瑞士流亡。在德国人的帮助下,列宁于4月回到俄国,并于16日达彼得格勒。

次日、列宁在彼得格勒苏维埃(工会)发表演讲——这次演讲的内容即是后来的(四月提纲》。列宁在演讲中呼吁苏维埃夺取政权,与同盟国取得和解,并提倡对社会财富重新进行分配。他的宣言吸引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社会主义者,里昂·托洛茨基就是其中一员。虽然俄国中产阶级对此的反应颇为冷淡,但列宁的《四月提纲》却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究其原因,一方面来自俄国后方的经济衰退,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临时政府的战争部长亚历山大·克伦斯基在7月发动的攻势再次失败,这使得俄军士气骤降——俄国发动的这次进攻没能坚持几天,部队就已溃不成军,逃兵、叛兵的人数直线上升。

好了,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的二月革命,我们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好,我是顽皮,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