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格致中学考点等待进入考场的学生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摄
上海市第八中学考点:定制礼物为你助阵
图说:大同中学送考老师为考生加油 学校供图
身着统一订制的送考服,大同中学送考老师给同学们集体送上祝福。高三班主任陆丽萍特意给每个学生手工制作了花生牛轧糖,寓意“好事会发(花)生”。校长郭金华介绍,在考前最后一次年级大会上,全体高三班主任给全体考生一人送上了一句祝福,全体老师还合唱了一首《相信自己》为学生鼓劲。红色的定制版可乐罐一字排开,给考生助阵。“我送给他们一个字,“定”,祝每个学生可以定心走进考场,发挥最佳水平!”郭金华说。
图说:大同中学定制版可乐罐给考生助阵 学校供图
杨浦高级中学考点:爱的拥抱为你加油
来一根棒棒糖,考得棒棒;抱一抱“加油兔”,加油too(也加油)……在杨浦高级中学考点门口,上海交大附中的老师们身穿红衣集体送考,一个用力的鼓励拥抱,一句最后的嘱咐叮咛,希望考生们沉着以对,好好发挥,考出好成绩。
图说:交大附中的送考老师穿上印有“逢考必胜”字样和哆啦A梦图案的T恤,寓意希望考生们的未来能够通过“任意门”达到理想的目的地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摄
考前反复提醒,还是有小“马大哈”。8时40分,一位母亲急急忙忙返回考点门口,原来她的孩子粗心将文具袋落下了。在考点工作人员和送考老师的帮助下,文具送到了考生手中,大家也都安下心来。
图说:复旦附中的送考老师们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摄
“不要紧张,做了三年卷子,还怕今天吗?加油!”一位老师对即将走进考场的考生说。步入考场的学生,有的淡定从容、有的紧紧捏着复习资料再看几遍。高考究竟是什么?“高考,是诸位的成人礼,是对人的学业能力和意志品质的大考查,是人生未来发展方向的第一次选择,是人生的第一个印记。”正如控江中学高三部主任刘刚老师在毕业季上对孩子们说,“与其说‘高考是一道坎’要越过‘这道坎’,不如说‘高考是一个台阶,一个坡’,登上这个陡坡,人生视野将更加开阔。在接下来的各种挑战中,以你们曾经的努力付出,将所向披靡。”
市西中学考点:平常心态为你减压
在静安区市西中学考点门口,许阿婆是为数不多的祖辈送考人。“爸爸在这里等你,阿娘回去烧好吃的给你哦。”她给已经1米9身高的孙子整了整衣领后,和孙子拥抱了一下,目送孙子进了考点。“1995年送了儿子参加高考。23年后,又来送孙子参加高考。”许阿婆说,这么重要的高考,她经历了两次,人生也算是圆满了。
图说:等候在考点外的家长们 新民晚报记者 马丹摄
谈及两次送考的体会,她说,20多年过去,高考老早不是唯一的成才之路了,送考家长也越来越理性。“而且现在的社会读书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情商也很重要。孙子是我一手带大的,我觉得,对他来说,品德好、身体好最重要。”
图说:一位考生家长在静安交警护送下,送来遗忘在家的身份证 新民晚报记者 马丹摄
今年是高考试点改革的第二年,等级考、英语考……考试形式多元化了,也让考生和家长有了“经验值”。送考的家长徐先生说,这次高考之前,儿子已经参加了好几次考试了,感觉原本堆积在一起的应考压力好像被分散了,今天来送考感觉有了平常心。而多位高三班主任也说,经过几次考试,考生也都“久经考场”。“前几天,我一提醒记得带好身份证、准考证,孩子们就对要带的物品如数家珍。”
“90后”送考教师寄语考生
八年前的高考是怎样的光景?90后教师也逐渐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在今年的送考队伍中,就有这样一批年轻人,用自己的青春回忆给考生们送上最感同身受的祝福。普陀区曹杨中学副校长郑琦峰说,这几年随着学校师资的结构性调整,引入了一批青年教师,其中,90后老师有39名。“这些90后老师别看年轻,但是,思维活跃,贴近时代,和孩子年龄差距小,反而沟通更能得到理解,也容易和孩子打成一片。许多孩子都把他们亲昵地称为‘姐姐’、‘哥哥’。而且,90后也属于网络原住民一代,在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学和网络用语上,都更得心应手。”曹杨中学数学老师蔡真逸就是这样一位90后教师,他今年执教刚满4年。今天是他带的第二届高考学生。送考的同时,他也送出了自己的人生感悟。“看着走进考场的学生,就想到8年前的自己。高考对人生的确重要,但这是一段旅程的终点,又是一段新旅程的起点。希望他们能够像我一样,找到自己喜欢职业道路和人生兴趣。”
图说:普陀区晋元中学考点的考生们 普陀区教育局供图
昨天晚上,同为90后教师的普陀区同济二附中的黄颖娣也通过微信,给班里每一位学生都发送了一条祝福消息:“2018届的孩子们,你们即将抵达成年后的第一站,无数个拼搏的日夜铸就你们通往圆梦的路,所以带着自信和笑容勇敢跨过高考吧,相信你们收获的一定是更灿烂的未来!”
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 易蓉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