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意外翻到父亲留下的“小纸条” 在校儿子看哭了……

扬子晚报网10月3日讯(通讯员 赵越 记者 陈咏)中秋月圆,佳节将至,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团圆和幸福的气氛中,而扬州大学大四男生江家宝,却无法回甘肃的家中团圆。记者3日从扬州大学采访获悉,今年已经是小江在扬州度过的第四个中秋节了。就在中秋节前夕,整理衣物的他,意外地在行李箱内发现了一张父亲放进去的“小纸条”,展开后发现纸条上写着:“少吃辛辣、生冷;少吃油炸烧烤;少吃加工食品如快速面等……”看着父亲熟悉的字体,温暖的话语,眼前似乎浮现起父亲瘦削的面容,小江不禁泪流满面。江家宝说,这已经是他在大学收到的第四封来自父亲的“文字”了。前3封是父亲寄给自己的信,这次,变成了父亲悄悄塞进行李箱的“小纸条”,薄薄的一片纸,对自己而言就是沉甸甸的父爱。

电话里寡言的父亲,在纸上写字却“很罗嗦”

“信里都是一些细碎的嘱托,大多都是写吃的方面,因为我有胃病。”江家宝告诉记者,来到扬州上学后,因为饮食不太习惯,不规律,自己得了胃病,不想让爸妈担心,并没有特地跟爸爸妈妈说过,只是聊天时很轻松地提过。“没想到父亲把这些都记在心里。”江家宝说,父亲平时打电话总是问一句“吃了么”、“身体好么”之类的话,说不到几句就挂了。据了解,江家宝家在甘肃省白银市的贫困县,家庭条件很不好,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父子俩平时打电话说得不多,写信就成了父子之间的主要沟通方式。“他怕我听多了嫌烦,也担心我怕他们担心,所以就偷偷塞进了行李箱。”小江说,这张“小纸条”是父亲在他开学前偷偷藏在书本里的,也许是心灵感应吧,恰好让他在中秋前发现,让独在异乡的他心里又酸又暖。

大学四年3封家书加1张纸条,父亲曾用书信鼓励他考上大学

小江说,大学四年,每一年爸爸都会写点东西给他,前3年是信,这次是“纸条”,3封信都被他保管在身边。大一时写“只因爸没有念下书,今天苦叫爸受上,爸吃惨些穿烂些,只要你好,爸也感到无比满足”,鼓励他好好读书;大二时写“爸知道你做了班长之后非常高兴,你爸大半辈子过去了,别的帮不了,现在只能努力去赚钱。大家都在喊我是大学生的爸,我感到非常自豪和欣慰,希望你能努力争先创优”,勉励他努力磨练自己,提高能力;大三时写“你已经进入大三,希望你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向上的态度。另外,家宝你在写作方面要很好地发挥”,鼓励他发挥特长,锤炼文笔。记者读过这几封信后也深受感动,每一封都朴实真诚,父子情深。

提到父亲的信,家宝同学还提到一个影响他人生的故事。由于家境贫寒,懂事的他曾经一度退学,想要早日工作为家庭减轻负担。“家中只有爸爸在外打工,妈妈要在家里照顾年迈多病的奶奶,我那时候就想早点打工,不上了。”退学后,他在餐厅、KTV、工地都打过工,可是却没挣到什么钱。“当时在外地的父亲听说后,写了一封信给我,鼓励我先读书再工作,我这才咬牙考上了大学。”他表示,感谢父亲在关键时候的那封信,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心疼父亲从西南奔波到西北,只想让老爸早点“回家”

“我们家经济条件不好,为了供一大家子的生活,父亲只好外出打工。”江家宝说,大一那年,父亲只身从中国的西北到西南的贵州打工,后来几年父亲又转战多地,今年开始父亲又要去新疆打工了。“也是因为他工作的原因,我们见面的时间比起一般家庭要少得多,大二那年暑假,我为了凑学费,选择留校打工,可没想到他却来看我了。”江家宝说,大二那年,为了给自己攒一些学费,他选择了留校打工,这就意味着和父亲要一年不能见面,没想到,一个月后,父亲一个人坐车来学校看他,这让他记忆。“从西南到西北,就这四年的时间,父亲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我今年已经大四了,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让父亲不用再到处奔波,早点回家。”江家宝表示,即将毕业的他,选择了考公考编这种可以直接工作的方式,希望能让爸妈和奶奶早日在家颐享天年,不必四处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