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杠坡是大娄山的一条支脉,似“葫芦”型,山势陡峭,中间有一个约两平方公里的狭长坝子,是土城镇(今习水县土城镇)通往习水县城的交通要道,乃兵家必争之地。红军为了冲出蒋介石的包围圈,朱德率领我军来到了这里。在1935年的1月下旬,国民党川军郭勋祺部,奉命围剿红军。1月28日凌晨5时,土城战役正式打响。红军总司令朱德和总参谋长刘伯承分别率领红三、红五军团在青杠坡首先向郭勋祺一部发起攻击,经过三个小时的激烈战斗,红军奋力拼杀将郭勋祺的阵地突破。但是郭勋祺毕竟是国民党精锐部队,不仅装备精良。
并且士兵训练有素,这个郭勋祺有个外号,叫做郭莽娃。意思就是骁勇善战,不好对付。由此可见这场战斗,是多么的惨烈。不料,因敌军援兵来袭,红军战士们寡不敌众,又被敌人从制高点上逼退下来。眼看着敌军的援军陆续到来,朱德司令做出决定,不能恋战,带领我军迅速冲出敌军的包围圈,这边的郭勋祺,对全体战士下了手令,战场上士兵不能脱逃,逃跑者枪决,此命令一下,敌军更是疯狂的守护阵地。毛泽东同志和朱德看着战场上不断伤亡的红军,决定让陈赓的干部团和政委宋任穷临危受命,率领部下投入激烈的肉搏战中。
陈赓的干部团都是一些红军的精英,是红军大学的学生,此次战役因为太过激烈,所以陈赓才会带上他们上战场,平时这些人是不参与战斗的。这些干部团的战士们,接到了命令之后,就如离弦之箭快速赶到阵地,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由于干部团的加入,红军们鼓舞了士气。
战场上的局势被扭转,就在这时,敌军的机枪不停扫射,红军们陆续倒下,这时一个叫做邓诗芳的战士把手榴弹炸药包绑在了一起,他又把机油倒在自己身上,向着敌人的机枪密集的山头跳了过去,就听见一声巨响,敌军山头上的机枪士兵被炸得粉身碎骨,哀嚎遍地,也因此为红军炸开了一个出口,红军们看见邓诗方的牺牲,都和敌军杀红了眼,向前猛攻,就这样红军撤出了青杠坡。战后,通讯兵邓寅章看到了自己的二哥烧得面目全非的脸时,泪如泉涌,邓寅章只有17岁。
这一路上都是二哥在照顾他,现在那个爱笑活泼的哥哥却不在了,17岁的邓寅章不免感到心痛无助,这时候连长走过来时,说到:以后,我就是你的二哥,我会照顾你。青杠坡战役以给川军郭勋祺部重创,但红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而宣告结束。这场绝境逢生的战役尽管没有取得胜利,但却逼出了一渡赤水,出其不意地甩开了尾追之敌,是红军军事战略上化被动为主动,最终转败为胜的分水岭。
(文章来源:搜狐历史,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