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错大腿!蔡英文会否改变远陆政策?江岷钦:她见了棺材也不掉泪

美国大选结果出炉,特朗普胜出!一时间两岸人民最关注的尴尬人选,No.1不是希拉里,而是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

选前就秋波暗送,“三只小猪”拜码头,签名送幸运符号,抱错大腿好尴尬!

岛内舆论纷纷表示,蔡当局这回是彻彻底底“押错了宝”。

国民党政策会执行长蔡正元第一时间发文,直言押注TPP、决口不提RCEP的蔡英文失算,“蔡英文要抱的美国大腿没了,再见蔡英文”


国民党前“立委”邱毅在脸书发表评论认为,特朗普当选后,至少TPP是没了,“新南向政策”也泡汤了,军购更困难了,美国虽不至于马上从亚太撤军,但亚太战略一定改变,“弃台论”将会成真,台湾会从美国的“战略棋子”变成“战略弃子”,蔡英文也会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两岸统一的大势已越来越明朗。

淡江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系教授陈一新表示,特朗普与台湾彼此不熟悉,各方面的政策不确定性高。经贸方面,台湾积极争取TPP第二轮谈判,但特朗普执政,重启TPP可能性低,两岸关系不好,台湾很难参加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台湾在经贸上恐成亚细亚孤儿,也可能连锁影响到台当局的新南向政策。

台湾政治学者廖达琪表示,特朗普基本上是生意人,将来也许不会像民主党那样愿意协防台湾,反而可能会要求台湾买更多军火。军火商是重要利益团体,这些利益“特朗普不可能不看到”。

台湾《旺报》文章《联美制中‘蔡政府’拨错算盘》指出,观察美国近年对外政策,全球战略收缩势在必行;同时,大陆综合实力上升,而南海问题也开始出现新局面,蔡当局若想继续打“美国牌”,恐怕会遭遇更多挫折。

“台湾未来情势注定严峻”“经贸上恐沦为亚细亚的孤儿”“蔡英文要抱的美国大腿没了”……一片警醒声纷至沓来。


彷佛为了遮羞,抑或继续坑蒙,台“外交部长”李大维以传统基金会创办人佛纳10月赴台与蔡英文见面,证明蔡当局没有在美国大选中押错宝,国民党文传会11日早上召开记者会,副主委洪孟楷表示,佛纳是亲共和党的传统基金会创办人无庸置疑,但过去佛纳来台湾20多次,跟陈水扁、李登辉达17次之多会面,过去没说佛纳是小布什或是麦侃特使,希望蔡英文不要大腿抱错还硬拗,帮着外人骗同胞,这跟诈骗集团拿名人合照取信投资者有何不同。

国民党文传会海报讽刺蔡英文抱错大腿还硬拗

针对蔡英文当局准备不足、因应不当,所导致台湾在特朗普上台后即将面临的各种困境,岛内舆论纷纷开出“救命药方”,呼吁蔡英文当局勿再“亲美日远大陆”,应重新检视与大陆的经贸关系,不能完全寄望于TPP或“新南向”,进而偏废大陆因素,必须采取更积极策略,来推动两岸经贸关系,以提振台湾经济。

台湾竞争力论坛最新民调显示,在台湾国际参与方面,有61.3%的民众认为台湾要参加国际组织与活动,对台湾地区最有利的方式是“先与大陆磋商,再谈合作事宜”。在蔡当局来两岸政策方面,高达74.5%的民众认为蔡当局应改变策略,脱离当前两岸官方完全停止交流的政策。

药方开出,良药苦口,能否见效,还要看这个病患是不是好好吃药,

针对台湾各界对蔡英文正视两岸政策的规劝之声,蔡英文能听得进去吗?

《今日海峡》特约评论员、台湾名嘴江岷钦评价蔡英文的性格是"未必择善,一定固执"!在今日海峡台北演播室,他分析以特朗普“将本逐利”的商人个性,未来对台湾可能会一方面进行贸易制裁,另一方面又会通过加大军售,让台湾付出更高昂的“保护费”,以此来平衡台美之间的贸易逆差!

但是台湾交了这么多的“保护费”,会得到保护吗,江岷钦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他引用李敖“看门狗还会自备狗粮吗”的诘问,表示这样的情况未来就会出现了,借以讽刺台湾当局一边交高昂的军购费用,一边替做美国利益做看门狗。

他评价蔡英文若继续延续“亲美远陆”政策,将是舍本逐末、舍近求远的做法,因为这无论从地缘政治还是经济层面都是错误的政策,唯一有可能坚持的理由就是蔡英文维持她心目中的意识形态,成就个人的地位。

蔡英文什么时候做调整?这不是不可能,但是在江岷钦看来,是比较难,只有当国际的整个关系对蔡英文造成压力,危及到她的政治地位,她才会进行调整,俗话说,不见棺材不掉泪,但蔡英文是见了棺材,她也不掉泪,但是台湾的老百姓却会掉泪,因为日子会越来越难过,如果民怨反扑,有越来越多的人去示威游行,蔡英文才有可能做一点调整,目前看来特朗普虽然当选,产生一个不定时炸弹,但是蔡英文和她的团队仍然认为有机会沟通,认为用生意人的方式可以和特朗普沟通,但是江岷钦认为,蔡英文真的要用生意人的模式的话,就不应该,舍本逐末,舍近求远,与其南进,不如西进,隔着台湾海峡,两岸可以更紧密的合作,全世界的趋势,只有蔡英文背道而驰,这是意识形态阻绝经济民生最典型的案例,希望台湾民众能够觉醒,适当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让两岸关系能够回到正轨上来,才是开大门走大道,符合历史潮流的做法!

(“海峡卫视今日海峡”原创台海观察,援引诚请注明引自“今日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