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食物类通货膨胀亚洲排第二 仅次于印度

据中评社报道 根据澳盛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团队最新报告指出,亚洲这一年来食物类的通膨率变动中,台湾高达7.4%为亚洲第二名,仅低于印度的7.8%,“立委”质疑高通膨可能让民众不但吃不饱,更可能吃不起。

对此,台湾“行政院主计处”21日表示,今年1至5月平均整体CPI较上年同期涨3.04%,相对美国8.2%、欧元区6.8%、泰国5.2%等温和,主因是当局密切关注并积极稳定物价,实施民生用电、燃气价格冻涨及汽柴油价缓涨机制,与调降大宗物资税率所致。

“主计总处”指出,受国际农粮价格及油价高涨影响,各地CPI食物类与油料费涨幅显著,就民众每天花费较多的食物类价格方面,1-5月平均台湾涨5.8%、美国8.6%、欧元区6.1%(不含外食,外食费涨4.2%)、韩国4.6%(不含外食,外食费涨6.4%)、泰国4.5%、香港3.8% (1-4月平均)、新加坡3.1%,在亚洲中,台湾涨幅相对较高; 但在非食物方面,包括油料费、电费等,台湾涨幅相对较低,台整体CPI涨幅较其他经济体温和。

“主计总处”表示,CPI涨幅高,不代表物价水平高,若要比较各国在相同时点物价水平及货币购买力,通常参考世界银行依完整周延的调查及统计方法所公布的购买力平价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