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北京中南海的办公室里,毛主席缓慢地来回踱步,脸上时而深思,时而摇头。坐在一旁的周恩来总理也深深皱着眉头,不久前,担任公安部部长的谢富治因病去世。
毛主席和周恩来深感悲痛,当年一起打天下的老战友越来越少。可是他们不得不强忍伤心之情,因为谢富治走了需要有人来顶上公安部部长的位置。
作为一个执法部门,公安部需要统筹的是全国各地的公安部门,而各地的公安部门又是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个位置的人选必须三思而后行,周恩来总理此次前来就是要找毛主席商议人选。
在周总理看来,现如今担任公安部副部长的李震常年在公安系统主持工作,由他来当部长可以最快稳定局面开展工作。可是毛主席听了之后并未发表意见,众多人选在毛主席脑子里一个一个出现,又一个一个被否定。
突然一个人得出现让毛主席停止踱步,毛主席对着周总理问道:“你觉得曾山怎么样?”周总理听到这个名字后感到十分不可思议,他来之前也有思考过别的人选,可他万万没想到毛主席会提出让曾山来担任公安部部长一职。
这个曾山是何许人也?为何周总理听到他的名字后会大吃一惊呢?毛主席又为什么提议他来当公安部部长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呢?
曾山的革命生涯
作为从革命圣地江西出来的曾山,先后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皆立下了汗马功劳。曾家一门三杰全部都投身革命事业,曾山的哥哥曾延生1924年就加入了共产党。
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他建立了浦东工会组织,在敌后战线上组织和发展壮大了共青团。并且为了筹集经费四处奔跑,还开创了平民夜学积极宣传共产党的纲领,受到了许多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作为他的弟弟,曾山从小就被哥哥要做的大事业所吸引,马克思主义为他打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大门。1925年曾山的哥哥曾延生回到家乡组织当地百姓发动农民起义的时候,25岁的曾山已经成长为一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
他这些年所见所闻无不为共产党的信仰所折服,这次哥哥的到来让他选择毅然决然的加入,最开始曾山跟随哥哥一起在家乡积极宣传爱国思想,并且鼓励农民与地主恶霸势力勇于斗争。
他们兄弟俩还设计抓到了一个国民党反动派的地主,并把他带到了公审大会上枪决。可以说在当时中华大地众多星星之火中,曾山和曾延长毫无疑问是最热烈的一簇。
后来因为遭到了反动派的武装侵害,走投无路的曾山跑到了广州加入了叶剑英的队伍。当时的“打响第一枪”南昌起义中,曾山就和起义军一起掀开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曾山在1928年重新回到吉安地区重新组织农民武装革命,当时的党组织任命他为赣西地区临时苏维埃政府主席。在1930年,毛主席和刘少奇以及曾山一起组成了主席团在吉安县召开了史称“二七会议”的大会。
这个年仅不到三十岁的小伙子被毛主席等人非常看好,全面抗战爆发后曾山被毛主席亲自点将协助项英在江西组建新四军。从动员到宣传再到组建,曾山每个环节都亲自下到一线去指导。
可以说曾山是新四军的重要创建者和领导者。
曾山的贡献不止如此,在解放战争时期,受限于双方实力。解放军先后从游击作战改变成大兵团作战,对于后勤补给的要求大大提高,在华东战场上曾山被陈毅亲自找来担任后勤部长。
就是因为曾山做事一丝不苟,而且不管大事小事他总是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为了保证后勤线,这个人选在当时的华野领导中别无二人,只有曾山一个,在解放山东期间。
为了发展生产供给前线,曾山专门组建了工矿部并且整合了整个山东地区的资源,集中力量生产军需物资。当时的华野在山东地区整整六十万人的吃喝拉撒,还有弹药消耗的压力全部压在曾山的担子上。
面对如此大的压力,曾山依旧有条不紊地攻克难关,少人就发动百姓,少钱就筹集款项。截止华东全面解放,在曾山的领导下华东地区每年向前线运输了超过四十亿斤的粮食。
这样优异的成绩和没日没夜操劳的曾山密不可分。
周总理不可思议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曾山因为之前在华东地区工作的经验,他先后担任了华东军政委和交通部部长,后来因为后勤能力出色又被调到了工业部担任部长,周恩来总理见他有这方面天赋。
又把他调到了商业部和内务部工作,不管曾山在任何职位上,他都认认真真地完成他的工作。有时候身兼数职忙不过来,他就索性整夜整夜地不睡觉,白天有时候碰到来上班的秘书经常发现曾山坐在椅子上打盹儿。
1963年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发生特大洪水,超过十万个村子被淹没,近两亿亩农田受灾。曾山接到命令后立刻赶到现场部署工作,同时向国务院审判救灾款项,他四处调研,列出报告,查询受灾人数和情况。
先后为灾民拨发十个亿的救灾款,使得那年的受灾人民安稳地度过了灾荒,这也足以证明了曾山的能力值得组织的信任。
1966年河北邢台大地震,曾山第一时间就到了现场,不顾余震危险的他从头到尾一直站在一线指导工作。因为道路被毁,物资第一时间运送不过来,曾山就要求把吃的先发给灾民们,而五十多岁的他曾两天两夜滴水未进。
除了后勤和生产,曾山当年也搞过经济,最初上海解放时需要一位能够稳定上海大局的人担任市长。一向老成持重的陈毅接过了这杆大旗,陈毅担任市长后,曾山被指派担任副市长帮助陈毅搞经济。
两人同为新四军的领导者和创建者,又曾是华东战场上亲密无间的搭档,加上这次曾山又成为了陈毅的下级,就有人调侃曾山是陈毅的亲信,调侃归调侃,不得不说搞经济对曾山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早年搞宣传,后来搞生产,又被调到了后勤部门上,如今又要来搞经济。虽然岗位不同,但是每到一处曾山都能很快地学习适应上手,很快完成组织交给他的任务。
可即便如此,面对毛主席的提议时周总理还是有些顾虑。
公安部的工作可不同于其他部门,作为一个执法部门,公安部在政府各个部门中的作用至少是前三的排名。而历任的部长大多都有过带兵打仗的经验,曾山一直处于二线工作,他能够胜任吗?
这也是周总理感到不可思议的原因,在他看来公安部作为全国罪恶的打击部门,其掌舵者应该是一位杀伐果断,上过战场的人才能更好地威慑罪犯。
曾山的能力他倒是十分信任,可是对于曾山是否能够领导好公安部门,这让周总理也拿不准主意。
深思熟虑的毛主席
毛主席为什么要选曾山呢?因为他在曾山的身上看到了共产党人的为人民服务的信仰。
从参加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再到各个部门的工作履历,可以说曾山完全是“哪里需要哪里搬”,而面对这些挑战,曾山从未向组织上提过任何要求,也从来没有喊苦喊累过。
曾山在邢台抗震救灾的时候说过:“我来这里不是享福的,如果人民群众没有吃上饭,那我是没有资格吃饭的”。
曾山早期革命的时候之所以能够受到百姓的爱戴和拥护,与他时刻同人民百姓心连心是分不开的。他任何工作都以人民为前提,以百姓为底线 ,这既是时刻悬在他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是他不顾身体,拼命工作的动力。
两次救灾中曾山都代表中央前去指导工作,为了不漏掉一家一户,曾山对每次发放和统计的数据都在再三核查,有时候因为统计人员失误导致人数对不上时,曾山都会要求再三核实,绝不放弃任何一人。
曾山汇报给中央的文件里,从灾后救治、重建、经济发展,灾民安置以及来年的春耕工作都安排得明明白白。有时候为了完善没有考虑到的现实情况,他还会反复找到当地的灾民询问。
从他们的口中得知老百姓真心实意的需求,这样的文件递到毛主席周总理那里,他们自然对曾山高看一眼,自然希望他能够多为新中国的发展多出一份力。可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里,曾山受到了冲击。
被污蔑的曾山判了刑进了监狱,后来受到了毛主席的保护才将他从牢里救了出来。但是因为受到了身体上的摧残,曾山不得不到医院住院养病,后来1972年陈毅将军去世。
得知这个消息的曾山更是悲痛欲绝,作为他多年的老上级和搭档,他们二人几十年来建立的革命友谊,早已成为了亲人一样的存在。在陈毅的葬礼上曾山颤颤巍巍的来送老友最好一程。
陈毅将军的死让毛主席下定决心起用一批老人担任要职,而曾山就是其中之一。可还没等毛主席想好把曾山调到哪里时,时任公安部部长的谢富治就因病去世了,而毛主席面对周恩来总理的商议时。
毛主席再三考虑之下,这才说出了曾山的名字,这就是为什么毛主席提议由曾山来当公安部部长:一是因为曾山是革命起义时期的老人,二是在多年的政治生涯中曾山久经考验。
所以毛主席十分放心地把公安部交给他,可是意外总是比明天更先到,还没等到调令的下达,1972年四月,陈毅将军死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曾山就因病去世了。
在4月20日的追悼会上,毛主席送了花圈并且亲笔写下挽联,周恩来总理专程从外地赶回来,由叶剑英老将军为他致辞,
曾山的一生一直都在为人民奉献,他曾经告诫三个子女将来无论在哪个位置上,“都要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父亲的作风也深深地影响着他们,长子曾庆红曾任国家副主席,其他三个也都被评为少将军衔。
像曾山这样的老一辈革命家为下一代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会不断地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不要忘记国家的过去,不要忘记共产党的历史,更不要忘记自己身上沉重且光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