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国家权威机构公布的第一批100个“中国二十世纪建筑遗产“名单中,仅有4个工业建筑遗产,湖北华新水泥厂是唯一一个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工业建筑,妥妥的双1号中国工业遗产。
从建厂至今116年,华新水泥厂一直处在行业的最前端,是中国现存生产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水泥工业遗存,成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标杆。
华新创立:中国近代最早三家水泥厂之一,水泥工业的摇篮。
1907年清政府因为修筑粤汉铁路需要大量的水泥,商人程祖福应湖广总督张之洞之招,筹银购得香港外籍水泥厂一套水泥生产设备,在黄石市黄石港区投资建水泥厂,当时命名为大冶湖北水泥厂。
1909年5月建成投产,年产水泥6万吨。该厂生产的“宝塔牌”水泥曾先后荣获南洋劝业会金奖、银奖及美国巴拿马赛会一等奖,名噪一时。
华新水泥厂旧址全景图
华新危机:日本三菱公司逼债,如何保住这块民族工业金字招牌?
由于时局不稳,资金不足,加上国内缺乏水泥办厂的人才和经验,导致经营亏损,靠借债度日。程祖福除向清政府地方银号借银外,还向日本三菱公司借款日币72万元。
1912年底借款到期。三菱公司提出:可再借款给工厂帮助清还债务,条件是必须将工厂交三菱公司管理,否则必须将到期的全部债款一次还清,同时提出封厂的恫吓。
在得不到政府支持情况下,程祖福仍然拒绝了三菱公司乘人之危的霸占行径。1914年3月,他向国内的天津保商银行借到长期贷款140万两白银,还清日本三菱公司的全部债务,保住华新水泥厂没有落入居心叵测的日本三菱公司手里。
华新成长:抗日战争和新中国成立给了华新快速发展的机会。
抗日战争爆发后,华新被迫迁往湘西内溪山区。在抗战期间,该厂共生产水泥40多万桶,成为战时国防、交通、工业、水利建设的重要供应商。
新中国成立后,华新水泥总部由武汉迁至黄石,更名为华新水泥厂。该厂拥有3台极为珍贵的大型水泥湿法旋窑生产设备,都是在这段时间投资完成的。
其中1、2号窑设备1946年从美国进口,是目前世界上仅有保存完好的湿法水泥旋转窑设备;3号国产设备“华新窑”1977年正式投产,代表了当时我国水泥行业的先进水平,被国家列为水泥工业的定型设备。
闻名全国的1、2、3号湿法窑生产线
华新贡献:百年过去,始终站在行业最前端
从1959年建国10周年北京的十大建筑,到丹江口大坝、武汉长江大桥、长江三峡大坝这些闻名遐迩的国家重点工程,选用的都是华新生产的优质水泥。
1993年华新水泥厂经过股份制改造,成为我国建材行业第一家A、B股上市公司。
2019年名列中国制造业企业五百强第275位;
2022年公司销售收入超过304亿元,年产能规模达到9500万吨,是1907年建厂时产能规模的1583倍。
2018年华新全球最大的万吨生产线
长江三峡大坝:世界最大钢筋混凝土重力坝
丹江口大坝
华丽转身:旧址变身1907文化遗址公园。
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华新这家民族工业摇篮的历史贡献。如今,华新水泥厂旧址已经改造成为 “华新1907文化遗址公园”。
公园总占地面积538亩,主要由:7.4万平方米厂房设施,卸石坑,联合储库,厚浆池,储浆池,1-3 号湿法回转窑,2000 吨水泥库,包装车间等工业遗存组成。
2012年华新水泥厂旧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这些荣誉加身,或许正是对华新水泥厂历史地位最好的肯定和褒奖。
华新水泥厂旧址:1907文化遗址公园
权威机构评定的亚洲五百强,华新排名第168位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