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是一种视觉语言。
不论是网站上销售商品,或是于社群上宣传品牌,专业、高品质的素材必然是引人注目的关键。要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要求新求变,要有艺术性、商业性、理想性,要符合商品营销规律,还要能成功引起人们的购买欲。
完美的本土化拍摄,为品牌形象明确了主题,是一个简单明了的切入点。不论是从创意发想还是内容表现。首先得遵循品牌策略的种种约束,构思如何体现品牌的风格,展示品牌独到之处。除了需要照顾到商品的细节,再则就是画面的内涵。
越是追求商业价值,越要注重其艺术内涵。
出色的作品从来不避讳独特的艺术张力、时尚美学以及意识引导。
让顾客“看”见你的内涵并感动!
我们认为成功的摄影是企业的大门,让别人愿意打开你的门,并且走进去逛逛,留下一些足迹,而且未来还想继续给予支持。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故事与理念,但是顾客不见得都能感受到,我们与你一起去了解当地顾客的想法,依据目标市场的文化,研究顾客在意的东西,将品牌理念用最触动人心的摄影画面传递出去,让你的促销素材除了强力推销的功能以外,还多了深度与温度!
本土化拍摄包含了很多,我们这集就拿最近的圣诞与新年促销季来说吧,圣诞节:一个大家都知道的节日。有着深厚的宗教渊源。随着时间推移,圣诞节不仅是宗教人士的节日,早已成为世界共有的活动,想当然也是美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许多人可能会认为,圣诞节就是红红绿绿各种玲琅满目的装饰、是圣诞老公公与麋鹿、是商场促销火拼的季节,发动世界级的狂欢,但这样一个节日如果只是这么理解就过于肤浅粗暴了。不如我们换个说法,感受一下节日氛围:孩子们在圣诞夜临睡前,要在壁炉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好让偷偷在屋外观望的白胡子爷爷,蹑手蹑脚的深怕吵醒安睡的孩子, 轻轻放好他们心中期待已久的礼物。
这故事不陌生吧!但大多数人最终只撷取圣诞袜、圣诞老公公为重点,跳过了最重要的层面“家庭”与“期待”, 你需要设身处地思考,感受美国文化,感受圣诞气息的无处不在。圣诞节在美国的影响不局限在商场或者教堂,这个节日不只是狂欢,更多时候是传达美好、关怀与温暖,是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在每一户人家里。
在美国,圣诞聚会绝对算得上全年最重要的派对。美国家庭关系并不如大多数人印象中那样疏远,相反的他们也是十分看重亲情的。大部分家庭的成员都会放下所有工作,一家人聚在一起享受节日带来的气氛。很多人会不远千里聚在一起,对于圣诞节的重视超出我们的想像。当然,这一切不仅仅是家庭内部的,也有朋友、师生之间的,总之,圣诞派对多彩且意义重大,就像我们过年一样。
为什么我说这么多故事,这又跟摄影有什么关西呢?
摄影师是一个善于说故事的人,画面里的故事是一门艺术语言。
关于“讲故事”这件事,我想把它分为两部分。一类是人文,一类是城市。
首先我们谈谈人文
关于画面中的故事,关键在于观者怎么用自己的经历、阅历去阐述这张照片或影片,同时又能从画面中感受到什么。
例如,刚刚说的小故事,你如何把孩子的期待表现出来,如何激发这些愿意花钱买礼物的父母,让他们成为那个满足孩子心愿的圣诞老公公?表达家人与团聚氛围是在这个节日中的精髓,展现情感层面十分重要,虽然在同一个故事跟概念之下,却可以有成千上万种不同的表现手法。
在这媒体过剩的时代,消费者的注意力成为无比稀缺的资源,为了吸引人们的目光,“引诱”人们接受摄影所要传递的信息,在确保整个品牌策略与商业目的前提下,注重其创作的艺术表现力,善于利用当下本土节日与文化,映射出的是柔软的人文内涵,有时候不张扬反而能以退为进,是打开消费者购买欲的一把钥匙。
H&M近年都会在圣诞节出暖心广告片,今年便是 “Sharing is always in season”,既表达了品牌对永续环保的精神,也带入了节日传递与分享的概念。
Doc Morris药物集团每年的广告更是经典:一位年轻时曾是运动员的父亲,发现他步入老年的旅程充满挑战。让他在乎的人在圣诞节感到快乐就是他的动力。于是他找回了在仓库中封存已久,锈迹斑斑的壶铃,开始了他的锻炼新任务,坚持了数个月没有放弃,冒雪锻炼,就为了短短的三秒钟,可以重新抱起可爱外孙女,一起点亮圣诞树顶的星星。人会变老,但爱与精神永在……很感人的圣诞广告。“Take Care”分享给你们。
再来是城市
刚刚说到人文,现在谈谈城市,固然商品通常被视为主角,然而在拍摄过程中,一些人们熟悉而渐渐视若无睹的细节以及似曾相似的景点或是不起眼的角落,都会被挖掘出来重新演绎,为品牌行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无论是男女老少、文化语言、肤色种族等,只要能看懂画面传递的讯息,就能明白一个品牌想诉说的故事,非常直观。
相较于上述柔软的人文内涵,本土化地标拍摄映射出的是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尤其纽约的许多地标对全世界来说是很抓人眼球的,是很多电影取景拍摄的地方,无时无刻挤满人潮!它张扬又华丽,其视觉核心引爆商品的内在气质,可广泛传播,追求受众的认同感。独具内涵的摄影素材必定有着更出色的宣传价值,绝对是浅力绩优股,成为引领时代的典范。跟着品牌玩转纽约,使广告摄影画面更具视觉爆发力和吸引力,形象具体且细节丰富,引发观众的共鸣,达成最终销售的目标。
我们来看看一些备受追捧与圣诞相关的影视作品,这些电影、电视剧都相当受欢迎,他们包含了人文内涵也展现了各种经典场景,追求的是一种熟悉感:
Friends《老友记》
是很经典的一部美国影集,故事围绕在纽约曼哈顿的几位好友的生活,忠实影迷肯定知道,圣诞节期间,剧集的内容也是围绕圣诞展开,这样符合节日气氛,也更容易吸引家庭成员集体观看,提高收视率。
图源:微博
第 34 街的奇迹 (1947)
当一个男人声称他是圣诞老人,一个圣诞节奇迹发生了。这部 1947 年的圣诞经典作品包含了纽约市的许多场所,包括纽约最高法院、中央公园、梅西先驱广场百货和感恩节游行。
图源:网络
电子情书 (1998)
如果这部电影没有让你向往90年代,它会让你向往圣诞节。整部电影围绕主要曼哈顿地标,书迷梅格莱恩在窗边展示的装饰品以及她仅有的迷人小书店,其实代表着隐藏在曼哈顿每个街角的点点滴滴。
图源:微博
小鬼当家2 (1992)
凯文在前往迈阿密度假的途中与家人失散,并登上飞往纽约的航班。其中包括炮台公园、著名的广场酒店和洛克菲勒中心圣诞树。
图源:微博
New Year's Eve (2011)
这是时代广场的除夕夜,主演的全明星演员阵容都在为 2012 年的金球落下和升起做好准备。沿途在时代广场、蒂芙尼、林肯中心、无线电城音乐厅、和其他曼哈顿街头中穿梭。
图源:微博
这些都证明了圣诞节等年底大节日能在影片或是照片中表现的不仅仅是颜色装饰的缤纷,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感受。圣诞节除了耶稣的诞生更意味着花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在一起,表达感激和爱,分享和使人快乐。当然,有了纽约地标的加持,你还担心得不到消费者目光吗?
要出海,一定要打破陋习,真正认识西方文化。许多商家出海前,在国内多半为了赶赶时髦,而这时髦离不开商品的蓄意炒作。至于炒作的目的,无非是要制造“低价”“惊喜”,吸引人们进行各种吃喝玩乐……而对于西方国家真正的文化却毫不关心。圣诞节更多成为了一种“圣诞消费”。既然目标出海,流于表面功夫,不懂消费者在想什么,如何能有效的建立起沟通桥梁呢?
结语
WeBranding Global本土化拍摄,擅长发掘绽放独特的品牌精神,并融入当地文化。利用充满想像力的方式,展现出人物与产品之间的联结,借由结合当地节日、风俗民情、搭配商业地标拍摄,从一场视觉绽放的旅程中,恰到好处的捕捉了品牌形象的真实个性,形塑出各品牌的国际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