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4月,晋冀鲁豫第四纵队人事调整,陈赓、谢富治依然是司令员、政委,韩钧任副司令员,刘有光任政治部主任,刘忠担任参谋长。
说到分工,出现一个与众不同的情况。韩钧提议,让刘忠管前面的作战指挥,自己负责参谋工作,职务不要变。为何要这样安排呢?
对于韩钧很多人不认识,先来看看他的革命履历。
韩钧是一位文化人,1932年20岁时加入共青团,一直从事地下活动,组织工人、农民游行等。也因此被捕入狱4年时间,1936年被营救出狱,跟着薄一波到太原工作。
抗战爆发后,在组织的抗日决死队担任政治部主任、决死二纵司令员。1941年到延安党校学习,联防司令部成立后,担任秘书长,协助贺龙工作。
抗战结束前后,他一直在豫西开展工作,负责地方与军分区工作。陈赓率部挺进豫西作战时,他加入到4纵领导班子中,担任四纵副司令员。
副司令员的职责是前线部队作战,而韩钧长期在后方工作,即便担任过军队职务,也都是小的游击战,打硬仗、大仗缺乏经验。
当10旅政委刘忠调任纵队参谋长后,他希望与刘忠对换一下职责,职务不用变动。
说起刘忠,他可是一员虎将,别看他是政工出身的将领。性格秉性,以及作战能力,处处彰显出军事主官的才能。
刘忠在红军时期,担任红1军团团政委、侦查科长。抗战结束后,他担任10旅政委,与周希汉搭档。
他虽然是旅政委出身,可军事能力并不弱,而且长期在作战部队任职,脾气秉性一点没有政委的影子,反而像一个军事指挥员。曲沃一战中,他指挥部队打了一半,被要求撤离,登上城墙的战士们进退两难,在撤退时敌人发起反击,负伤的战士没有及时撤离,让他心痛不已。
回到后方,他就给司令员陈赓打电话,让军区换政委吧,自己要回去当老百姓了。作为指挥员,关心战士生死,是嫉妒负责的,可作为指挥员也要听从上级命令。停战协定马上生效,再打就会给对方落下口实,在政治上更不好处理,这一点刘忠当时没有想到。
陈赓与他促膝长谈一番,他也把自己的意见和对纵队的意见反映一下。3个月后,他被调任纵队参谋长。
他是一位能打仗,并且作战经验丰富的将领,比起韩钧他更合适到前线指挥部队。
最终纵队领导同意韩钧的意见,在一段时间里,刘忠在前线负责作战,韩钧在后方参谋。1947年后,刘忠与韩钧纷纷离开4纵,到不同单位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