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优良品格,在民族独立的征程中,他们敢于亮剑、敢于当先锋,危难时刻更是迎难而上。开国中将刘忠便是如此,在长征中,他勇担“侦察先锋”,被胡耀邦称为有功之臣。
01
刘忠,1906年出生在福建上杭,父母都是被压迫的穷苦农民。勉强供他念了几年书,但是最后实在无力承担,辍学后的他开始跟人学习泥瓦匠,希望能帮家里分担重担。
那时候只有12岁的他就迫于生计,做着最底层的社会工作。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受尽了工头的打骂,更被欺榨得只剩下皮包骨。在欺压和屈辱中让他开始思考如何摆脱命运的枷锁。
1929年,他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当时红军南下广州途径上杭地区,刘忠看到这样队伍打土豪、分田地给穷人。让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奋斗的方向,更萌发了对革命的激情,之后便义无反顾地加入到红军队伍中,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为保留中国革命的火种,在战略转移的途中,原红二师五团政委刘忠被任命为红一军团侦察科长,作为红军的“千里眼”、“顺风耳”。
02
1935年5月16日,刘忠带领便衣侦察队抵达到泸沽,而红军想要从泸沽到越西,必须经过地势险要的小相岭。但是小相岭的路被四川军阀给挖断了,敌人在那里架起了吊桥,吊桥由一个排负责守着。
刘忠在侦查时,有老乡告诉他们,可以翻山绕道小相邻后面,打掉守军,就能放下吊桥让大家通过。5月18日拂晓,刘忠率领10名战士,翻山钻沟,到了敌人守桥的位置。
刘忠派两名手下先是活捉了两个守吊桥的敌哨兵,之后指挥战士冲进了敌哨棚,将敌人全部控制,并且还将俘虏的敌军排长,通过思想工作把他争取了过来。之后,刘忠选了7名战士,换上了国民党的军装,安插在了这个排里,为下一步夺取隘口时做准备。
在长征期间,他带领着自己侦察部队,深入敌占区,顶着危险,为全军侦察敌情。在红军过草地时期,部队出现了极大的粮食困难,由于没有粮食,战士们只能吃草来充饥,那时候刘忠身先士卒,带着战士们挖草根、煮草叶,为了防止战士们吃下的草有毒,他还亲自以身试草。
刘伯承赞誉他在长征中功不可没,胡耀邦更是评价他为有功之臣。
03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支援毛主席与老蒋在重庆的谈判,晋冀鲁豫军区的刘邓大军准备按照毛主席的指示,组织上党战役,而刘忠所在的386旅接到的任务就是进攻长子县城。
相对于战备精良的阎老西,我们的装备不仅简陋更是稀缺,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们依旧取得了上党战役的成功,歼灭了阎老西多半的兵力。
解放战争时期,刘忠率领386旅开辟了豫北根据地,打掉了在豫北长期占山为王的两大伪军张伯华和李正德。为大反攻打下了坚实基础。
结束语
新中国成立后,刘忠将军被授予了中将军衔。并且先后担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大学院务部长兼政治委员、解放军军事学院副教育长兼物质保障部部长。
晚年时,他将自己的峥嵘岁月全部记载到《从闽西到京西》和《闪光的足迹》两本回忆录里。
2002年8月7日,刘老将军在北京因医治无效病逝,享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