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老师,从2006年与心理学结缘,到自费二十几万元辗转各地学习;从不被理解到赢得领导、家长们的认可和支持;从兼职到专职,一路行来,对于沧州市第一中学心理教师张静而言,是艰辛却坚定的,因为她心中始终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扫去孩子们心底的阴霾,让阳光重新照进他们的心里。
2001年,大学毕业的张静走上讲台,成为了沧州市第三中学的一名数学老师。在和学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她发现,面对日益加重的学习压力,时常会有学生出现身体不适、焦虑、抑郁甚至厌学等问题。每当自己的学生出现这些问题,张静既心疼又无助,她多么希望自己能够给孩子们送去些许帮助,带他们走出困境。
200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张静接触到了心理学,她如饥似渴地看书、学习,当年便取得了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此后,她向领导申请,担任数学老师的同时,兼任学校的心理教师。
2017年3月,张静调到沧州市第一中学,任专职心理教师。在这里,她为更多的孩子送去了心灵的慰藉。
十几年来,张静自费到各地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只为能更好地走进孩子们心中,去感受,去体味,去帮助,去引领,带他们走出阴霾,重拾生活的信心。
在沧州一中担任专职心理教师悠悠五载,她通过上健康心理课、举办心理讲座、创办学校心理刊物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几千人次,帮助孩子们释放学习压力、找寻自身正能量、积极地面对生活,活出精彩的自我。
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帮“自伤”孩子走出阴霾
青春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青春期孩子的苦恼有很多,大多可以分为两大类:有的是“内向性”,把情绪往内心压抑,成为身心的症状;有的是“外向性”,把情绪向外发作,造成行为的各种失控等。走进高中,伴随课程难度的提升和为期不远的高考,很多学子感觉到学习压力与日俱增,有些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或是表达出来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他们就会把无处宣泄的压力化作种种极端的行为,自伤便是其中之一。
张静曾接待过一名自伤的高中女生,每当遇到这样的学生,张静总是会耐心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找到问题的根源,纾解压力,重新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并建议不妨换个方式来宣泄郁结于心的压力,比如找好朋友倾诉、把心事记在日记里、把心中的郁闷写在纸条上然后撕碎;如果依然无法排遣,还可以选择使劲儿打枕头或是通过跑步、打球等运动去宣泄,千万不能伤害自己。
做好时间管理,居家学习不虚度
疫情期间,学子延迟开学,只能通过上网课的形式进行学习。但是除了有限的上课时间外,大量的课余时光让很多孩子无所适从。中学阶段的学生表现尤甚,他们时常面临这样的困境:有时应对那么多的学科作业焦头烂额,疲惫不堪,但学习却从未见起色;有时面对一大堆要做的功课,哪个都不想做,索性躺在床上玩手机,可玩的也并不痛快,心里自责焦虑,可是即便心存内疚,还是躺在那里不愿学习;还有时手头有个很重要的事情要做,自己也想把它做得漂亮,可就是一拖再拖,总是做不下去,最后时间来不及了,干脆敷衍了事。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缺乏时间管理的能力。为此,张静老师细致分析各种问题,与学生共同寻找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合理利用时间,学会马上去做
首先存在认知错误,常常感觉时间不够用。很多同学抱怨:“每天只有那么短的时间,却有那么多事,我能做几样啊,我时间不够啊。”
真是如此吗?教育学家班杰明曾经接到一个青年人的电话,向他请教成功的秘诀。青年人来到班杰明家,发现他家房门大敞,屋里乱七八糟。班杰明对他说:“我的房间太不整洁了,你在门外等我一分钟。”说完班杰明就把门关上了。一分钟以后,房门再次打开,屋里已经变得井然有序,桌上还有两杯倒好的红酒,空气里飘散着淡淡的香气。但是还没等青年人开口,班杰明就举起酒杯说:“干杯,你可以走了。”青年人愣住了,不禁脱口而出:“我还没有向你请教成功的秘诀呢。”班杰明微笑着环视房间说:“这难道还不够吗?你在这里又待了一分钟了。”青年人恍然大悟: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就是把握了人生。
一分钟你可以听一个小故事,也可以快速阅读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你可以写数十个字,可以做30个仰卧起坐,还可以跑上300米……因此,大家首先要改变认知,不要总觉得时间短,然后把时常挂在嘴边的“哎呀,来不及了”,改为“还来得及,我马上做”。
还有的同学对时间和效率有一种不合理的想法,认为只有安静下来的整块儿时间才是最出活儿的时候。他们被动等待着这样的时间,可这种时间往往很少。实际上,时间就在你的眼前。比如走在路上、坐在车上、散步时、洗脚时……。这些零散时间都可以加以利用,做一些与学习相关的事情。
其次,拖延严重。比如打开电脑查资料,不知不觉就浏览起了各种网页,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了,就发现自己还什么都没有做。这种行为常常伴随着自责、负罪感和自我否定。严重的会让自己变得焦虑和抑郁。造成拖延的原因很多,有的人自我约束能力弱。
利用网课安排表格,提高学习效率
张静老师为学生推荐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可以帮助学子们准确感知和科学利用时间。
准备一张A4纸,按照每日网课安排,在纸上画出一个表格。横向是一周七天,纵向是每天的课程设置。此外,还要准备黑色,红色的两只彩笔。如果觉得这节课听课学习效率不错,涂红色,反之涂黑色。
这样的表格既清楚又客观,一目了然。坚持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自己既不是向家长以为的那样每天不怎么学习,也不是整天都只在学习。自己的时间感知能力和管理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很多同学表示,他们坚持用这样的方法规划时间,既不觉得忙乱,做事情效率还高。有的学生在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后,仍然在使用这样的时间管理表格安排工作和生活。
在使用上述表格方法管理时间时,学子们还需要在四个方面多加关注:
第一,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要学会放弃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不要一味追求完美,过分在意细节。
第二,要合理制定学习目标。如果内容过难,不容易做到,完不成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甚至放弃。或者虽然内容不难,但是题量过大,这种任务也是不现实的,没有人能长时间保持飞快的做题速度。
自我激励,今日事今日毕
面对每日繁重的学习任务,学子们难免会有心情不好,情绪低落的时候。不妨在桌上放一本日历,一天当中每完成一件事,就把它记下来,让在后面用红笔打个对勾,或者是画个笑脸,默默激励自己:看我又完成了一件事,真的很不容易,再接再厉。一天结束,你会发现自己虽然状态不好,但一天也完成了许多任务,有时甚至比状态好时做的事情还多。这样就能帮助自己找到对生活的掌控感,重新找回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明天的学习生活。
除了给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张静还常常投身公益活动之中。2015年天津8.12大爆炸之后,张静作为心理志愿者赴津为消防官兵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在团市委组织的“沧州市青少年成长护航直通车”活动中,她多次走进小学、中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在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协会的组织下,她为多个社区司法矫正所的青少年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她还在市图书馆举办过多次家庭教育公益讲座。
对学校心理工作,张静心中有自己的明确目标,希望自己在一中这个新平台上,用爱与智慧走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公益事业的新路,成为青少年学生心理护航的“知心姐姐”,为孩子们守护一片成长的晴空。
【心理名师推荐】张静:沧州市心理学会副会长、沧州一中专职心理教师
张静,沧州市心理学会副会长,沧州市第一中学专职心理教师,沧州市兼职心理教研员。二级心理咨询师、结构式家庭治疗师、青少年注意力训练师、沙盘游戏治疗师、绘画心理治疗师。曾获沧州市心理教师比赛一等奖、河北省首届心理教师专业素质比赛一等奖、河北省家长学校优质课一等奖,主持河北省心理课题《绘画心理辅导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发表论文多篇。从事心理工作16年,擅长青少年个体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家庭治疗等,尤其在学校恐惧、新生入学适应、考试心态辅导、人际交往调试、疫情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特别提醒:你的孩子如果有心理方面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谢谢友友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