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从2月底打到11月结束,两边已经打了9个月左右的时间。对于俄乌双方来说,这场战争持续下去遇到了一个严重阻碍,那就是弹药不足。
俄乌战场消耗的炮弹
从俄乌冲突开始到11月结束,美国对乌克兰援助的炮弹达到了9万吨左右(以155毫米榴炮为主)。这相当于乌克兰平均每月要打1万吨炮弹,每天打300多吨。遇上战况激烈的时候,乌克兰一天就要打上万枚的炮弹,这个数量少说也得3列火车来拉。
俄罗斯方面打出去的炮弹也不少,乌克兰武装部总司令瓦列里·扎卢日内曾在6月份的时候宣称,俄军每天要在战场上打4万多枚炮弹。即使是之后俄乌间的战火较为平缓,俄罗斯也是每天打了数千发的炮弹。
这个数量比起乌克兰方面要更多,这也从侧面说明俄乌的残酷性,现在整个火线成了“屠宰场”。
另外在俄乌双方使用的炮弹背后,我们还需要考虑一方势力,那就是北约。乌克兰自身是没有太多武器存量的,现在乌克兰在战场上打出去的炮弹,基本都是由北约提供。所以乌克兰什么时候消耗完炮弹,得看北约什么时候结束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
以北约的弹药存量来说,这一天其实什么时候来都不奇怪。北约在11月底到12月初的时候,已经有好几个国家在宣称自己弹药库存不足了。就连美国方面也有这个问题,各类导弹和炮弹的库存数量已经到了“警戒线”。
像美国《战区》网就在2022年11月发文称,从俄乌冲突开始到现在,光是美国军方就为乌克兰提供了超过1百万枚炮弹,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美国军方自己的库存。而且美国快速补充弹药库存的能力存在很多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的话,美国军方失去的库存需要好几年才能补回来。
此外这篇文章还提到了两件值得注意的事情,第一是美国五角大楼宣称“不会让自己的战略储备受到威胁”。第二就是文章指出简单的炮弹可以从其他友好国家采购,比如说韩国。
美国提供的军援
在第一件事情上说明美国有可能停止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首先我们需要先确定一件事,那就是美国为什么愿意为乌克兰提供炮弹。毫无疑问的是,美国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让乌克兰抵抗俄罗斯,从而达成削弱俄罗斯的目的。
当然,从更深层次的国际政治角度来说,美国帮助乌克兰也有在欧盟身上吸血的目的,但只从俄乌战场上考虑,美国的目的就是让俄罗斯“持续流血”。
俄乌冲突打到11月结束,美国可以说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这个目的。俄罗斯现在国内的通货膨胀很严重,在和西欧断了经济联系后,各种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大幅度提升。
而更严重的是,俄罗斯在军事上的威望也没有俄乌冲突开始前有分量了。俄乌冲突开始前,大家都认为俄罗斯是世界前三的军事力量,常规军事力量只弱于美国或和中国不相上下。但现在互联网上的主流观点,都变成了俄罗斯常规军事力量远弱于中国,更激进点的甚至会将俄罗斯和英国、法国去比较。
俄罗斯这个国家如今能维持自己的国际地位,靠的就是一手强大的军事力量。而现在大家觉得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变弱了,那么各种对俄罗斯的小动作就会多起来。对国际政治感兴趣的朋友应该能记得,俄乌冲突之前俄罗斯曾出兵哈萨克斯坦。
这件事的起因是哈萨克斯坦内部出现了颜色革命,国内有人在想办法推翻现在亲俄的哈萨克斯坦政府。如果俄罗斯的军事力量不够有威慑力,这样的事情在未来很可能会越来越多,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将来会逐渐萎缩。
所以从削弱俄罗斯这个角度考虑,美国支援乌克兰炮弹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如果美国有更进一步的意图,希望通过某些手法让俄罗斯像当初的苏联一样解体,那这种援助可能会持续好几年。但如果美国没有这种想法,不想把俄罗斯逼急了,这种援助最多也就半年就会停下来,甚至可能就是1~2个月内的事情。
国家立场
在第二件事上,其实是一个相当不好的信号,不管是对美国还是被求购弹药的国家来说都是。因为俄乌冲突打到现在,为俄罗斯或乌克兰提供炮弹已经不是一件经济上的事了,是一笔政治账。
为乌克兰提供炮弹,意味着站队北约,那么这个国家在同时和俄罗斯与北约进行交往时,就会失去战略灵活性。任何一个有点战略眼光的人都会看出里面的风险,并会对这种事持抗拒态度。
如果美国真的执意让某些不在北约中,但又较为亲美的国家为乌克兰提供炮弹,那就需要用一些手段了。这个手段可能是强制性的,也可能是利益交换。但不管如何,对于美国控制这些不在北约体系中的“盟友”没好处。
对于卖炮弹的国家来说,美国是打算利益交换还好。像日本,美国如果答应为日本在军事上“松绑”,日本会很愿意为乌克兰提供炮弹。但要是美国用强迫性的手段,那对卖炮弹的国家来说就相当难受了。无外乎是自己乖乖丧失战略灵活性,还是被美国“打一顿”后失去战略灵活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