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病笼罩在每个人的身上,欲望与不甘心,失败与没有安全感。我用了很长的时间才明白,生活本身既不好也不坏,它只是随心所欲的。你选择的,的就是你必将经历。-蒋方舟
蒋方舟在被采访中说任何生活其实都是一样的,它都有这个不如意的一面,有难的一面,有琐碎的一面。少年成名到美女作家,再到有很多标签的"文化名人",我们来说一说女作家蒋方舟。
打开天窗露锋芒
1989年10月27 日湖北襄阳出生了一个小女孩,她的名字叫做蒋方舟,跟许多的小孩一样普普通通,泯然众人。直到她7岁时,妈妈看着她严厉地下了命令,她必须尽快得出一本书。妈妈觉得自己的女儿看起来如此平凡甚至毫无特色。
于是她开始要求年仅7岁的蒋方舟开始写作,当蒋方舟开始写出第一篇文章是妈妈给予评价"天才"。这个特殊非凡的称号开始伴随了蒋方舟整个童年时期直至后来的整个青春时期。
直到观众终于不再以这个标签标注她之后,她才开始褪去这个来自童年时期阴影的笼罩。此时年幼的她只是知道自己从此被加上另一个身份。她需要为此付出在其他孩子玩耍时的时间来进行写作。因为她是"天才"。终于在她九岁时交出了一份让妈妈满意的答卷。她写出了第一本散文集《打开天窗》。
众人的眼光开始聚焦于这个年仅九岁的小作家,同年她开始写她的第二部书,小说《正在发育》,年幼她在妈妈的要求和被迫下进入了"文化圈",开始了她面向大众,面向摄像头的生活她必须不断写作,才不会被遗忘。
当搜寻她的经历,可以看到从2001年到2014年似乎从未停止过脚步,一路的高歌猛进,跌跌撞撞。或许自卑便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年龄的原因决定了她的身高和心性始终是个孩子,或许天赋比常人高很多,但其他还是一样的。
所有人似乎都比她资历长一些。她始终要以晚辈的身份自居,不敢说很多话,害怕自己的不对。在校的孤立,或许只不过因为她的身份,大家觉得她高不可攀。当我们惧怕某些事时,就会做一些让自己有安全感的事,虽然她12岁已成为家里的主力,可她还是12岁的小孩!
谣言四起时
在蒋方舟那些时光里,似乎从她踏入这个作家的行列以来就一直备受争议,从上节目不讨喜不会说话,再到采访时的尴尬问答,再到母亲帮其代笔的"代笔门"事件。年纪轻轻成为专栏作家成为中国少年学会主席再至《新周刊》副主编。
她太快得到了很多东西,并从她的某些表现使她并不像人们想象中天才少女的样子。其中有两件事应该是让她最火的时刻。
2008年清华大学降60分调档录取蒋方舟,此时一则"清华大学有意降60分调档录取80后少女作家"的新闻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面对网友的种种质疑,蒋方舟于2008年7月8日晚在其私人博客发表《我没有被破格录取》的博客文章,从五个方面回答了网友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她称她并没有破格录取,她一直按有关学校自主招生的办法,并没有占任何其他学生的名额。那一年的蒋方舟应该是收到最多声音质疑的一年。
2012年,蒋方舟在微博上祝贺自己从清华大学毕业,2012年7月3日《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在微博上给出了确切的答案,蒋方舟将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
这个消息一出,惊讶了大众,众人的眼光质疑她仍是靠着光环在功劳薄上吃老本的人,怎么有能力担当副主编这样重要的位置。
直至后来执行总编封新城出面说,认识蒋方舟是从2008年开始,我当时就发现她比很多同龄人成熟很多。后来,经过四年的学习,蒋方舟从最开始的特约记者到后来的主笔,是一步步实践、锻炼出来的,"蒋方舟是从主笔的职位提拔到副主编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毕业就当副主编。"此事算是尚且告一段落。
曾坦言上综艺为了赚钱
看完蒋方舟的大半成名史,很难去想到一个写作21年的人是如何一步步的在走自己的作家之路,不断的工作与学习,她跟常人是完全不同的生活轨道,或许就像她所写的书名一样,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了开头,或许年少时被母亲"逼迫",但不可否认她文学的天赋与缘份。
毕业后她上了很多综艺,大家经常会在某一个节目里看见她的身影,也是从此得到了不断的吐槽与被黑。或许是从小的经历和家庭生活环境,很早的在蒋方舟的心里便埋下了种子。
从早期的时候当她在做巡回演讲时,她面向那些跟她同龄的孩子时,她说自己在努力赚钱还房贷,她没有愤世嫉俗的批判一切,她喜爱写作并视它为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后来在有一次节目里,蒋方舟出其的坦白直率,在少年时,家庭的规则竟是话语权掌握在家里进账最多的人手里,年纪小小的她已是家里最大的财政贡献者,她自己制作了一个龙虎财富榜,按排名排出顺序,是以父母到后来不会去干涉她的太多决定!
甚至于在有一档节目中,蒋方舟说自己早期频繁的接综艺就是为了赚钱,在25岁时她有了自己的一套房子,她需要经济来完成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甚至于频繁到她需要不停的转场来工作,她觉得自己像在跑通告,她开始有自己的"人设",甚至于自己"加戏"吸引更多的镜头,这些大概是她被吐槽的来源之一吧,于是她开始焦虑,她开始对自己塑造出来的角色感到疲惫。
所以她会写出成功的反面不是失败,不是突如其来的空虚,而是提供给你一种还不赖的生活。差不多的繁忙程度、差不多的生活形态、差不多的高朋满座。
只不过,日复一日的生活,渐渐,渐渐散发出一股酸腐味。和你厮混的人也越来越模糊和不体面。仿佛是泳池的水,慢慢被抽干,最后只剩下池底枯黄的落叶。起初你毫无察觉,后来你假装没有察觉,最后你接受自己已沦为二流的事实。
在一次偶然所得的机会,东京待了一年后,蒋方舟在三十而立的年纪开始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时间思考,沉淀,她学会平衡生活,工作,写作的关系,她依然会说出,我将自己放在一个没有容器的一片土壤中生长,这样我才能知道自己究竟会长成什么样子,我依然是个野心勃勃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