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的比例,抗精神病药物为86.43%,抗抑郁药为62.46%,镇静安眠药为54.55%。”4月23日,在中国麻醉药品协会精神卫生分会成立大会上,中国麻醉药品协精神卫生分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司天梅表示。
“超说明书用药不等于不合理用药。在影响患者生命质量或者威胁生命的情况下,无合理的可替代药品,会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是有合理医学实践证据的。”司天梅介绍,精神障碍临床表现复杂各异,可用药物有限,新适应证不易获批,有明确适应症的药物数量往往有限,且受限于治疗“大病”等因素,使得超说明书用药在精神科很常见。

4月23日中国麻醉药品协会精神卫生分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
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首次将诊疗指南和循证医学下的超说明书用药写入法条,明确规定,在尚无有效或者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医师取得患者明确知情同意后,可以采用药品说明书中未明确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品用法实施治疗。
“这为超说明书用药打开了一扇门,”司天梅在会议中表示,不少精神类药物在国内18~65岁人群开展临床实验,取得药物疗效及安全性数据后申请上市,基本不再开展其他年龄段的临床实验。对于一些少见或罕见疾病,超说明用药可能是唯一的选择,因此超说明书用药有其合理性,但仍存在风险。
对此,中国麻醉药品协精神卫生分会会长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精神卫生研究所郝伟教授强调,超说明书使用的关键,是降低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需要根据用药指南、参考数据库等规范使用。
“不管是说明书内用药,还是超说明书用药,规范最重要。”郝伟教授介绍,“中国麻醉药品协精神卫生分会目前制定了精神科超说明书用药指导的规范清单,包括超适应症、超人群和超剂量用药,下一步是推广精神科超说明书用药清单,规范精神科合理用药。”
“希望通过中国麻醉药品协精神卫生分会这一平台,培养领域内的专业人才队伍,推进精神药品合理用药、滥用防治,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工作。”中国麻醉药品协精神卫生分会秘书长、好心情董事长、创始人兼CEO陈冠伟表示。
活动现场,郝伟教授表示,中国麻醉药品协会精神卫生分会未来将开展四方面工作,一是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开发,临床研究与应用,防止滥用等;二是提高精神科药品临床可及性,规范精神科医生合理用药;三是推动、完善精神心理的互联网平台诊疗规范、数字药物和产品发展与规范化实施;四是促进精神药品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强精神专科服务能力建设,参与国家相关政策制定、实施、评估,推进精神心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逐渐转向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模式等。
责编:李益萌
校对:鲁洋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