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碗拉面,这家小店年收入75亿日元,有人为了它排队7天7夜

2022年11月21日23:32:29 热门 1939

所谓神,不过是人把一件事情做到了极致!

作者 | 李大为

来源 | 互联网品牌官(szwanba)

一碗拉面,年收入

75亿日元(约4.6亿人民币)。

有人为了它,

连续排队7天7

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更不可思议的是

这家店居然成为了

旅客到日本必去的“景点”!

它就是“拉面神店”

——一兰拉面!

靠一碗拉面,这家小店年收入75亿日元,有人为了它排队7天7夜 - 天天要闻

但事实上,在日本拉面界,

一兰拉面并非顶级

在日本权威饮食网站tabelog,

一兰得分最高的分店只有3.53分,

得分最高的是4.48分!

为什么却是它成了拉面界的神话?

靠一碗拉面,这家小店年收入75亿日元,有人为了它排队7天7夜 - 天天要闻

1960年有对夫妻,

在日本福冈开了一家街头小店

只卖一种食物——

福冈系豚骨拉面。

由于口味浓厚,价格便宜

特别受那些工人欢迎

随着年纪增长,

夫妻俩干不动了,

就想关店养老,

因为太爱一兰拉面的口味

客人们死活不答应,极力挽留

夫妻俩就勉强继续开着。

靠一碗拉面,这家小店年收入75亿日元,有人为了它排队7天7夜 - 天天要闻

原本只是为了谋生,

最后却成了“大义”

但俩老的身体实在受不住,

客人们就给他们想办法:

干脆搞会员,非会员不给进店

1966年,日本第一家会员制拉面就此诞生,

开启了一兰拉面走向传奇第一扇大门

靠一碗拉面,这家小店年收入75亿日元,有人为了它排队7天7夜 - 天天要闻

日本是拉面大国,

到处都可以吃到拉面,

这时突然冒出一家

居然要会员才能吃面的店,

是人都会有猎奇心理

人们都很好奇,

这家店到底有“牛叉”,

于是人们纷纷过来尝鲜。

虽然当初搞会员制是逼不得已的举动,

无心插柳一兰拉面因此火了

靠一碗拉面,这家小店年收入75亿日元,有人为了它排队7天7夜 - 天天要闻

后来,老俩口身体实在坚持不了,

有个常来店里的客人向夫妻俩

推荐了一位可以传承一兰拉面理念的人,

现任社长吉富学

吉富学也确实不负所望,

一兰拉面在其手中变成了“神话”!

靠一碗拉面,这家小店年收入75亿日元,有人为了它排队7天7夜 - 天天要闻

吉富学充满创意,各种奇思妙想,

他开发了一个“味集中Counter”。

餐桌上竖起木板,

将每个人都隔绝开来。

服务员会掀起餐位对面的竹帘,

为顾客上餐,

上餐完毕就把帘子放下来,

给顾客一个专属空间。

社长是个拉面“中二”患者,

他认为吃拉面是神圣的,

不应该有任何打扰。

靠一碗拉面,这家小店年收入75亿日元,有人为了它排队7天7夜 - 天天要闻

小小的隔间一应俱全

干净的水杯,成套的碗碟,

左上角就是水龙头,饮水自取,

就算要“替玉”(加面),

抬头就有萌萌哒的点餐漫画。

如此,客人就只能呆在封闭的空间里,

“被迫”集中精神专注眼前的面

靠一碗拉面,这家小店年收入75亿日元,有人为了它排队7天7夜 - 天天要闻

原本只想提高人们对面的专注,

追求更极致的用餐体验,

误打误撞打开了

一兰拉面走向传奇第二扇大门

一个人吃饭真的很尴尬,

即使不觉得孤单,

也会招来旁人异样的眼光,

而在这里的一碗面的时间,

无人窥探,无人打扰,

不知道拯救了多少孤单患者

人们称之为“自闭空间”。

靠一碗拉面,这家小店年收入75亿日元,有人为了它排队7天7夜 - 天天要闻

很多人第一次到一兰吃面,

都会和朋友分享

“你见过在两边都竖着挡板的拉面店吗?”

我相信除了一兰,不会有第二家,

因为一兰已经申请并拿到了专利

看到这里,你或许已经跃跃欲试了,

这就是人的猎奇心理和虚荣心理。

随着智能手机和社交软件的发展,

这种“猎奇”只会传播得

越来越快,越来越广!

靠一碗拉面,这家小店年收入75亿日元,有人为了它排队7天7夜 - 天天要闻

在日本这样的国家,

非常讲究匠人精神。

在日本的饮食文化中,

顾客没有选择的权利

一切都是由大厨决定

拉面也是如此,

因为只有师傅才了解

怎样的汤、面、配料、酱油配合,

才能组成最高水准的拉面。

而一兰,恰恰相反,

一切由顾客决定

正是这种反传统

开启了一兰拉面走向传奇第三扇大门

靠一碗拉面,这家小店年收入75亿日元,有人为了它排队7天7夜 - 天天要闻

在一兰,依然保留了最初

只卖一种食物的初衷,

不过,其他诸如口味浓淡、

油腻程度、面条硬度、配菜等等,

都由客人自己决定。

每碗面都有独一无二的味道,

称得上是私人订制了……

最重要的是,

这样才完全符合自己的口味

毕竟大厨是大厨,顾客是顾客。

靠一碗拉面,这家小店年收入75亿日元,有人为了它排队7天7夜 - 天天要闻

与其他拉面相比,

一兰还有一个特别之处

——24小时营业

最初这个设定是为了

照顾那些工作到深夜的工人

不过这种设定反而

适应了游客的不定性

靠一碗拉面,这家小店年收入75亿日元,有人为了它排队7天7夜 - 天天要闻

对大多数游客来说,

他们到日本都是为了买!买!买!

等到深夜商场关门,

饥肠辘辘才考虑吃饭的问题,

那时大多数店铺都已经关门了

于是,一兰就成为他们吃过的最好吃的拉面

靠一碗拉面,这家小店年收入75亿日元,有人为了它排队7天7夜 - 天天要闻

倒不是说一兰拉面不好吃,

事实上,一兰的汤底和面条很独特,

它家的秘制辣椒酱有30多种原材料,

秘方全世界只有3个人知道。

但是,做餐饮的,

谁家没有一两件秘密武器呢!

靠一碗拉面,这家小店年收入75亿日元,有人为了它排队7天7夜 - 天天要闻

一兰有一套非常智能的点餐系统,

进门就是点餐的机器,

选好拉面和配菜后,

靠一碗拉面,这家小店年收入75亿日元,有人为了它排队7天7夜 - 天天要闻

将钱投入机器就可以取得餐票,

把餐票给服务员,

靠一碗拉面,这家小店年收入75亿日元,有人为了它排队7天7夜 - 天天要闻

走到里面有一个“空位”显示器,

靠一碗拉面,这家小店年收入75亿日元,有人为了它排队7天7夜 - 天天要闻

▲注意到了吗,1号和2号是残疾人专座

显示“空”字就代表这个座位是空的,

旅客根据提示就能找到座位,

不需要专人叫号。

再加上“自闭空间”的设置,

减少了旅客和店员的沟通,

毕竟是外国人,沟通太麻烦了!

靠一碗拉面,这家小店年收入75亿日元,有人为了它排队7天7夜 - 天天要闻

一兰的反传统在拉面爱好者看来,

是自降格调,

但是对游客来说,

一兰的每一个细节都是那么体贴入微。

而游客恰好是那一群热爱分享的人,

如今智能手机和社交软件那么发达,

无形中,游客就为一兰做了口碑宣传

一兰因此成了最值得去体验的拉面馆。

靠一碗拉面,这家小店年收入75亿日元,有人为了它排队7天7夜 - 天天要闻

▲香港新开店,排队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2013年,一兰在香港

开设了第一家海外分店,

为了一“尝” “传说”中的味道,

人们不惜排队7天7

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从此,一兰被捧上了“神坛”!

此后,无论在哪个国家开店,

排队就成了它的标签

一兰就更加被“神话”了!

靠一碗拉面,这家小店年收入75亿日元,有人为了它排队7天7夜 - 天天要闻

虽然一兰被“神话”了,

(也行这并非一兰本意)

但是社长吉富学并没有因此而膨胀

所有的店面大小都和最初一样,

这是为了保证 “15秒铁律”:

厨师把煮熟的面放进汤里,

端到客人面前,

这个过程必须要在15秒内完成。

据说在这个时间内,面的味道才会最好。

靠一碗拉面,这家小店年收入75亿日元,有人为了它排队7天7夜 - 天天要闻

而为了保障拉面的味道,

日本以外的分店,

全都由福冈本地的老师傅掌厨

公司把老师傅“空运”到世界各地,

机票远不如手艺值钱。

2012年,一兰拉面在日本本土实现年营业额超过75亿日元,在福冈系拉面馆中营业额是最高的

一兰拉面目前在日本有50多家分店,在海外有12家分店,社长吉富学希望在保证拉面绝对品质的前提下,逐步向海外扩张。

本文来自互联网品牌官(作者:李大为)原创作品,原创不易,欢迎转发分享、点赞、发表神评,与小编交流!【互联网品牌官(ID:szwanba):原创互联网品牌传播第一媒体!专注于互联网+、科技、O2O、电商等前沿领域的品牌传播、广告创意与公关服务,在这里,你就是互联网品牌官!】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