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此前“火速获批”的增强型ETF陆续开启发行,发售时间最短的仅有5天。不少机构表示,增强策略ETF基本覆盖了主流宽基指数,为投资者配置指数增强型基金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场内工具。
今年下半年以来,股票型ETF资金非常活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7月以来A股股票ETF资金净流入超千亿元。随着资金的持续净流入以及产品频繁“上新”,股票型ETF持股市值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在三季度末创下新高。
股票ETF配置价值凸显
据银河证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7月以来A股股票ETF资金净流入达1033.88亿元。其中,市场大幅回调的9月,资金净流入达600.54亿元,10月资金净流入也达308.79亿元。
具体来看,宽基指数ETF最为吸金,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9月资金净流入138.51亿元,10月净流入65.39亿元;跟踪中证500指数的ETF9月资金净流入79.25亿元,10月净流入29.24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股票型ETF持有沪深A股市值比例已创下新高。据银河证券统计,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银河证券基金分类下的股票ETF持有沪深A股市值为9004.05亿元,占沪深A股流通市场比例达1.47%。而2015年二季度末,股票ETF持股市值占沪深A股流通市场比例仅为0.37%。
银河证券表示,近年来,股票ETF作为二级市场交投活跃品种越来越受到关注,在股市震荡调整中份额出现大幅上升,体现出其作为重要配置工具的价值。
多只增强型ETF陆续发售
日前,嘉实创业板增强策略ETF、银华中证1000增强策略ETF、华泰柏瑞中证1000增强策略ETF、鹏华上证科创板50成份增强策略ETF、招商中证1000增强策略ETF等多只产品发布发售公告。
招商中证1000增强策略ETF已于11月9日起公开发售,距其产品获批仅13天时间。其余几只增强ETF均于11月14日起发行,募集期间从5天到12天不等。募集期间最短的为嘉实创业板增强策略ETF、银华中证1000增强策略ETF,仅发行5天。
其中,银华中证1000增强策略ETF、鹏华上证科创板50成份增强策略ETF、招商中证1000增强策略ETF等3只产品首募规模上限分别为15亿元、20亿元和30亿元。
据了解,此次发售的几只增强策略ETF是继去年11月首批5只增强策略ETF产品后的第二批增强策略ETF。此外,还有多只已获批产品尚未发布发售公告。
今年以来,指数增强ETF等创新ETF相继“上新”,各大基金公司争相布局。对于这一现象,北京某公募量化基金经理表示:“目前,基金管理人都在探索创新方向,这是一个行业健康发展的表现,新产品填补了市场上投资工具品种的空白,为投资者提供了新工具。”
差异化破局方向
汇添富基金表示,在传统ETF市场激烈竞争的格局下,基金管理人尝试提供具有主动管理服务的便捷式投资工具,或将成为ETF市场的差异化破局方向。
据了解,指数增强ETF指的是采用指数增强策略的场内交易产品,这类产品将指数增强基金和ETF交易模式相结合,在跟随指数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基金经理主动投研能力,通过仓位配置和选股等增强产品的收益,属于一种主动管理ETF。
富国基金表示,增强策略ETF除了标的指数的Beta收益外,还要追求主动管理产生的Alpha收益。
广发基金认为,第二批增强策略ETF进一步丰富了跟踪指数标的,对于目前ETF市场中规模较大、交易量较活跃的被动宽基产品,增强策略ETF基本实现了相应指数的覆盖,为投资者配置指数增强型基金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场内工具。
博时基金认为,与普通指数增强基金相比,增强型ETF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普遍更低,能够显著降低投资者成本;此外,增强型ETF在每个交易日公告的申购赎回清单中披露持仓,有利于投资者及时掌握投资标的信息。
编辑:于红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