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学系副教授林佳欣表示,今年底“九合一”选举非常冷,尤其对年轻选民来说,很多大学生连台北市主要三个候选人都讲不清楚。他还表示,今年选举也没有议题可以号召年轻人出来投票,选举会相对比2018年选举与2020年“大选”冷清。
“2022电视选举新闻学者观测联盟”20日针对全台12家有线和无线电视台做出的监看统计,分析“六都”与新竹市候选人声量。有媒体关心年底选举台湾民众到底较关心什么议题,林佳欣表示,今年投票率很低,看不到年轻人出来投票迹象,传统选民会左右选举。而传统选民会接受传统媒体,哪个候选人声量多,就会支持,这样就会依照声量大小左右选情。台北市长选举三位主要候选人新闻量最高是民进党候选人陈时中、国民党候选人蒋万安操作策略,就是持续曝光,要边缘化无党籍候选人黄珊珊。但黄要做就是操作弃保,台湾民众党会操作让弃保效应发酵,但最后若没有发酵,就是蓝绿对决。
他也提到,新竹市长选举方面,台湾民众党高虹安受到最多关注。民进党倾全党之力打高虹安,一开始是要边缘化国民党新竹市长候选人林耕仁,因为林是地方政治人物出身有一定支持度,要让林耕仁只有传统基本盘。但是现在高虹安被民进党一直猛打,反而起来,不是被打下去。民进党最后可能会改变选举策略,会慢慢往回拉,不希望高虹安关注度这么高,影响最后选举结果。
若年底选举回到传统支持者,对选举影响是什么?林佳欣表示,如果只有传统支持者,政党动员取决于传统支持者要不要出来投票,因为只要动员出传统支持者就会赢,那就无法扩大选民出来投票,这样对于“民主”来说不是好现象,只有少数人决定选举结果,并不理想。
他分析,前两次选举2018年县市选举因为有前高雄市长韩国瑜与“公投”,投票率在县市长选举中算高。但是今年18岁“公民权”复决,连年轻人都比较无感,大学生有投票权就已经有了,没有投票权也没有特别想要出来投这次复决。
林佳欣表示,今年选举都是泼脏水,很多年轻人根本都没关心选举,很多大学生连台北市主要三个候选人都讲不清楚。他认为,年轻人主要是使用的媒体平台是YouTube、抖音或是Netflix等串流平台等,抖音、YouTube都不是新闻载体,新闻比较少,串流平台也都选自己想看的。很可能新闻议题炒很大,但是年轻人没有感觉,加上这次选举没有很大诱因,年轻人没有强烈动力想要出来投票。
同样出席了这场活动的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柳金财表示,两岸关系不会是县市选举主要议题,虽然有些政党想要操作两岸议题,就像赖清德到台中助选时说的,但两岸议题在县市长选举不会发酵。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广告学系教授兼任主任钮则勋表示,这是选举大家关注议题是“论文”,所有候选人都受到论文波及,显著的议题跟经济、民生都没有关系;大家也关心新北议题,民进党新北市长候选人林佳龙选输,会不会“入阁”,侯友宜选上连任,会不会“落跑”去选2024,这些都和民生、经济没有关系。
他指出,台北市则会关注“边境”解封的议题,大家会关心疫情会不会因为解封再拉高,这是国民党台北市长候选人蒋万安阵营关注的议题,陈时中阵营则关心疫情若没有拉高,对他们比较有利。若疫情又拉升,蒋阵营一定会拿来攻击陈时中。
台湾铭传大学广电系主任杜圣聪表示,当台湾进入5G时代,数字传播很快,消耗议题非常快。过去一次选举大概5个至8个议题就足够了,但是现在丢了20个、30个还是继续丢,加速议题消耗,造就了大家对选举麻木、冷漠。他看坏今年选举状况,投票率会很低。现在选举只泼脏水,台北市选情天天骂来骂去,选民已经弹性疲乏,无法找到吸引人关注的议题,这样后果反而是投票率低落。(林静娴/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