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人群分两个层面,一个是闭环内工作人员层面的每天都会有一次核酸检测并上报。另一个层面是隔离人员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人,大体上是老幼病残孕,在入住时填基础信息自己报的信息为主,不同的类型要求的准确信息又有不同,自然对应的健康监测措施也有所不同。
所以要说隔离旅客在我们工作人员眼中首先都是境外回来的同胞,如果要分出来差异就是重点人群和普通人群,不回去根据职位、行业、是否名人、老板去考虑,名人、普通员工、老板还是打工族还是留学生,没有那个划分都是回国同胞,回家的人。
对重点人群的关注或关照完全是人文工作需要。得到应得到关注与支持。
老:相对来讲,韩国来的航班老年人多,且普通话沟通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来子女的电话或者请年轻的朝鲜族旅客来沟通,每期都有很热心的年轻旅客沟通后愿意帮助沟通信息,而老年旅客他们自理能力基本不用担心,回家的迫切心情也比较强烈。而欧洲回来的航班相对年轻人多,老年人年龄明显偏大,且相对糊涂。明显的心情焦虑,可以说这些老年旅客是重点关注对象,比较典型的是不停的打电话,挨个的打已知的工作电话,不停的嘱咐自己的去向和车次,不要把她忘掉。由于我们房间挨着,基本都能听到另一个房间接起的电话是刚给我们打完电话的阿姨,所以我们不仅要耐心的解答一遍,还要注意一个小时没有打电话的话,我们要回访一下,当然了,车辆和车次通知也是优先通知,信任就是一点点这样建立起来的,总体来讲都挺顺利的回家了。
幼、孕:小娃子一两个月也有,一般3岁以下的一个关注层级,3-10岁的,未成年的,还有未成年一个人回来的。而且沈阳玛丽蒂姆酒店每年都会有一个隔离期间出生的小朋友,我们一个点长的孩子考到了清华,而迎接新出生的小朋友回酒店恰恰也赶上他当班,所以抱着小朋友回房间的任务都是他完成的,到现在家长和这个点长还有微信互动。我做志愿者或是点长基本是帮助孕妇拿过行李,或者帮助推过婴儿车,一般都是女护士或医生来重点照顾。
病、残:都挺值得佩服的,至少都被他们的坚强感动,医生会对应的做监测,极个别的下飞机直接就转到定点医院去了。相对比较麻烦的是有抑郁情况的旅客,保持沟通需要技巧,合理疏导也需要相对专业的人员,因为有时会出现预想不到的情况,当然隔离医学观察措施也需要加强,还是那句话,一句良言三冬暖,用心自然不一样。
其他的低血糖的,高血压的等等。
其他比较特殊的情况,酒瘾、烟瘾闹腾的也比较厉害。
在就是14天隔离的时候有幽闭空间恐惧症的情况发生,给我们打电话,让上去帮助把窗户打开,大口的喘一下气儿,并保证只喘口气儿,绝不把身子探出窗外,你们看着也行。因为有限位器,10公分就是最大限度了。我们能做的就是聊天疏导,陪着转移关注点。变为7+3以后,此类情况明显少多了。
说到此处,填写入住承诺书中的疾病史真的挺重要。
每天对重点人员情况问询和反馈,医护、酒店、工作组都有各自的关注措施。
平安回家,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