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爱了 就不后悔
再多的苦我也愿意背
我的爱如潮水
爱如潮水将我向你推
紧紧跟随
爱如潮水它将你我包围
……
1993 年,“音乐教父”李宗盛写了首歌。
捧红了 26 岁的张信哲,这首歌就是《爱如潮水》。
其实,李宗盛原想找个声音有沧桑感的男歌手来唱,遍寻无果后,才决意冒险选了涉世未深、声音纯净的张信哲。
没想到这个“无意之举”,却将张信哲推上巅峰,并自此确定了音乐风格。

有人说:
“过去 20 年,只要你谈过恋爱,就一定听过张信哲。”
他那独特的嗓音,温暖又明亮,细腻又多元的情歌,唱出了无数人的心事。
很多人就这样听着听着,走过了整个青春。
今年 52 岁的张信哲,出道 32 年鲜有绯闻,他始终淡若清风,纯净如初。
正如这首《爱如潮水》,26 年后再听,依然令人心动。
而张信哲也永远是我们心中不老的 “情歌王子”。

01
李宗盛:这首歌不适合他
李宗盛给张信哲写过很多歌,但这首《爱如潮水》最初的时候并没有打算给他。
但当年 26 岁的张信哲,抓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机遇。
他用温柔的声音,诠释出爱情里的不圆满和无奈,也唱出了永恒的经典。
李宗盛版《爱如潮水》
2014 年,李宗盛在“既然青春留不住”演唱会上说:
“我们写歌的,一定在某一个阶段,必然写过一些巨俗但容易大卖的歌!”
这首《爱如潮水》,就入了巨俗的行列。
当年,李宗盛写完后觉得与自己风格不搭,就想找个历经沧桑,有故事的男人来唱。
当时的张信哲,刚服完兵役,戴一副黑框眼镜,面容青涩,声音澄澈,根本不在李宗盛的考虑范围内。

可是找了一圈,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就叫了还是助理的张信哲试试。
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竟然精准把握住感情点,唱出了有别于沧桑男人的纯粹。
李宗盛左思右想,最后决定赌一把。
后来张信哲谈到这段往事时说:
“用一个小男生单纯的声音来揭露男人隐藏的软弱,或者说,是他们不懂得如何表达的软弱,这是李宗盛想要的冲突感。”

许多过后张信哲仍然庆幸,在开始接触音乐事业时就遇到李宗盛。
《爱如潮水》,当年录了一个星期,张信哲每天晚上七点进录音棚,隔天早上九十点钟才出来,就连最简单的过渡音,李宗盛也要求他找到最佳的表达方式。
“是感叹,还是无奈的叹息?情感的把握和表达是要细细推敲的。”
这样的录歌方式,张信哲坚持至今。

1993 年,《爱如潮水》发行后,开始成绩平平,经过一段蛰伏期后一飞冲天,突然火遍两岸三地。
这次李宗盛赌赢了,张信哲也赢了。
当时的乐坛,唱的多是男人坚强的一面。失意、痴情的男性形象几乎没有。
张信哲的《爱如潮水》,偏偏演绎出了男性柔软、弱势的一面,感情饱满直接,再加上他清澈而高亢的声音,让人印象深刻。
从此,“情歌王子”张信哲,深入人心。

《爱如潮水》是专辑《心事》的主打歌
02
“情歌王子”也曾是白衣少年
1967 年,张信哲出生了,父亲是个牧师,
自小就受到音乐的熏陶。后来他上了教会学校,因为音乐天赋高,所以经常参加各种比赛。
1987 年,念大二的他,在一次比赛中唱了首《Understanding Heart》。清亮的嗓音,一开口就惊艳众人。
比赛结束后,他被评委推荐给了滚石音乐。

不久,张信哲收到了面试通知,他毫无准备,迷迷糊糊就去了。
面对李宗盛的提问,胡乱答了些,虽然第一印象不够好,但还是签了约。
也因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人愿意为他制作专辑。
他只好一边做着助理的工作,打打杂,一边等待机会。
1988 年,机会来了。
潘越云要发新专辑《男欢女爱》,张信哲得到一个与她对唱的机会,一首《你是唯一》,一战成名。
之后,各种音乐资源涌向他。很快,就发了首张专辑《说谎》。

张信哲一开始的定位是一个单纯的大学生,曲风多为当时流行的校园民谣。
没唱多久,他入伍参军了,这一去就是 2 年。
再回来,一切都变了模样,白衣少年的定位再不能用,他摘掉黑框眼镜,淡化书卷气,从男孩转型为男人。
再接着遇到李宗盛和《爱如潮水》,彻底抛下了过去。
1995 年,张信哲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接着推出的专辑《宽容》。
面世仅一个月,销量就超过了 35 万张,并夺得1996年的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歌手奖。

从不受重视到大红大紫,张信哲一直抱着对音乐的信仰,用心唱歌。
他的歌声里没有声嘶力竭,没有哀嚎,阳光与阴雨彼此缠绕,有悲痛,也有细碎的光芒。
03
岁月流逝,他也在成长
当年的张信哲有多火?韩寒在一本书中写过:
“哪里有女生尖叫,哪里就有张信哲。”
那时的他,频繁登上各种报纸、杂志、电视...街头巷尾,都是他的歌。从《爱如潮水》到《过火》...
他的歌,承载着太多青春回忆,藏着年少时或甜蜜或苦涩的爱恋。

时光流逝,世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大热的歌曲,变得越来越小众。
他尝试改变,因为:
“现在,没有办法像以前一样了,媒体和互联网的发达让大家听到、看到更多东西,选择变得多样化。”
他的歌曲跟随时代发生着改变。
从“爱是一种信仰,把你带回我身旁”,变成了《别用眼泪绑架我的决定》里的:“爱不一定要有结局”。
《空出来的时间刚好拿来寂寞》里的:“现在不流行低头,每个人都想抛售剩余的感动”。
也是他对以往歌曲里弱势爱情地位的反抗。

歌曲风格也愈发多样,他在专辑《空出来的时间》里,探讨都市人的孤独和空虚。
“在这些独处的时间里,我们要怎样去消遣?怎样去面对自己?”
今年 7 月,他为电影《跳舞吧大象》发布了片尾曲《没资格难过》,歌声中蕴含着对梦想里的追寻与惆怅。
知天命的年纪,他仍然在追逐梦想,对于未来,他说:
“希望接纳每一个未来可能带来的惊喜。”
岁月让他逐渐老去,成长却永不止步。

04
他是一抹白月光
初看惊艳 再看钟情
音乐人黄国伦曾这样评价张信哲:
“如果说罗大佑未曾年轻,那阿哲就是不曾老去。听他的歌就像听一首纯情诗歌,会唤起很多青春美好的回忆。”
出道 30 多年,嗓音依旧空灵干净,身处复杂混乱的娱乐圈,却一直零绯闻,飘然洒脱。
活成了众多歌迷眼中的白月光。
@vera仔:
开始对他声音也只是停留在
那几首耳熟能详的歌上面。
2016 年,他参加了我是歌手,
感谢这个节目让我
正式认识了这个有魅力的男人,
我不可救药地入了坑,
吸引我的不仅是他干净通透的声音,
还有他的淡雅自律,
虽然如今的他不再是风头无两的小鲜肉,
但如今沉稳却可爱的他也是我的“白月光”!

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张信哲始终不忘初心。
唱片业不景气,出新碟基本不挣钱,他却有所坚持:
“我用独立制作的方式去发唱片,就是想不被一些东西牵着走,能够好好地做音乐,而我的音乐也回到简单朴素的感觉。”
面对年轻音乐人,他颇有些语重心长:
“不要抱怨世道不好,我们应该重燃对音乐的热情,只要有热情,所有的困难都会有解决方法的。”
时光匆匆,但他始终未曾改变,用歌声鼓励着迷途中的人。
他的确做到了,2016 年,吴昕发了一条微博,感谢偶想带给她力量。

看过一句话:
“有一种人,他一歌唱,就为你展现了全世界。”
我想,张信哲于很多人而言,就是这样的存在。
他的歌声,仿佛一把来自旧时光的钥匙。
让人情不自禁想起一些人,一些事,想起那个时代的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