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史资料”林登榜:参建边防团警通连并参加作战经过

2022年11月02日12:59:16 热门 1340

参建边防十三团警通连并参加作战经过

林登榜



“团史资料”林登榜:参建边防团警通连并参加作战经过 - 天天要闻

作者当年。黑眼睛凝望着光明的未来。


奉命参建边防十三团警通连



1978年,越南黎笋集团地区霸权主义野心膨胀,侵略柬埔寨,入侵我国领土领海,经常向我国边境地区开枪开炮,打死打伤我边境军民,给我国边疆的和平安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了严重威胁。越南这些忘恩负义的恶行,激起了我军广大指战员的强烈愤慨。12月初,云南省昭通军分区按照上级要求,由司令员李东海、政委熊明发组织军分区机关直属队、独立营全体指战员作了中越边境形势报告及动员讲话。主要内容一是通报了中越边境形势;二是揭露越军恶行;三是号召全体指战员,若祖国需要,要积极投身于保卫祖国、保卫边疆的战斗之中。

动员会后,全体指战员热情高涨,纷纷写了请战书、决心书,有的写了血书,积极要求上前线。此时我在昭通军分区独立营第2连3班任副班长,我也写了请战书,要求参战,保卫边疆。

1978年12月上旬,奉昆明军区命令,由昭通军分区抽调1个建制连,调赴红河州屏边县,入编新组建的云南省军区边防第13团,参编该团的警通连。


“团史资料”林登榜:参建边防团警通连并参加作战经过 - 天天要闻

昭通军分区调出一个建制连队全体人员合影。


“团史资料”林登榜:参建边防团警通连并参加作战经过 - 天天要闻

昭通军分区独立营第二连调出人员合影。


“团史资料”林登榜:参建边防团警通连并参加作战经过 - 天天要闻

昭通军分区独立营第二连三班合影。


昭通军分区按照昆明军区命令,由独立营的4个连队,每个连队抽调1个排,即1连抽1排,2连抽2排,3连抽3排,4连抽4排,组建为1个连3个排,干部战士共76人。

干部由各连队抽调,连长(缺),指导员李德胜,副连长谭春祥,副指导员王家升,司务长张汝功,第1排排长熊世章,第2排排长叶志安,第3排排长杨红兴,文书吴爱平,通信员白明富,卫生员母昌国。

12月20日,连队组建完毕。昭通军分区司令员李东海、政委刘贺(那时昭通军分区有多位司令员、政委)于21日率机关人员,在独立营营长汪玉廷、教导员丁立应的陪同下,组织了全营人员在昭通市北门独立营驻地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全连在锣鼓声中奔向红河前线。

在指导员李德胜、副连长谭春祥、副指导员王家升率领下,5辆卡车经过4天长途奔驰,于12月24日下午到达目的地——边防第13团团部驻地屏边县,正式编为团警通连。连队驻扎在屏边县县委招待所。当时招待所的主体工程刚建好,还没有装修。

连队立即分别组建了警卫排、徒步通信排、架线排;又接收了从其他2个军级单位、4个师级单位、10余个团级单位抽调来的无线、有线业务尖子骨干,组建了电台、单边带步话机及有线通信等,并接收了部分1978年12月刚入伍的新战士充实到各班排。团警通连的架子搭建好了。


“团史资料”林登榜:参建边防团警通连并参加作战经过 - 天天要闻

战后,作者(左)调任团营房股助理员。图为工作途中与分管营建的罗意利副团长合影。


按照军分区和团的命令,原先的连队干部也做了调整:指导员李德胜到后勤处任政治协理员,副连长谭春祥到第1连任副连长,副指导员王家升到100迫击炮连任副指导员。

新的连队班子随即到位:连长李元朝、指导员黄国朝、副连长徐云生、副指导员赖贵连;原第3排排长杨红兴任警卫排排长,原第1排排长熊世章任徒步通信排排长;150W电台台长熊仁根、干部王忠文;步话机、单边带则由张永学、王跃虎负责。连队班子及各类业务干部逐步配齐,连队也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训练之中。这时,文书吴爱平调团管理股当文书,我从副班长调到连部当文书。



临战前的紧张训练



连队干部战士来自不同单位,面临很多问题。因警通连装备复杂,仅电台一样就有几种不同的功率和型号,在训练中各类业务训练方式不同,干部之间、战士之间、干部与战士之间相互不了解。连队召开党支部会议,分析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同时,明确了干部及支委下一步的工作任务,要求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抓好连队训练,随时保证完成作战保障任务。


“团史资料”林登榜:参建边防团警通连并参加作战经过 - 天天要闻

四连山花园式阵地建设后留影。祖国在战士胸中,灿烂在战士脸上。


连队干部作了分工,连长李元朝主抓训练,侧重抓好无线电台的训练;指导员黄国朝主抓政治思想工作,侧重抓总机及外线架设的训练;副连长徐云生协助连长抓训练,同时负责连队后勤工作;副指导员赖贵连协助指导员抓政治思想工作,主抓连队团支部工作。各排长及干部在协助连队干部工作之外,抓好各自的本职工作。通过短时间的努力,连队基本上走入正轨。

1979年1月下旬,按照团部命令,警通连随团指挥所推进到河口县的达沟河进行战前训练,并做好团指挥所及所属部队通信保障工作。

连队到达达沟河后,一边保障团指挥部及所属部队通信畅通,保证首长的命令能及时发出,部队的情况能及时上报;一边进行艰苦训练。

训练条件十分恶劣,连长李元朝、指导员黄国朝要求也十分严格,有时下着大雨,也要进行外线架设、故障排除等训练。全体指战员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不叫苦叫累,在训练中深钻细研,精益求精。连长李元朝在训练的检查中,始终要求从不放过任何细节。大家知道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道理,训练热情空前高涨。


“团史资料”林登榜:参建边防团警通连并参加作战经过 - 天天要闻

老文书兼军械员,看见武器弹药就格外亲切。


达沟河属于亚热带雨林气候,与中越边境较近且比较好隐蔽和屯集部队,我团第1、第3营和配属的个旧独立营等均集结于达沟河进行战前训练,并在此地召开了战前训练动员大会(第2营驻新街,营连干部参加了动员会),掀起了训练高潮。

警通连在抓好连队训练的同时,还要完成首长和机关交代的任务。有一天,部队用过早餐,连长李元朝就接到前指交代的任务,要尽快徒步送一份文件到边防第14团与我团的接合部。李连长迅速带领通信班班长江小炳、通信员白明富及另一名战士,利用地图、指北针,爬山涉水5个多小时,终于将信送到了金平县马鞍底,圆满完成任务。

在战前的训练中,警通连除了抓好任务训练外,根据团里安排也要进行武装泅渡训练。连长指导员商量后即组织连队全体人员召开动员会,要求会游泳的干部战士积极报名。根据报名情况,从中抽调了干部战士组成渡河突击队,在连长李元朝、副指导员赖贵连的率领下,在五道河地段上游的红河上实施了多次近似实战的武装泅渡训练。

有的战士报国心切,隐藏自己不会游泳的事实,报名参加泅渡红河训练突击队。如架线排战士赵明学,不会游泳,训练中背着电话单机就随同大家下了河。一同下河的战友发现他原来不会游泳,情况十分危险,立即报告李元朝连长。连长叫赵明学“回去”。赵明学还强撑着往前游。这时连长发火了,大声说:“赵明学,我命令你回去。”赵明学才很不情愿地爬上岸。事后他逢人便说:“是连长救了我的命。不是连长下命令,就算淹死在红河里我也不返回。”


“团史资料”林登榜:参建边防团警通连并参加作战经过 - 天天要闻

组织阵地建设施工后留影。


部队在此训练管理比较严格,很少有连队战士互相串门,但偶尔也有找一下老乡的。一天晚上,连长李元朝提着马灯检查连队夜间训练回到连部,一个战士来找李连长。他们在一起说了10多分钟的话,这战士就回自己的连队去了。连长告诉我,这是他的老乡,叫李成文。这是我第一次与李成文见面,也是最后一次。在2月17日战斗打响的第一天,李成文在攻克越军新官据点的战斗中舍身炸敌堡,光荣牺牲,被中央军委授予“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享誉全国全军。全团上下也掀起了向英雄李成文学习、为牺牲的战友报仇的杀敌立功高潮。



遂行完成指挥保障任务



1979年2月上旬,接到上级命令,警通连由连长李元朝、副指导员赖贵连带领电台、部分有线及徒步通信分队,随团前线指挥所(前指)保障,由指导员黄国朝、副连长徐云生带领部分人员及装备随基本指挥所(基指)保障。

我跟着指导员黄国朝他们,推进到河口县瑶山区靠近红河边上的一个小山村驻扎,还要完成与39号坑道连接的交通壕挖掘任务。由于越军经常向我边防军民开枪,大家白天休息,傍晚后就到39号坑道,挖与坑道连接的交通壕。经过了约5天的努力,连接坑道的交通壕终于完成。


“团史资料”林登榜:参建边防团警通连并参加作战经过 - 天天要闻

作者在组织施工的营建工地现场。


1979年春节前,我们完成了坑道与阵地的交通壕连接(因团通信保障指挥所设于39号坑道),战友们终于有了一些休息空隙。大年三十晚,河口县瑶山区的党委书记带领群众给我们送来了粽子。这些粽子是当地瑶族群众用植物颜料染色的彩粽,味道很好。再加上我们准备的红烧猪肉罐头,午餐肉罐头,以及一些菜罐头,在指导员黄国朝、副连长徐云生和司务长张汝功的安排下,在这个小山村过了一个丰盛的大年。

住在坑道里,战友们一天天等待着……

终于,1979年2月17日凌晨7点左右,大家都还在朦胧之中,值班人员从步话机所听到前指发出命令,炮兵开始炮击。这时第一发炮弹发出呼啸声落到了越军阵地,接着就听到了一排排炮弹飞向越军阵地。这些炮弹带着我们全体指战员的满腔怒火,一起倾泻到越军阵地上,给越军以沉重打击。

炮击未停,我们的攻击部队已渡过红河,并对越军阵地发起了猛烈攻击,警通连随前指保障的人员跟进到越南371高地附近。进攻371高地的部队遭到了越军的强烈反抗,与越军成胶着状态。

这时团前指参谋长薛贵正命令警卫排迅速增援371高地。连长李元朝、副指导员赖贵连接到命令,迅速将人员组织好,很快到达了指定位置,并与进攻371高地的部队并肩作战,发起攻击。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激战,终于抢占越军371高地,占领了制高点。部队进行了搜山及打扫战场。

战报报告,越军沿红河一线的制高点均被我军控制。


“团史资料”林登榜:参建边防团警通连并参加作战经过 - 天天要闻

笑立在南疆山水间。


在作战中,我连根据团指挥部的命令,将业务人员配属到各个作战部队,加强通信保障,他们为战斗的胜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连队报话员李成明,配属到第3营营部报话班任副班长,又配属到主攻的第8连,保障部队的通信联络。在进攻越南转田的战斗中,他像战斗班的战士一样冲锋在前。身负重伤后,背着报话机继续向阵地爬去,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壮烈牺牲,荣立一等功,用生命谱写了人生的壮歌。



随“基指”推进



1979年2月17日上午9时许,我们接到命令,随“基指”向前推进。我们将各种装备器材拆除,由两个民兵班协助搬到了山下的五道河道班,等待车辆。此时,对面的战斗还在进行,经常有流弹打过来。指导员黄国朝、副连长徐云生带领大家隐蔽在道班左侧的山沟里。约10时,警通连的通信车及后勤处调的卡车到达了位置。在大家的努力下,一会儿就将器材、装备等装车完毕,并登车前往下一目的地。

由于越南一方沿红河一线均被我军控制,我们在我方一侧的行动也比较有安全感。转移途中,电台、步话机全部开通着,我们的3辆车沿着红河河边公路行驶了近1个小时,在驾驶员龚国平、副驾驶员李强及另外4名驾驶员的精心驾驶下,到达了坝洒农场3队,并迅速展开各类通信设备的联通,与前线作战部队形成了无缝对接。

坝洒已驻了很多部队。有13军37师、38师、114兵站、144医院等。我们在坝洒住了10天左右,各部队向越南纵深推进的同时运回了很多战利品,我团也运回不少,有枪支弹药、有我国中粮口袋包装的大米、玉米,有零散的八角、草果,还有汽车、推土机、吉普车、拖拉机、汽车零配件、木料、自行车、电风扇等。


“团史资料”林登榜:参建边防团警通连并参加作战经过 - 天天要闻

作者(右)在蚂蝗堡与六连副连长李维金于连队新建营房前合影。


我是警通连文书,事情较少,因此经常会被后勤处喊去帮助清理缴获的物资。这些物资,尤其是机械设备,在我团后来的边防战备营房工程建设中都发挥了作用。吉普车在全团上下都叫“俘虏车”,一直是副团长罗意利和副政委杨学智使用,直到杨学智副政委任团政委,罗意利副团长转业。

2月26日,根据上级命令,团“基指”推进至越南的沙巴县。当时由团后勤处调集了4辆卡车,加上警通连的通信车,组成了车队,通过坝洒红河上的舟桥向越南的沙巴县推进。

由于接到命令的时间已是下午,加之路上部队多、车多,道路拥堵。到达目的地后,就在沙巴县越军公安屯开设了临时指挥所,我们的友军是13军37师。

当把岗哨布置完毕,天就下起了雨,气温较低,战士们带的行李很少,除值班人员和岗哨外,就几个人拥在一起简单休息。外面经常听到零散的枪炮声。战友们警惕性比较高,都端着枪,子弹上膛,关上保险休息。


“团史资料”林登榜:参建边防团警通连并参加作战经过 - 天天要闻

作者(左)与团后勤处运输股助理员王明成在团新建广播站坑道前合影。


第二天,我们接到命令,部队尽快开饭,“基指”要推进到越南孟尾。为防止越军施放毒气,要求在行进途中都佩戴好防毒面具。大家及时将装备器材装上车,又随“基指”前行,一路上有较多的越军尸体(在公路边有7具),我国的支前民兵正准备掩埋。在前行的途中,虽然有零散的越军在较远距离向我们射击,但周围的制高点都被我团部队或友军控制,对车队及人员已不能构成威胁。下午2点,我们即到达了目的地孟韦。

此地属丘陵地貌,中间一座较为平缓的小山,周围的地形较高,指挥部设在中间平缓的小山包上,蒙自军分区基指已在这里开设。有警卫部队和民兵分队,还有一支野战医疗救护所。我们刚把器材装备架设完毕,已是下午4点左右,这时又接到了命令,除电台、总机值班人员外,其余人员分别占领指挥所周围的有利地形。我们在黄国朝指导员的带领下,由20多人组成小分队按照命令迅速占领了指挥所右侧的高地。指导员查看了四周,选择并占据有利地形,将所有人员分成小组,警戒并做好战斗准备。


“团史资料”林登榜:参建边防团警通连并参加作战经过 - 天天要闻

作者与来队探亲的妻子在团部留影。


这时黄国朝指导员安排了一项任务,要我下山去背一些手榴弹,2支冲锋枪及子弹上来。我是警通连的文书兼军械员,枪支弹药由我管理,指导员叫我去是正常的。

我接受任务后迅速下山,用手榴弹袋背,一个袋子装4枚,背上了20枚手榴弹,又背上2支冲锋枪,8个弹匣,往阵地返回。头天下过雨,上山的小路很滑,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上到了山上。

这时已是傍晚,为防止敌人偷袭,指导员逐一将手榴弹拉火环拉出来,小心翼翼地拴在距我们坚守的地方周围约100米外的小路或草丛中,并用白色的布条做了标记。

夜晚,天上又下起了蒙蒙细雨。为了避雨,我们就用树枝把每个战士都发得有、用来打背包的军绿色塑料布撑起来,过了一夜。

第二天,我们继续留在山上,吃了点干粮。没有水,干粮也很难咽下。到了中午3点左右,司务长张汝功带着炊事班送来了饭菜。战友们没有碗筷,大家有的用手捧着吃,有的捡了大张一点的树叶包着吃,不管用什么方法,终于把肚子装饱了。下午5时左右,我们接到命令,从山上撤回指挥部。


“团史资料”林登榜:参建边防团警通连并参加作战经过 - 天天要闻

作者近照。脱下军装换警装,一生只愿在疆场。


1979年3月5日接到命令,“基指”撤回祖国,警通连在基指的人员也随“基指”撤回坝洒农场3队。

部队陆续撤回国内。到3月16日,我们撤回屏边县。屏边县组织了近万名群众,从零开到县城10公里的道路上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很多战士感动得流下眼泪,说“祖国没有忘记我们,人民没有忘记我们”。至此,我连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作战任务,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取得了胜利。

【作者声明:由于年代久远,有些时间、地点、姓名等记不太准确,请知情的首长和战友纠正。】

(图片由作者提供)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