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陶瓷行业将整体进入“倒金钟”形态发展趋势
秦 威
(作者系陶瓷色釉料资深技术专家)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近期不少行业内媒体都在关注陶瓷行业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发展障碍期,高歌猛进的陶瓷经过了近20年的高速发展,伴随着房地产的磅礴气势一路勇往向前,实现了从百亿到千亿的量级的脱变。纵然是当年顶着“三高”夕阳产业的帽子,依托于以制造业为兴国道路的策略,陶瓷行业在中国制造上面,不仅实现了窑炉压机设备等整个产业链的生产设计与制造,而且还完成了陶瓷产业的对外输出。目前,在全球各大陶瓷生产基地基本上都能见到中国的技术或者设备,当然也包括技术人员的输出和国内陶瓷企业部分走出去的战略。整体来看,依托全球需求和新兴国建发展建设的需要,对于陶瓷的需求必然是长期存在的,后期来看的话外部肯定还会有增长的空间,但是国内来看未来应该是一个缓慢的下降的趋势。头部企业继续利用资本的优势进行产业产能上的并购与扩增,中小二线以下企业相会进入被收购以及被市场淘汰退出市场的行业精简洗牌周期。
具体来看的话,未来一段时间陶瓷行业进入“倒金钟”式形态发展期将会呈现出以下三种新形态:
其一的话,头部企业在市场整体缩减的大环境下,人力等成本的增加促使陶瓷企业进行一定的缩减成本开支的行为。资本市场进入到陶瓷行业来说未必是好事,对于一个成熟的以基础制造业为生的陶瓷行业已经没有足够的利润来支撑资本市场对于投资陶瓷谋求高利回报的利益回报。中短期的资本杀入陶瓷市场不仅加剧了行业的不良性发展和产能非理性的扩张,而且还有可能加剧行业垄断的形成,迫使企业追求短期效益进而采取一些冒进的行为。因此,未来头部企业会在资本的趋使下,内部节省开支,外部扩张兼并产能,头部企业呈现越做越大全产业链覆盖的趋势。
其二,以陶瓷配套企业为例,部分色釉料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难度进一步的加大。产业分支的头部色料或者釉料企业,由于陶瓷厂家开展的内部节省成本的措施的进行将会更加难受。产品的单一化以及产品单价的透明化竞争完全背离了品牌价值和对于新技术产品的研发投入。不降低成本,不使用新技术配方,不使用更廉价的原料将让企业更加举步维艰。二三线陶瓷厂家降成本自己配釉进一步缩减了釉料企业的存在空间,品牌厂家的釉料众多企业竞价导致单价利润进一步压缩。可以预期的是,色釉料企业进入新一轮洗牌后,各分支行业企业很有可能淘汰一半企业出局。
其三,正如前面所讲的,陶瓷行业的头部陶瓷砖企业进行新一轮的资本和产能的扩张。中部的二三线的企业将进行洗牌缩身,能存活下来的二三线的企业必然是有独特竞争力的企业。产能不再是这些企业的发展重心了,标新立异或者是个性化的产品如某个厂家主打耐磨系列等产品为引流的类似“网红”企业产品是该类企业的出处。色釉料行业也是如此,单品做到行业的前3的企业才能好好的活下去,大部分的中小微企业必须要专注于单个产品或者特定领域的做到最强。
总体而言,陶瓷行业将进入新一轮的行业“政策性”洗牌的新阶段,未来一段时间陶瓷行业进入“倒金钟”式形态发展期。陶瓷头部企业对外将进一步的资本与产能的扩张,对内进行成本节俭控制。作为配套的下游的色釉料等行业会更加的难受,成本和资本是本轮洗牌的驱动因素,国内陶瓷需求市场的整体缩减态势的延续,会进一步的加剧行业内企业之间的淘汰与兼并洗牌。
(原创文章,欢迎注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