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猪在村里算是一件大事,大多数农家都在院门一侧垒砌猪圈养猪,少则可供自给,多则出卖换钱“肥猪满圈”也是普通农家的美好愿望。在淳朴的内蒙古东北部小村庄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张罗起来从来不缺人手,街坊邻居、亲朋故旧互相帮衬、忙前忙后,这是老早便传下来的规矩也是烧锅窑村的人情本分。
那天凌晨五点钟左右,我(周末回乡的女儿)听到猪发出“嗷嗷”叫声,随后就是人声,鞭炮声。我明白,杀猪了。心里有点难过,毕竟是我们家喂养一年的猪。
足月的肥猪浑身蛮力一般人奈何不得,村里杀猪的时候都要叫上左邻右舍最有经验的精壮汉子才能把这少说也有三五百斤的家伙掀翻在地。
当院里灶火正旺柴锅中开水沸腾,杀年猪便成了与时间的赛跑,哪怕是稍有拖延,都会增大收拾难度浪费了黑猪身上的好东西辜负了这场牺牲。废旧油桶改装的炉灶本地人叫做“锅炝子”。
知名“杀猪匠”出场,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以这样的群体体现出来。
早年的“杀猪匠”要有超人的肺腑量,现在已经改成打气筒或者是充气泵。
如果说杀猪是男人们的专利,那准备杀猪宴席上其他菜品的活,就包给了村里手脚最利落的女人们一席杀猪宴不仅菜要做得有味道,作为喜宴菜品的寓意上更得大有讲究,这样才能让席中人吃得红红火火,暖意渐浓。
“死猪不怕开水烫”由此而来,要用滚烫的开水烫掉猪毛。
猪头是第一个被肢解的部位,一般都要保存一冬后来年端午节时吃。
大肠被取出,目前里面是猪的粪便,稍后经过一番细致的清洗和与猪血荞面的混合,就会成为北方名菜“猪血肠”。
猪肉的肢解事件技术工作,完美肢解考研的是“杀猪匠”多年的经验。
大肠要趁着余温快速处理。
猪血与荞面混合均匀。
北方人吃的“大肠”就是这样制作出来的!好奇的人可以配上一杯咖啡。
大块猪肉入锅,搭配风干的白菜,地方特色的“杀猪菜”。
菜上齐了,长辈一桌,晚辈一桌,大快朵颐!老人们埋头吃的欢实,主人和邻里们就着农家小烧,一边品尝杀猪宴,聊聊农活,话话家常。
来源:巴林左旗三山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