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点点
2014年4月16日,韩国世越号沉船。
事故发生后,船长和救生人员抛弃乘客、率先离开,韩国政府掩盖事实,并未在第一时间展开救援。造成304人死亡,172人受伤的惨痛结局。
世越号事件发生后,韩国社会陷入很长一段“自省时期”,指责政府和总统的不作为。影视制作方以此拍摄《那天,大海》、《黄金救援时间内毫无作为的国家》、《潜水钟》等纪录片,揭露世越号事件从天灾演变为人祸的残酷现实原因。
最近,又有一部和世越号相关的影视作品出现在大众面前了,且还是一部上映于院线的电影,名字叫做《生日》。
相比于纪录片所承载的“指责”意味,这部电影的情绪偏向于释然。
故事从世越号事件说起。沉船后多人死亡,受害者家属因此痛不欲生,不愿相信出“亲人已死亡”的残酷现实。
主人公正是活在回忆中的一家人。
儿子秀浩因事故离去,母亲选择性遗忘儿子早已死亡这件事情,每年都会给儿子买新衣服,原封不动将儿子的房间保存原样。
失去儿子的事实让母亲感到无比痛苦,因此忽略家庭中小女儿的成长。很多时候,都是女儿去厨房做早餐给母亲吃。
事故发生后,缺席家庭整整8年时间的父亲回来了:他在越南工作,因故坐牢三年。儿子畅想着去越南游玩的场景像是发生在昨天,却再也无法感受儿子拥抱自己的温度。
和活在过去的母亲相比,父亲多了一份理智。事故已经发生了,大家应该勇敢从伤痛中走出来,不要因此忽视生活中其他的美好。
父亲很不理解妻子对女儿的态度:“女儿也还是孩子,为什么要早早成熟,活在哥哥死亡后的压抑生活氛围中?”
女儿却懂事安慰父亲——
“经历了那种事还没事的话,才叫做不对劲吧。”
和韩国所有现实题材电影一样,《生日》聚焦于社会惨案,还原案件受害者家属惨痛的生活,以此达到反思社会的目的。
点点被“世越号”这一切入题材而吸引,却万万没想到:故事中没有任何痛斥政府的镜头,而是从亲人这一温情的角度出发来拍摄,温柔中更显残酷。让人更加无法忘怀那段惨痛的历史。
母亲由韩国著名演员全度妍饰演。
2007年凭电影《密阳》拿下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女演员,《无赖汉》更是让她获得韩国百想艺术大赏最佳女演员。
电影《生日》中,她完美呈现痛苦的母亲形象,总是喃喃自语着:灯亮起来了,是儿子回来了吗?寥寥几句,就让屏幕面前的观众泪如雨下。
父亲则由男演员薛耿求扮演。凭借《素媛》中的父亲角色拿下韩国百想艺术大赏最佳男主角。相比于《素媛》中的崩溃流泪,《生日》中的他多了一些内敛。把失去儿子后的痛苦情绪藏起来,带领妻子和女儿迈向新的生活状态。
除却事故发生后受害者家属的生活状态之外,《生日》还花费大量笔墨描述了事故幸存者的生活。
——秀浩之所以死亡,是因为他的救生衣给了一个柔弱的女孩。女孩因此内疚不已,经常去秀浩的教室,在秀浩的课桌内放巧克力。最近更是在准备完成“秀浩去越南旅游”的梦想。
镜头带到女孩身上时,她正小心翼翼躲在快餐店打工,不敢承认自己是幸存者,更不敢把秀浩因自己而死亡的事情说出来。导演由此传递出幸存者也是受害者的思想,更显沉重。
另外,影片中还有很多受害者家属聚集在一块给逝去孩子举办生日宴的镜头。
秀浩的母亲非常抗拒:我们怎么能坐在一起聊天呢,我们怎么忍心笑出来?
但慢慢的,秀浩母亲在他人对儿子的赞誉评价中回想起儿子的生活琐事,感受到生者对逝者的回忆和思念。
这一刻,她终于释然,接受儿子已经离去的事实,屏幕外观众也因此泣不成声。
就像这部电影的名字一样。
生日是人诞生的日子,也是大众对逝者的一场铭记。即使生命已经逝去,但美好回忆仍旧留在大家的心里。
相比于永远活在痛苦中,带着美好回忆继续生活才是最好的选择。
世越号事件中,受害者们遗憾离去。但他们永远活在亲人朋友们的回忆里,永远鲜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