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热并火遍朋友圈的韩国电影《昆池岩》拨撩起了七公的好奇心,这部电影是韩国近期最卖座的电影,以超过200万的观影人次击败了《头号玩家》,也成为了韩国有史以来第二卖座的恐怖片。
作为一名胆子很小可好奇心极大的伪恐怖片爱好者,自然是不能放过观摩的机会。
迄今为止,七公对于恐怖片最深刻的印象还是来源于大学时在宿舍和室友一起看某部恐怖片的经历。当一个吓人的镜头出现时,耳畔猝不及防的尖叫声让七公记住了一个真理:跟一个比你胆子还小的人一起看恐怖片才是最恐怖的事情。
恐怖片其实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确实没法解释,另一种是有人装神弄鬼。由于不可抗力,国内的恐怖片基本都是后一种。
前不久临时撤档的《中邪》就属此例,结尾秒变“法治进行时”的生硬转折,在意料之中,也难免让人遗憾。
《中邪》颇具民俗色彩
而《昆池岩》显然属于前者。
从《死亡录像》到《鬼影实录》,形形色色的恐怖片越来越钟爱伪纪录片形式,以至于泛滥到让人提不起兴趣。所以这部片子七公全程是冷漠脸看下来的,几乎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地方,整部《昆池岩》的故事构架,和另一部恐怖电影《墓地邂逅》类似,甚至连平庸的程度都非常类相似。
作为长年拍摄恐怖片的导演,郑凡植对于如何打造一部流水线恐怖片很有心得。无论是给面部以夸张的特写,还是缓慢的长镜头,拍得都很精致,但是苍白的故事连吓人都称不上,当唱着RAP只会“略略略”的女鬼出场时,七公内心除了想笑还是想笑。
《昆池岩》的背景本可以做深度挖掘,摇身一变成为一部揭露历史阴暗面的深度好片,可是最后却沦为一部看过之后难有回味的恐怖片,实在有些可惜。
虽然同样都是用伪纪录片的形式,但内容深度上,《昆池岩》不如《中邪》。
所有不以吓人为目的恐怖片都是耍流氓。这里的吓人不是简单指冒出来一个吓人的东西,而是指能够深入你的脑海里。
当然了,由于类型片固有的套路和模式,有了一定阅片量的观众会天然提高自己对于恐怖的耐受阈值,所以说一部恐怖片到底吓不吓人,还真得亲自体验才能下结论。
在对于恐怖这一问题的理解上,东西方更是存在很多差异。
对于西方恐怖片而言,西式的恐怖更多是感官的呈现,直接出现在你面前。僵尸狼人吸血鬼,在视觉上给人以恐怖的刺激,这背后少不了宗教的氛围;而东方恐怖片注重气氛的培养,多用灵异去展现,然后以某种暗示来激发内心深层次的恐惧。
这两种恐惧谁优谁劣,见仁见智,但是毫无疑问,把两者能较好地结合,才是恐怖的最高级别。
就拿七公最喜欢的温子仁来说,他经典的《潜伏》、《招魂》等系列作品,实在是让人又爱又恨。配乐的巧妙,节奏的精准以及让人看了就瘆得慌的人偶,这些元素在温子仁的电影里组合起来,已经不止于吓人了,而是深得恐怖片的精髓。
温子仁经典的《潜伏》
拿过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威廉·弗莱德金也对恐怖片情有独钟,他拍摄于1973年的《驱魔人》很值得一看,这部片当年也拿到了奥斯卡提名。
该片的设定很有意思,主人公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和神父,在借助科学无果之后才投入“驱魔”的怀抱里,本身就很有隐喻。毕竟,当科学无能为力之后,种种旁门左道才有机会成为人们紧握的救命稻草。
《驱魔人》
在今天来看,《驱魔人》节奏太慢,和《昆池岩》有得一拼,好在故事扎实,可以接受。不过《昆池岩》显然没有《驱魔人》这么有爆发力。
恐怖并不一定非得是一惊一乍,动不动就跳出一个吓人的东西,那样拍未免落了下乘,高级的恐怖片是没有吓人镜头的。波兰斯基的《罗斯玛丽的婴儿》是恐怖片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作品。
《罗斯玛丽的婴儿》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罗斯玛丽的婴儿》全片没有一个恐怖镜头,可是出色的氛围把控却能让人在恐怖的深渊里挣扎许久。联系到此片上映期间,波兰斯基的妻子被狂热的宗教分子杀害,而她腹中还有八个月大的孩子,这更给这部电影蒙上了一层现实的恐怖。
和现实挂钩的恐怖片是最吓人的,这里面最经典的莫过于斯蒂芬·金的作品。他的小说,以及根据他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起点往往是日常生活中的琐碎,这种恐怖是最吓人的,因为它们就在你的身边。
电影《小丑回魂》剧照
那些废弃的深宅大院,偏僻的荒山野岭,里面无论发生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情大家都能接受,因为和现实生活有很大距离。可当你想象一下自己日常的居所,平时去购物的超市,早晨吃早点的小摊居然是一个很恐怖的存在,亲切的售货员突然露出诡异的笑容,和蔼的老板换了一副面孔,那份冲击可是实打实的恐怖。
从朋友圈的火热当中,能看出人民群众对于《昆池岩》的热情,人们热爱恐怖,恰恰是因为身处于安全的环境。如果真的发生了前面提到的那类事情,恐怕就没人有心思在朋友圈感慨,而是早就为了躲到安全地带而四处狂奔了吧。
不过恐怖片这种东西,看一千篇影评,终究不如看一遍电影来的体验更深刻,只是看的时候千万注意,别跟一个比你胆子还小的人一起看,血泪教训。
【文/忠犬七公】
The End
出品 | 北京独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监 制 | 李星文
主 编 | 杨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