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嗝嗝老师》:一个妥瑞氏症患者的独白--爱就是“我看见了你”

2022年10月16日12:50:36 热门 1673

妥瑞氏症, 又称抽动秽语综合症,是一种神经运动疾病,患者身体会不自主地抽搐。据估计在学童中约有1%--3%的儿童患有此病。遗憾的是我的儿子也曾经是一个轻度的妥瑞氏症患者,最明显的表现是不受控制地打嗝,发出轻微的“吭吭”声,为此所经历的奔走求医一言难尽。在这样的驱动下,我含着热泪看完印度电影《嗝嗝老师》。


《嗝嗝老师》讲述的是妥瑞氏症患者奈娜.马图尔带领14个来自贫民窟的9F班学生,冲破世俗偏见,实现自我超越的感人故事。


本片在墨尔本印度电影节获得最佳影片奖,女主演拉妮•玛克赫吉凭着在片中生动逼真的表演获得最佳女演员奖。


《嗝嗝老师》:一个妥瑞氏症患者的独白--爱就是“我看见了你” - 天天要闻


影片一开始,对于妥瑞氏症已经有相当了解的我惊讶奈娜在面试时能用如此坦然、冷静甚至是幽默的口气描述自己的症状,就如同在介绍自己的身高体重一般。要知道,在给我儿子治疗过程中,我与医生、老师达成的共识就是回避,不在孩子面前提起这个病,我们生怕他会因此产生自卑感。是什么造就了奈娜如此强大健康的自尊体系呢?


随着镜头的推进,我们发现在奈娜的成长道路上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可汗校长,是他给予奈娜“被看见”的机会,从而让她能坦然面对病症,并获得旁人的理解与尊重。本文就从可汗校长引导大家“看见”奈娜,奈娜引导学生“被看见”,奈娜的父亲“看见”了奈娜及对我们的启示来解读该片。


01 可汗校长引导小奈娜走上舞台坦诚自己的“妥瑞氏症”,让大家“看见她”,并承诺会满足她和其他人一样被对待的需求,这是她建立起强大健康自尊体系的起点。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和儿童精神病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说过,他并不认为父母应该遵照特定的规则,而是建议母亲们要花时间去了解孩子的需求,这个母亲就会展现出她最好的状态。了解孩子的需求就是“看见孩子”的过程。

可汗校长引导受尽老师同学歧视的小奈娜走到台上,说出自己的病症,说出自己的需求,引导全校师生看见她,理解她,尊重她,也引导她能坦然与妥瑞氏症和谐共处,从而发展出她健康的自尊体系。


1、小奈娜一开始并不受老师同学的待见,倍受歧视,她的自卑也显而易见。


奈娜也不是一开始就能坦然面对自己的病症的,她的病情远比我儿子的要严重,小奈娜不受控制发出的“哇哇”大叫声已经严重干扰了课堂气氛,老师责怪她,同学们嘲笑她,校长请她退学了。而生活中,连她的父亲似乎也嫌弃她,父母为此发生激烈的争吵。

看着她一边拼命往嘴里塞卫生纸,一边仍控制不住地打嗝时我们会忍不住陪她一起落泪。那时除了爱她的母亲没有人想要引导大家去看见她,接纳她。彼时的她是极度自卑的,她希望能被别人看见却又不被看见。


《嗝嗝老师》:一个妥瑞氏症患者的独白--爱就是“我看见了你” - 天天要闻


2、 可汗校长请小奈娜走上舞台,引导她说出自己的妥瑞氏症和需求,承诺她会得到和其他孩子一样的待遇,全场起立鼓掌,从此小奈娜走出了生命的灰暗,开始阳光地面对妥瑞氏症。


在新的学校,也许是小奈娜的母亲与校长做了沟通,在一次学校公开演出后,小奈娜被可汗校长邀请上台,两人做了这番对话。


校长:“你为什么会发出这些奇怪的声音?”

小奈娜:“因为我是妥瑞氏症患者。这是神经系统的疾病,会让我不受控制地像触电一样发生抽搐。”

校长:“同学们是怎么对待你的?”

小奈娜:“同学们嘲笑我,学我的样子。”

校长:“老师们怎么对待你的?”

小奈娜:“老师会把我从课堂赶出来。”

校长:“你希望我怎么帮助你?”

小奈娜:“我不需要任何帮助,我只要和其他同学一样就行了。”

校长:“这里是学校,每个孩子都是来学习的。今天你就教会了我们妥瑞氏症的。我代表学校向你保证,你会得到和其他同学一样的待遇,同样的教育。”

小奈娜下台后,全校师生和家长起立为她鼓掌,而可汗校长在她身后比出了一个赞!

与此同时在我心中,也给这位酷毙了的校长比出了一个大大的赞。这位校长全程没有带任何评判,既没有对小奈娜的病情表示怜悯,也没有批判那些对她不公的老师、同学,只是平静地引导孩子陈述了她病情的不可控性,周围人的反应和她的希望。由此小奈娜被大家“看见了”,我们看见了她的病症,更看到了她病症后面的心痛。

一直以来,小奈娜在自己的“哇哇”声中躲闪着他人的目光,她不希望“被看见”她抽搐时的尴尬样子,更不希望由此被嘲笑和被赶走。当可汗校长引导她大方地把病情坦陈在阳光下时,她反而能释然了,因为她的病情、委屈和需求都被看见了,而全校师生的掌声代表着爱。此时她的心中升起了温暖和爱。从此虽然妥瑞氏症没有消失,但是她不用在躲避人们的目光中生活了。


《嗝嗝老师》:一个妥瑞氏症患者的独白--爱就是“我看见了你” - 天天要闻

在看影片时我一直在想,幸好我儿子的症状依靠中药和运动已经一年没有复发了,如果不幸和奈娜一样严重,我会不会那么幸运地遇到这样智慧与大爱并存的校长呢?


02 奈娜感受到一个好老师的力量,所以当老师成为了她永不言弃的梦想,她要把这种“看见”的力量传播给更多的人。她用她的爱带领9F这个差生班创造了奇迹。


取得教育和理科双硕士学位的奈娜走出校园后却因为妥瑞氏症无法实现当老师的梦想,凭着乐观和坚毅,在毕业5年后,终于她的母校录用了她,而她要面对的是一个来自贫民窟的14个孩子。


1、这14个孩子并不是天生的差生,他们是一群被歧视的群体,奈娜仿佛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她决心用心地去“看见”他们。


这14个来自贫民窟的孩子是学校和政府谈判下的产物,学校需要扩建操场,于是向政府申请了贫民窟的土地,作为交换收下了这14个孩子入学。如果没有扩建操场这回事,也许这14个孩子进的是与他们同等阶层的公立学校,接受平等的目光和待遇。

但不幸又幸运的是,他们进入了这所贵族学校,被单独编入一个称之9F班的班级,区别于其他家庭背景优渥、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在这里,大多数老师和同学都不接纳他们,对他们视而不见,他们的心声、他们的努力都不被看见。


《嗝嗝老师》:一个妥瑞氏症患者的独白--爱就是“我看见了你” - 天天要闻


《正面管教》提过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动机第一条就是被关注的动机,因为他们希望能有价值感,而不是被当作异类的冷漠对待。在这群孩子的认知里,唯一能“被看见”的方法就是用他们顽劣。他们希望能引起注意,于是奈娜得到了这个做老师的机会,她已经是过去7个月里的第8个老师了,前面7个教师都无限期的休假了,可见被孩子们整的有多惨。


在第一天上课被孩子们又是编唱Rap嘲笑,又是被整得跌坐在地上后,奈娜找到校工去了解孩子们。奈娜开始以她曾经被歧视的视角去“看见”他们。


在又一次恶作剧中,孩子们自制的炸药把学校的窗户震坏了,面临停学的严惩,奈娜跳出来揽下罪名说是自己化学课操作不当所致。校方当然不相信,奈娜却对校长说,从这个恶作剧中可以看见他们拥有计划、远见、智慧。由此奈娜与孩子们的关系开始融冰。不是因为奈娜帮他们掩饰错误,而是因为奈娜看见了他们的另一面。


《嗝嗝老师》:一个妥瑞氏症患者的独白--爱就是“我看见了你” - 天天要闻


2、通过家访,奈娜走进孩子们的原生家庭与他们做深入链接,看见了孩子们的内心,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奈娜的爱。


给9F班开家长会,不存在的,因为相对家长会,孩子们的父母更关心的是家里能不能摆出一顿饭,能不能喝上一口水这样的温饱问题。


《嗝嗝老师》:一个妥瑞氏症患者的独白--爱就是“我看见了你” - 天天要闻


著名心理学家李松蔚说过:“孩子真正需要的,可能不是你把他们从那个世界拽出来,而是走到他们那个世界里去。”

于是,奈娜走进孩子的原生家庭去深入地看见他们。她看见了贫民窟为了争夺一桶水而大打出手,看见了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家长对孩子的殷切希望,看见了善于赌博的孩子后隐藏的数学天分,还看见了家长们对她的期望。

在此刻奈娜与孩子们建立起了深入链接。她让孩子看见了自己的特长,也看见了自己的未来。


《嗝嗝老师》:一个妥瑞氏症患者的独白--爱就是“我看见了你” - 天天要闻


3、奈娜“看见”孩子们的努力影响了和她对立的瓦迪亚先生,使他也能开始看见9F班的孩子们。


在影片很大一部分时候瓦迪亚先生是以奈娜的对立面出现的,他一直不看好9F班,认为他们不配在这个贵族学校上学,不是漠视他们就是无情打击他的热情和自尊。直到他的得意门生阿克沙伊带着炫耀告诉他是自己用卑劣的手段诬陷9F班作弊。他终于开始停下来审视自己所谓的成功教育,他也开始看见9F班的孩子们。

《嗝嗝老师》:一个妥瑞氏症患者的独白--爱就是“我看见了你” - 天天要闻

在全校表彰大会上,他如同当日奈娜揽下爆炸的错误那样揽下阿克沙伊的诬陷错误,取消了开除9F班的决定。最后他请奈娜给9F班的优秀生颁发奖项,奈娜和孩子们喜极而泣。


《嗝嗝老师》:一个妥瑞氏症患者的独白--爱就是“我看见了你” - 天天要闻

影片的高明之处不是让奈娜本人申诉还孩子们清白,而是让一直处于对立面的瓦迪亚自己站到奈娜一边还孩子们清白。这就是影片想表达的爱和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搞对立,而是站到一起给孩子一视同仁的爱。


03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场自我修行,奈娜的努力让她的父亲“看见”,父女心结打开,两人关系修复。


如果说可汗校长是奈娜成长道路上的正面力量,奈娜的父亲就是她的负面力量,这股力量使阳光的奈娜在很长一段时间与父亲陷入对抗两人,几乎无法正常交流。


1、奈娜的父亲觉得小奈娜丢脸的举动刺痛了小奈娜,给她的童年造成了伤痛。


影片中不像小奈娜母亲对她的无限包容,已经与母亲离异的父亲采取的是回避的态度,曾经想送她去特殊学校,甚至觉得女儿给他丢了脸,为此这给小奈娜的童年留下了伤痕。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孩子在婴幼儿期、童年期和母亲等重要抚养者的关系,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直至奈娜成年,他们的关系还很僵硬。

我想奈娜的拼命努力也是在和父亲较劲,想证明给父亲看,让他看见自己的价值。


2、奈娜终于让父亲看见了自己的努力,而她也感受到了父亲的爱,两人和解。


在奈娜带领的9F班被诬陷作弊后,父亲找她谈心告诉她,他已经看见了她对孩们所做的一切,并以女儿为荣。父女由此和解。在此时奈娜感受到自己多年的努力被父亲终于看见,自己的价值被肯定,童年丢父亲颜面的认知伤害得到了修复。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场自我修行,奈娜去努力看见学生爱学生的同时,也让父亲重新看见了自己,肯定了自己,心灵就此得到圆满。被爱,爱别人,爱自己,三者形成了一个良性的闭环。


《嗝嗝老师》:一个妥瑞氏症患者的独白--爱就是“我看见了你” - 天天要闻


04 对我们的启示


作为爱和教育为主题的印度影片,看完后对我们的启示是巨大的。


1、尊重不同,接纳不同。


可汗校长以其胸怀和智慧接纳了妥瑞氏症的小奈娜,从此改变了她的一生。瓦迪亚先生以牺牲自己的名誉为代价接纳了来自贫民窟的孩子们,还他们清白,并保护了犯错的优等生阿克沙伊给他改过的机会。--何其可贵。


2、梦想要坚持下去

片中奈娜为了实现当老师的梦想找了5年的工作,这期间经历的非常人能想象的挫折。然而,最后她是以一名受人爱戴的校长身份退休的。


3、不要在意他人的目光


奈娜的妥瑞氏症会招来周围人异样的目光,奈娜在片尾的独白中说,妥瑞氏症是什么?是抽搐还是我们对待人生的看法。

武志红的外部评价体系和内部评价体系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使用外部评价体系的人,对别人的评价特别在乎,甚至会内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使用内部评价体系的人,对别人的评价不大在乎,他们做事的动力,是来自于自己的内心,是与事物本身发生链接。

而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不言而喻。


《嗝嗝老师》:一个妥瑞氏症患者的独白--爱就是“我看见了你” - 天天要闻


总结一下


印度电影《嗝嗝老师》结合妥瑞氏症刻画了一段学渣逆袭的感人故事。作为曾经的妥瑞氏症患者的母亲,尤其动容。而影片所探讨的爱和教育的课题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积极的意义。


看完电影,我想在今后育儿道路上我会愈加用心地去“看见”孩子,因为爱就是“我看见了你”。


《嗝嗝老师》:一个妥瑞氏症患者的独白--爱就是“我看见了你” - 天天要闻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