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显示,3月11日至18日,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由3366.01下跌至3301.10点,跌幅达1.9%,其中欧洲航线运价指数为2568.88点,同比上期跌幅达1.9%;美西航线运价指数为2470.76点,同比上期跌幅达3.8%。
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显示,3月11日至18日,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4540.31点,同比上期下跌84.75点。近一个月,上海港出口至欧洲基本港市场运价(海运及海运附加费),从7677美元/TEU下跌到7019美元/TEU,跌幅超过8%;截止3月21日的最新数据显示,上海港口出口至欧洲基本港的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为8639.05点,同比上期下跌6.7%,上海港口出口至美西基本港的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依旧为5421.77点,与上期持平。
导致欧美运价下跌的原因有多重。新冠疫情下,船运公司多次调整运输计划。不久前的深圳疫情,就让这座制造业和出口中心大城按下了暂停键,全市社区封闭管理,所有企业居家办公,暂停生产经营活动。仓库暂停接收货物、堆场停业、拖车受阻。尽管深圳在上周五已经解封,港口码头也已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疫情封锁期间还是导致了不少生产延误以及订单取消。马士基表示,虽然深圳的码头目前仍在运营,但公司已经制定了相对应急计划,如果深圳继续实施防疫限制举措,则马士基可能会让船舶改变航道。
俄乌冲突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航运公司暂停了涉及两国之间的所有相关航运业务。ONE船公司继2月28日发布公告后在3月11日重新发布通知称:“由于两国之间的持续敌对行动以及由此导致市场供应商暂停支线服务,我们在乌克兰敖德萨、圣彼得堡和俄罗斯新罗西斯克的业务仍然中断。”
究其原因,亚欧航线运价下跌的根本还是航运公司方面部署的运力远大于市场进出口航运需求量,这便导致了航运市场上的供需失调。航运公司迫不得已需要以下调运价的方式尽可能的揽货,以降低航运成本。除了下调运价外,航运公司还计划通过取消航班,来暂时应对航运市场需求的低迷期。
2M运营商马士基以及地中海航运(MSC)日前宣布了4月份的三班无效航次,地中海航运(MSC)将其归因于持续充满挑战的市场形势。地中海航运(MSC)计划在第14、15和16周取消以下几次航行,不过该公司已经安排其他服务的应急计划,客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相对应的预订。
虽然亚欧航线运价下调,但是航运公司方要增收燃油附加费以应对运输成本上升也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早前UPS联合包裹、FedEx联邦快递和TNT国际快递就先后将燃油附加费上调至36%和30.5%,地中海航运(MSC)在3月14日也发布通告称:“自 2022 年 4 月 15 日起,在情况稳定之前,MSC 将对亚洲交易的所有现货和季度合约重新计算按两周而不是按月收费的全球燃油附加费,直至另行通知。”
高丽海运此前也有通知称,4月1日起将实施调整后第二季度的低硫燃油附加费(LESS),第二季度同比第一季度的附加费用已有提高。据相关报告显示,从4月1日起,北欧的大多数海运承运商将在其航线运输成本中增加25%的燃油附加费。燃油附加费的上调,有可能会引起航运价格的变动,在此也提醒最近有货物出口至欧美国家的跨境电商卖家们,尽早做好出货计划。
本文由一八供应链提供,有任何问题和建议可以通过公众号“一八供应链跨境物流”和我们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