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2022年10月15日03:16:33 热门 1817

今年娱乐圈最大笑话诞生了:

“哈利·波特20周年”重聚活动,没请J·K·罗琳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今年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20周年。

片方集结主创,录制这档重聚节目,将于明年1月1日上线。

电影中大部分演员,和部分导演都会到场。

可唯独少了J·K·罗琳。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众所周知,罗琳是《哈利·波特》原著作者。

也是她一手缔造了整个“哈利·波特宇宙”。

没有她,就没有哈利·波特。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更荒谬的是导致J·K·罗琳缺席的原因,以及发生在她身上的一连串闹剧。

被除名,被网暴,被跟踪,被死亡威胁…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事件经过之错综离奇,堪称当代互联网奇观大赏

而一切的导火索,要从罗琳两年前的一条推特说起…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2019年9月,英国通过了一项“跨性别政策”:

下次人口普查时,跨性别者可依照心理性别修改自己的性别,无需与出生证明上的生理性别一致。

一位名叫玛雅的研究员在推特上极力反对这项政策。

她认为没有做变性手术的男人认定自己是跨性别女,会侵犯到女性的生存空间。

因为这个言论,玛雅被公司解雇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玛雅·福斯特众筹83000英镑来支付她的律师费

2019年12月19日,J·K·罗琳在推特上声援玛雅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罗琳疑似否认跨性别者身份的消息瞬间传开。

但这件事在当时很快就过去了。

真正引爆全网的事件,发生在疫情期间。

2020年6月6日,罗琳转发了一篇名为《疫情之后,为来月经的人创造一个更平等的世界》的文章。

她指出文章中“来月经的人”这个形容不妥,应直接用“女人”一词代替。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一石激起千层浪。

网友们群起而攻之。

他们认为,罗琳将所有“来月经的人”等同于“女人”,等于无视了跨性别者的存在。

对此,罗琳一连发了好几条推文进行解释。

她说几十年来一直很同情跨性别者。

但也强调了性别是客观存在的:

“消除性的概念,会使许多人无法有意义地讨论他们的生活。”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她还在个站发表了一篇数千字的长文。

文中否认自己是排跨激进女权主义者(trans-exclusive radical feminist,简称“TREF”)。

并且抨击了“TREF”这个词,称它是一种让女性噤声的蔑称。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同时表达了对女性空间可能遭受侵犯的担忧:

“当你向任何相信或感觉自己是女人的男人(跨性别女)敞开浴室和更衣室的大门时,你也为所有想进来的男人敞开了大门。”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这些推文和文章,加上罗琳先前声援玛雅,终于点燃了大众的怒火。

短时间内,围绕罗琳展开了一场关于跨性别者的“战争”

饰演哈利·波特的丹尼尔第一个站出来,旗帜鲜明地反对罗琳:

“跨性别女就是女性,任何相反的言辞都都会抹杀跨性别者的身份和尊严。”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饰演赫敏的艾玛·沃森的态度和言辞比丹尼尔更激烈。

她连发数条推特,公开表示支持跨性别群体:

“我想让我的跨性别粉丝们知道,我和世界上其他很多人都理解你,尊重你,也爱你。因为你是真实的你。”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扮演罗恩格林特也在《泰晤士报》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我坚定地站在跨性别者这边。跨性别女就是女性,跨性别男就是男性。我们都有权生活在充满爱和没有评判的世界。”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至此,“铁三角”完全与罗琳割席。

出演《神奇动物在哪里》的埃迪·雷德梅恩,也发表了长文,表示不认同罗琳的观点。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哈利·波特”系列片方华纳紧跟着发布声明:

“培育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文化,对我们公司和全球观众来说,从未如此重要过。”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即便是见过大风大浪的罗琳,恐怕没想到,一条推特会引起这样的蝴蝶效应

一夜之间,她成了众矢之的。

那些和她有着十几年合作经历的演员与公司,全都站在了她的对立面。

当然。

在一边倒的局面中,也不乏支持罗琳的人。

只是攻击的浪潮过于凶猛,淹没了零星的支持声。

饰演伏地魔拉尔夫·费因斯声援罗琳:

“我无法理解人们对罗琳的刻薄,我能理解争论的程度为何如此激烈,但我发现这个时代充满指责,而这些谴责是不理性的。”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饰演海格的罗比·科特瑞恩也在为罗琳辩护。

以上公众人物的发声,还算言之有物。

但广大网友的攻击评论,就完全不讲道理了,充斥各种污言秽语。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战火”愈演愈烈。

甚至从线上蔓延到了线下。

在“国际跨性别者纪念日”当天的活动中,有三名跨性别活动人士跑到罗琳家门口举牌拍照,然后把地址发到网上。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还有一些跨性别活动人士曾威胁过要殴打、强奸、暗杀罗琳。

罗琳说:“我收到过太多的死亡威胁,都可以用它们来裱装房子了。”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从各抒己见,到众人站队,再到集体网暴。

最后延伸至现实中的骚扰和死亡威胁。

“罗琳事件”的逐步演变,恰好映照出了如今的各种互联网乱象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罗琳事件”持续了两年时间。

争论双方,各执一词。

核心矛盾无非在于,跨性别者的权利是否会影响到顺性别者的权利?

但不管如何,这个话题距离我们还是比较遥远。

比起跨性别议题,鱼叔更想探讨的,是离我们更近的一种现象。

也就是近年来甚嚣尘上的“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难道,仅仅因为罗琳发表了不被认同的看法,就该被抵制,被封杀,被除名吗?

就像有网友开玩笑说的:

“作为一个巫师世界的创造者,罗琳有朝一日却亲身经历了一场猎巫行动。”

什么是取消文化?

简单来说就是“抵制”和“封杀”,只是未有公权力介入。

针对那些说出冒犯言论的公众人物。

通过“取消文化”尽可能最小化这个人的影响,让其社会性死亡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原先没人意识到“取消文化”的威力。

可是随着近些年西方政治正确走上一条矫枉过正的歧路。

“取消文化”也开始变得畸形,逐渐变成了言论自由的反面。

而这种畸形,在“罗琳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罗琳的言论发布后,她被两个最大的哈利·波特粉丝网站开除了“原著籍”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破釜酒吧”和“麻瓜网”不再承认罗琳对“哈利·波特宇宙”的贡献。

网站今后不再继续更新和提及关于罗琳的一切内容。

粉丝们宁愿相信,《哈利·波特》小说是初音未来写的。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然后各界开始拿她的新书《麻烦的血源》(Troubled Blood)说事。

书中有这么一个情节:

有位连环杀手,喜欢穿着女装犯罪。

在反对罗琳的人眼中,这成了她恐跨的又一“实锤”。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跨性别活动人士警告罗琳:

“在跨性别者自杀人数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创作这样的角色是一种思想犯罪。”

实际上。

书中的连环杀手,穿女装是为了接近目标。

并不是“异装癖”或跨性别者。

而且这部小说900多页,该杀手所占篇幅极少,男扮女装也只是作案手法之一罢了。

最后罗琳还特地出来解释,这个角色的灵感来自现实中的两位杀手。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不仅如此,“取消文化”还进一步蔓延到支持罗琳的人。

单口喜剧演员戴夫·查普尔,在网飞的一档节目中支持罗琳。

当场讲了几个揶揄跨性别者的段子:

“每一个人,都必须通过一个女人,而非跨性别女的双腿间才能来到地球上。”

节目播出后,遭网友抵制要求下架。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还有饰演马尔福汤姆·费尔顿

他没有针对罗琳的言论表态,也没有像“铁三角”急着割席。

只是在舆论最汹涌的时候,点赞了罗琳的动态,后来又取消了。

仅因为此事,汤姆在后来的一次直播中被网友骂哭。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外网还发起了一个“阻止罗琳继续获得版权费”的挑战。

抵制可能到来的哈利·波特剧集。

包括此次20周年重聚活动罗琳被排挤在外,也是“取消文化”造成的。

过去两年,在“取消文化”戾气最盛的时候,还闹出了“悼念J·K·罗琳”#RIPJKRowling的乌龙事件。

有些网友因为不同意罗琳的言论,已经不只是希望她被“取消”了。

甚至恶意诅咒她死。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因为带有这个话题标签的恶评实在太多。

以至于推特官方不得不在话题下特别注明:罗琳并没有去世。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不过。

“取消文化”从未真正将罗琳“取消”。

因为她一直在输出自己的观点。

哪怕偏激,哪怕招黑,也不放弃和舆论斡旋,不让“取消文化”达到目的。

后来她自己也开起了玩笑:

“当你们无法让一个女人被她的出版商解雇、逮捕或抛弃,而取消文化只会让她的书销量不断上涨时,你们真的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去…”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试想。

如果换作另一个人,没有罗琳这样的名气,和硬刚到底的决心。

在长达两年的“取消文化”中,很可能早就被打压到封笔了。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罗琳事件”发展至今,早已远离最初的讨论范畴。

在“取消文化”的影响下,少有人继续关注跨性别者的权益。

多的是对罗琳这个靶子抹黑、造谣、诅咒。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以至于在不堪其扰的时候,罗琳曾联合150位公众人物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谴责“取消文化”。

其中包括美国女权领袖格洛丽亚·斯坦尼姆、《使女的故事》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等人。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公开信中写道:

“我们的文化转变为这样一种倾向:对于对立观点的不容忍和公开羞辱,以及以盲目的道德确定性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整封信的主题就是提醒大众,要警惕因“不容忍对立观点”而使言论自由受到威胁的现象。

“取消文化”是互联网时代权力运作方式的一个分支。

任何拥有社交账号的人都可以轻易获得这种权力。

随着疫情期间社交媒体获得翻倍的关注,这种权力变得愈发膨胀。

这也解释了为何“罗琳事件”爆发于去年6月份。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可“取消文化”也并非一无是处。

在诞生之初,“取消文化”作为一种纠错机制,确实可以推动文艺创作走向多元化。

但。

随着西方这些年政治正确愈演愈烈,乃至进入一种魔怔状态——

乱世佳人因被指控涉及种族歧视,特地下架补充了文字说明才重新上架;

《老友记》因剧中6名主演全是白人角色,被批缺乏种族多样性,制片人流泪道歉;

英剧安妮·博林请了一位黑人女演员饰演安妮·博林而备受吐槽,喜提IMDb有史以来最低的1.2分。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乱世佳人》剧照

当政治正确凌驾于艺术表达之上时。

作为政治正确的产物,“取消文化”也不可避免沦为了一种维护政治正确的工具

就像罗琳的言论经过多方的误读,曲解,加工,最后都成了宣泄情绪的舆论武器

这种畸形的“取消文化”,同样值得我们警惕。

因为它也会发生在我们身边——

不同意一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就一定要将其置于死地。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人们对畸形的“取消文化”的担忧,亦是对“网络暴民正义”的担忧。

这种所谓的正义没有正当程序,没有问责机制

任何失控的局面都可能发生。

因为“取消文化”寻求的是摧毁,而不是和解。

如果真到了那一天,“取消文化”被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良方。

那么最该被取消的,就是“取消文化”本身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这才是娱乐圈最大闹剧 - 天天要闻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