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警察当翻译!厦大这门课把“剧本杀”搬进课堂

2022年10月15日01:15:35 热门 1390

我是厦门市思明区X派出所民警,这是我的工作证件。你因涉嫌非法务工,现在要对你进行询问,明白了吗?

我给警察当翻译!厦大这门课把“剧本杀”搬进课堂 - 天天要闻

译员

我给警察当翻译!厦大这门课把“剧本杀”搬进课堂 - 天天要闻

I'm a police officer at the X Police Station of Siming District in Xiamen. This is my badge. You are suspected of illegal working. Now I’m going to interview you. Are you clear?


以上这段中英双语对话

发生于2020年5月9日

凌晨5点的厦门市某派出所

承担翻译工作的

是来自厦大外文学院的黄佳惠同学

和她一样

有许多厦大人曾为厦门市公安局

提供过类似的口译服务

而专业服务的背后

有着这样一门生动有趣的课程



把“审讯室”搬到课堂


开头描述的场景不是黄佳惠第一次进派出所做口译,也不是第一次和警察一起彻夜奔波。


凌晨5点的厦门依旧沉睡,而派出所的民警和黄佳惠已经近20个小时没有合过眼。


我给警察当翻译!厦大这门课把“剧本杀”搬进课堂 - 天天要闻


接到从派出所打来的电话对黄佳惠来说早已见怪不怪。在众多突发涉外案件中,警察需要在第一时间联系专业译员并赶往案发现场。于是,半夜接到警方电话成了她的家常便饭。


最初接到警方的任务,多数同学都迫不及待想要去到“神秘”的派出所。然而当大家走进真实的工作场地,才发现涉外案件中的口译工作,远比平时的会议口译、公商务口译等复杂、困难得多。


学生译员在警局口译的过程中常遇到这样的困境:一名涉嫌非法务工的嫌疑人,在审讯工作的间歇,向唯一语言相通的译员哭诉自己的情况。


“我要不要去安慰TA?如果不要的话,怎么拒绝比较好?”内心这种道德挣扎,在别的口译场合并不常见。


这些承担警局口译任务的译员们不仅需要有过硬的双语能力、广博的百科知识,还需了解特殊场景下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最后这点,往往是学生译员,甚至是许多未接受过警局口译培训的专业译员们所欠缺的。


同时,厦大口译团队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后发现,近年来我国涉外案件中存在的口译人才缺口,及对专业培训的需求也不容忽视。


我给警察当翻译!厦大这门课把“剧本杀”搬进课堂 - 天天要闻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而改在线上进行的研究生《警局口译》课程


就这样,在实践和研究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一门名叫《警局口译》的英语专业课程应运而生。


2020年初,外文学院助理教授赵肖首先把这门课开给了英语口译专业的研究生,而她的搭档——外文学院助理教授傅彦琦——则在秋季将其开给了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们。


用“剧本杀”的形式上课


开课前,一个难题便摆在了两位老师面前:因为公安刑侦工作涉及大量的保密内容,很少有能够直接拿来研究的案例,而配合公安机关的口译员又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和培训才能提供专业服务。如何安排课程内容着实让两位老师头疼。


一番思索后,“剧本杀”这个当今年轻人钟爱的娱乐活动,走入了赵肖的视野。


我给警察当翻译!厦大这门课把“剧本杀”搬进课堂 - 天天要闻

同学按们按照安排好的角色进行模拟


剧本杀作为一种斗智斗勇的推理游戏,其目的和乐趣在于“找到凶手”;而《警局口译》课中的剧本杀则希望同学们能够“扮演凶手”、“翻译凶手”、“审讯凶手”。


这些上课使用的剧本均是赵肖老师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心血之作。虽说是剧本,但故事场景和情节可都不是她临时准备或者瞎编乱造的。


在日常实践过程中,老师和学生译员们都积累了不少真实案例的口译经验,为了能给学生们沉浸式的教学体验,赵肖根据这些口译经历,在严格遵守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改编和再创作,为案件涉及的不同人物撰写了相应的剧本。


每逢单周课堂,同学们会以3-4人为单位进行分组:1人为“警察”,1人为“嫌疑人”,1-2人担任口译员。


我给警察当翻译!厦大这门课把“剧本杀”搬进课堂 - 天天要闻

扮演“嫌疑人”的同学所使用的剧本


以开头提到的剧本片段为例,“嫌疑人”需要努力隐瞒自己的签证信息,防止被“警察”查到自己正用着过期的旅游签证在厦门工作,从而避免被遣返回国。而“警察”则需巧妙地运用话术,从“嫌疑人”口中得到真相。


在模拟审讯前,饰演“警察”和“嫌疑人”的同学需提前向老师索要剧本并严格对译员保密。而译员只能从“警察”那获得一些简略的基本信息,如案件类型、审讯目的等,同时还要做好充分的译前准备来应对口译过程中会遇到的种种挑战。


“别有用心”的小插曲


有些挑战是无法提前预料的。


这些挑战有时来自“嫌疑人”蛮不讲理的态度、前后不一的说辞,甚至是死缠烂打;有时又来自“警察”,他们可能在审讯过程中频繁提及各类专业法律术语,或是运用特殊的审讯策略等等。


我给警察当翻译!厦大这门课把“剧本杀”搬进课堂 - 天天要闻

双周上课时同学们对“剧本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复盘


到了双周,同学们会回看上节课的“审讯”视频,总结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及思考改进的方法。


“一次在有关两性案件的模拟问询中,我对过于详细的情景描述感觉不是很舒服,就在翻译中故意避开了部分表述,最终导致模拟案件的走向发生偏移。”上课的学生回忆到。


而在另一次有关家暴案的模拟课堂上,还有位学生译员面对失去母亲的“小女孩”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竟也同受询人一起落下泪来。


看到这些课程中的小插曲,傅彦琦说:“只有当学生设身处地地把自己代入到相应的角色中,他才能体会到除了翻译以外更多的东西。比如,有许多学生在上课前自信满满地觉得自己一定能做到不偏袒任何一方,但在模拟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很多学生在翻译时非常自然地就站在了其中一方,并没有做到完全中立。


我给警察当翻译!厦大这门课把“剧本杀”搬进课堂 - 天天要闻


通过这次新的尝试,老师们表示:“我们想做的并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场景,让学生慢慢地积累经验、提高能力。这是一次体验式、感悟式的学习。”


而对于同学们来说,不是只有在模拟问询中扮演译员才是在“练口译”。


外界对口译工作有这样一个误区:“你们当翻译的,英语好就行了。”但傅彦琦介绍,口译员的工作语言是中英双语,并不是只有英语好就能做口译。


因此,一个合格的译员,中文和英文都需要进行训练。也因此,不论是说英语的“嫌疑人”,还是说中文的“警察”,大家都在问询过程中不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


我给警察当翻译!厦大这门课把“剧本杀”搬进课堂 - 天天要闻

同学们在上课时使用到的各种材料


除此之外,傅彦琦还提到了译员的心理能力、沟通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等。当同学们在扮演不同身份时,能够更好地体会每个讲话人的角色和交流目的,从而在实践中提供更加到位的翻译服务。


从课堂走出去


非常凑巧的是,2017级英语专业本科生瞿志伟同学在上了第一节《警局口译》课后,便接到了来自思明区某派出所的口译需求,第一次“进了局子”。


我给警察当翻译!厦大这门课把“剧本杀”搬进课堂 - 天天要闻

瞿志伟在接到口译任务后于派出所发的朋友圈


从接到电话到开始工作,瞿志伟只有半个小时的准备时间。他带上了提前翻译好的《权利义务告知书》、口译笔记本、笔和翻译证件,便立刻进入了工作状态。


“非法务工”、“当场抓获”、“拒不认罪”——这些便是瞿志伟能从警官那获得的全部信息。剩下的,就要看他自己了。


这一次问询从晚上八点半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两点半才结束。


“走出派出所的时候,除了感觉自己已经站不稳了以外,我还想到了那些几乎每天都这样熬夜工作的警察同志们。他们真的也很不容易。”他说。


有人问他,既然这么麻烦,为什么不让译员直接用英语和嫌疑人谈谈,劝他们快点认罪呢?


瞿志伟认为这并不合适:“译员应该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底线,避免和嫌疑人单独相处,更不能代替警察去做问询工作。


他把这段经历发在朋友圈中,也引来了同学们的捧场。大家纷纷点赞支持他的工作。


“总体来说我觉得实战和模拟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为译员既需要保持一定的职业素养,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这个度很难把握。”瞿志伟在结束后进行了反思总结,并和课上的同学进行了分享。


不久前,瞿同学的这次警局口译初体验也被改写为剧本,供《警局口译》课堂教学使用。



来源:厦门大学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