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女子》到《金汤匙》,看阶级固化的幸与不幸

2022年10月13日16:50:17 热门 1044


从《小女子》到《金汤匙》,看阶级固化的幸与不幸 - 天天要闻

《小女子》的编剧也许没有这样的意思,却意外进行了一场社会实验。

一个穷到没办法修窗户的家庭、妈妈会偷走小女儿修学旅行费用的家庭,大姐意外获得了20亿韩元,也卷入了命案与财阀的阴谋。暗黑而现实的底层生活加上快节奏的剧情推进,第1、2集播出的时候口碑爆棚,网络一片叫好,首尔首都圈收视率在第2集冲破8.519%,到了第6集收视率也维持在8.338%。

但如果去看观众的评论,却发现从第三集开始,评价呈现雪崩式下滑。金高银饰演的大姐“吴仁珠”发现死去的花英姐留给她20亿之后,一度挣扎这是不义之财,更发现其中有深不可测的势力与阴谋,但过程里不但对第一次见面的人(尽管是出于对花英的信任)说出自己有这20亿,还背着到处走、穿着最昂贵的鞋子去找打算资助小妹仁惠出国念书的家庭,把一大笔现金拿出来放桌上,明摆着让对方怀疑“钱从哪里来?”(果然也就因为这样,20亿被抢走了。)

这些行径,都让网友痛骂智商无下限,身为会计却不知道怎么对待巨款、根本不够社会化。至于二姐“仁京”则是正义魔人,明知妹妹手术需要用钱也不肯动用赃款,甚至评论区有人说“大姐真的很没脑子啊,是不是社会底层都不思考的?”、“花起钱像暴发户,被人盯上是迟早的事”、“大姐就是一般底层市民啊,没见过世面,遇到大事什么都不会”、“二姐那种坚持不用脏钱就是穷人的自尊,我认识的穷人自尊都很强不知道为什么。”

有一种情绪富人消化得了,穷人却难以克服

从《小女子》到《金汤匙》,看阶级固化的幸与不幸 - 天天要闻

这20亿不但对剧里的人物是一个试探,更是对所有观众的考验。在金钱面前,尤其是难以抵抗的数字面前,你能摆正原本心中关于尊严、智能、正义、道德等等的位置吗?

再进一步想,我们为何这么希望仁珠能在不被任何人发现的情形下,安然把这20亿拿到手,买一个属于三姊妹的安稳房子,可以一起看日出日落享受人间烟火,不再因为贫穷而处处受制?是因为共鸣,因为投射,因为我们太清楚日子的艰难,太希望天上掉下来的礼物能够被稳稳接住。

BBC有一部非常优秀的纪录片《 BBC跟拍49年:穷人与富人的人生7年》,导演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拍,每7年记录一次他们的生活,直到他们56岁。富人家的7个孩子基本都上私立学校,其中家境富裕的Andrew与John才7岁已开始学读《金融时报》,牛津大学毕业后,一个成为讼务律师,一个35岁就当上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有趣的是,同样是牛津大学毕业,出身中产阶级的Peter则是先当了老师,之后改任政府公务员,虽然发展不能说不好,但仍然是属于中产阶级。

纪录片结尾,导演问每个人同样的问题:“你认为阶级存在吗?”每个人都回答了一样的肯定的答案。而影片的结论是,这世界上93%的人是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的,穷生穷、富生富、7岁定终身,只有7%的人做出不同的行为,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钱的本质就是“选择权”

从《小女子》到《金汤匙》,看阶级固化的幸与不幸 - 天天要闻

很多人可能也记得曾经蔚大热的韩剧《Sky Castle 天空之城》里几近疯狂的升学崇拜:砸钱搜集升学情报、找名师家教,有母亲对孩子说:“要是成绩下滑就去死吧!”另一部《High Class上流谎言》直接讽刺了这段剧情:高贵的国际学校在接待家长时说,“我们让孩子学的不只是英文,还会学到高尔夫球、骑马,还有交响乐。您看过《Sky Castle 天空之城》吧?那是中上层小孩的入学成功记,真正上流圈的人不会像他们那样拚命考医科大学,因为从医科大学毕业当医生,结果也还是领薪水的啊。”

所谓“富有”真正的本质,是“选择”。越富有,选择权越多。这些有钱家庭的孩子根本不太会死读书,因为他们不需要凭借一纸文凭往上爬,不需要当学霸,不需要斐陶斐的认证。他们往往很早就能接受体育或艺术方面的熏陶,甚至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美学、如空气般自然的人脉金脉,内在外在都更固化了阶级的存在。

之前在网络上看过一张图,前两句是“科学家们发现:经常出去看世界的孩子,他们成功的机率要比其他人大很多”,成功被勾起好奇心往下看,“经过大量调查后,科学家得出结论:因为他们家通常比较有钱。”我不禁哑然失笑。

如果婚姻是二次投胎,你愿意拿什么交换?

从《小女子》到《金汤匙》,看阶级固化的幸与不幸 - 天天要闻

《小女子》里,仁京对曾向自己告白的青梅竹马宗浩坦白:“我们24岁的时候,我真的很想出国念书,而你明明没有想学的东西,只因为没事做就要去留学,还说跟你结婚的话我也可以去,提议用你爸的钱一起去读书,你知道我有多讨厌你吗?”对某些有钱到一个程度的人来说,没有钱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要花多少钱的问题。

而其实33年前的电影《鲁冰花》中,古阿明就曾经对老师说“有钱人的小孩,好像什么都比较会。”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不一定是有钱人的孩子真的比较会,但是把奖项给有钱人的小孩,可以为主办方换来更多显性或隐性资源,从来,锦上添花多数不会有错。

所以,回到《小女子》,仁珠拿到20亿巨款想买的第一个东西不是房子车子或去投资,而竟然是高级的冬季大衣!对金钱的钝感、对权力无欲,都是肇因于生长环境。

她其实也曾经试图用婚姻翻转人生,的确,突然性的阶级跳跃通常发生在女性身上,透过婚姻。(男性们或许也很羡慕,才会出现那句“阿姨我不想努力了”的名言。”)婚姻就是一个经济平台,促成双方或多方供求之间的交易,获得人生发展机会最大化。

只是虽然很多人也认同婚姻是第二次投胎,却还是有很多先决条件:脱颖而出的高颜值、优秀的学历或进入不错的职场等认识优秀对象的场域,并不是都很容易达到,最近另一部戏就干脆让你马上投胎、从土汤匙变身金汤匙。《人生胜利组/金汤匙》丢出这样一个议题:既然贫穷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失败游戏,当你能换一个人生、立即变身富二代,但却要抛弃自己原有的家庭跟一切时,你愿意吗?

你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都不生气?因为你太会隐忍了

从《小女子》到《金汤匙》,看阶级固化的幸与不幸 - 天天要闻

剧中男主角李承天的爸爸是个没人气的贫困漫画家,还因为帮人作保导致欠债4亿。他以弱势生身分就学、得忍受有钱孩子的殴打霸凌跟勒索。这是我们所能想象戏剧里描绘的贫穷样貌。李承天被同学打巴掌的时候没有还手,他说“我恨不得立刻揍你一拳,但我不会这么做,因为我没有钱,如果揍了你,我就得给钱。”这跟《小女子》里面吴仁京的记者前辈曾对她说,“你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都不会觉得生气吗?你家很贫困吗?因为你太会隐忍了。”缺乏筹码与选择权的处境,异曲同工。

但有一天,选择来了,李承天在神秘的地摊上,以3万韩元卖下一支可以与他人“交换父母”的魔法金汤匙。

李承天没有考虑很久,可能因为辛苦太久、因为生活中太多迫切,加上戏剧化面临退学危机,他选择成为同学黄泰勇,超级有钱的富二代。这身分不但可以报复霸凌他的同学、扭转李承天被退学的命运,甚至可以帮原生家庭还债(虽然被拒绝了)。而我们也看到,原本就很会念书、迅速理解艰涩投资概念的他,在富有的家庭里面对父亲高强度的严苛要求,其实如鱼得水,相反的,原本的黄泰勇几乎被父亲逼到崩溃,在父亲面前总是紧绷瑟瑟发抖。这样的身分转换对两个人来说是不是都是解脱?

有趣的是,原本的黄泰勇每天被安排各种专业课程,闲暇还得跟法国大使一家人共进晚餐时,他对依赖的随身保镖说他羡慕李承天,认为李承天可以随心所欲地过生活、可以尽情地睡觉、自由地看网络漫画,可以支配的时间也很多。他不知道的是,贫穷的李承天根本不自由:放学后不但要帮同学写作业交评量免得被霸凌、还要去便利商店打工、要跑外送赚钱,他真正能支配的有什么呢?换个角度想,李承天如果真的想摆烂躺平或许可以,但当他成为黄泰勇,有传承家族企业的压力,家族中的明争暗斗又是他愿意承受或乐在其中的吗?他真的能随意选择躺平不问世事吗?

资源跟机会在每个人的学经历甚至整个人生,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期待所有体制的既得利益者能够多回馈一点点,揽一点社会责任上身。阶级固化或许难以改变,但人心可以暖化,只需要一些浇灌。就像《小女子》中神秘死亡的陈花英对大姐吴仁珠介绍的兰花“盗贼公主”,它现在很不起眼,但一旦开花就会像真正的公主,比任何花都还要来得灿烂。

热门分类资讯推荐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 天天要闻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

曾小贤的上司Lisa榕,现实中不仅才貌双全,还嫁给了CEO虽然说《爱情公寓》这部剧在剧情上充满了争议,但是一定程度上,这部剧也是很多人的回忆,是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而且剧中的很多角色都成为了经典,他们的口头禅也一直被拿来玩儿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 天天要闻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没红,被陈赫拉进爱情公寓爆红,如今怎样了

谈到《爱情公寓》这部火爆一时的欢乐喜剧,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爱情公寓》中那个把曾小贤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现实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剧中的形象也判若两人。1981年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榕榕,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后来成为了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