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的人文底蕴从下面两个书院就能看出来,绵延数千年,人才辈出。
石鼓书院
船山书院
首先来看看祖籍或出生在衡阳市区的作家名流:
一、刘和平(衡阳城区)
刘和平,1953年出生于湖南衡阳,国家一级编剧、小说作家、历史学者,中国电视剧编剧委员会会长。大家熟知的《甲申祭》《雍正王朝》《李卫当官》《沧海百年》《大明王朝1566》《北平无战事》均出自刘老之手。相信雍正王朝大家都看过了,早年筹拍的专门针对衡阳那场惨烈的战争的剧集《衡阳保卫战》也是刘老筹拍的。
二、唐浩明(衡阳城区)
唐浩明,衡阳市人,1946年生,著名作家、学者、拙诚学堂山长、 岳麓书社首席编辑、 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著名学者唐翼明胞弟,又名邓云生,毕业于河海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后分配岳麓书社;先后任过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等职。
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等,历史随笔集《冷月孤灯·静远楼读史》、评点曾国藩”系列都是唐老所著
再来看看衡阳县出的几位作家名流,衡阳县可以入选整个衡阳文人作家最多最知名的地方啦
三、琼瑶(衡阳县三湖镇)
琼瑶,本名陈喆,中国当代作家、编剧、影视制作人,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 。祖籍湖南省衡阳县渣江镇(现在的三湖镇)。笔名除琼瑶外,还曾用过凤凰、心如 [3] 。琼瑶创作小说主要代表作有《窗外》、《潮声》、《水云间》、《一帘幽梦》、《心有千千结》、《梅花烙》、《海鸥飞处》、《彩云飞》和《彩霞满天》等 。琼瑶随父陈致平从四川到上海两度漂泊,童年在家乡生活过好长时间,所以后面琼瑶回衡阳的时候还能记起儿时的家乡场景。也正因为是湖南衡阳人的缘故,将还珠格格,梅花三弄等剧集交于湖南台首播,侧面助力了湖南台的崛起。
四、刘兆玄(衡阳县金兰镇)
刘兆玄(笔名上官鼎,1943年5月10日-),政治家、学者、作家,衡阳市金兰镇人,刘国运上将之子,战后随双亲移居台湾,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化学博士。曾任国立清华大学、东吴大学校长等职。2008年中国国民党重新取回执政权后,刘兆玄获"总统"马英九的组阁邀请,入阁担任行政院院长,翌年9月10日因八八水灾所引发的政治风波而率领内阁总辞。于2010年1月14日接任中华文化总会会长。现任两岸企业家峰会台湾方面理事长。
在封笔46年后,刘兆玄于2014年再次以笔名“上官鼎”身份创作,他以明代靖难之役为背景创作了武侠小说《王道剑》。
1943年5月,出生衡阳市衡阳县金兰镇香花村香花堂。解放战争后随父母移居台湾,童年都是在金兰镇度过的。据说当年富士康落户衡阳,刘老出了很大力气。
再来看看衡南县出过的作家文豪
五、洛夫(衡南县相市镇)
洛夫(1928年5月11日—2018年3月19日),原名莫运端、莫洛夫,衡阳人,国际著名诗人、世界华语诗坛泰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中国最著名的现代诗人,被诗歌界誉为“诗魔”。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南华大学、华侨大学、衡阳廻雁诗社名誉社长。1938年举家从乡下迁居衡阳市石鼓区大西门痘姆街,就读国民中心小学(据猜测为现在的人民路小学)。1943年进入成章中学初中部,以野叟笔名在《力报》副刊发表第一篇散文《秋日的庭院》。1946年转入岳云中学,开始新诗创作,以处女诗作《秋风》展露才情。1947年转入含章中学,与同学组成芙兰芝剧社和芙兰芝艺术研究社,自编自演进步节目。1949年7月去台湾,后毕业于淡江大学英文系,1996年从台湾迁居加拿大温哥华。
文学泰斗洛夫老先生,出生在衡南县相市镇,在十岁左右随家人搬迁到了衡阳城区,入读过衡阳人民路小学,后面初中读的成章中学还去过岳云中学。原来洛夫老先生当时的读书环境和我们现在很相似啊。
六、海岩(衡南县廖田镇)
海岩,本名侣海岩 ,1954年11月7日出生于北京,中国作家、编剧。《便衣警察》、《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玉观音》等都是家喻户晓的。2013年,获得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编剧作家第4名 。有人会问了海岩也是衡阳人吗?不是出生在北京吗。海岩祖母廖菱航是早年的革命家,父亲侣朋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剧作家,是地地道道的衡南县廖田镇人,革命成功后随父亲去了北京,海岩跟父亲在军队大院长大,海岩后面还多次回过衡阳。所以海岩的祖籍是湖南衡阳衡南县廖田镇无疑了。
讲完衡南,咱们再来讲讲衡东县出的文豪作家
七、龙应台(祖籍衡东县新塘镇)
龙应台,1952年2月13日生于中国台湾高雄大寮乡眷村,当代作家 。1985年,出版书评《龙应台评小说》《野火集》印行100版,风靡台湾,对80年代台湾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1988年,出版著作《人在欧洲》。1996年,出版《龙应台自选集》5种 。1998年,书籍《啊,上海男人》《这个动荡的世界》《故乡异乡》在上海发行 。1999年,出版《百年思索》,同年出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长 。2007年,出版文集《亲爱的安德烈》。2008年,出版散文集《目送》 。2012年1月31日,成为第一任中国台湾地区“文化部长”。2014年12月5日,正式卸任中国台湾地区“文化部长” 。2018年,出版文集《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 。
相信大家对龙应台对孩子说的那段话都记忆犹新吧,‘’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可能会有很多人在问,龙应台出生在解放战争之后,土生土长在台湾怎么可能是衡阳人呢?因为龙应台父亲是地地道道的衡山县新塘镇人(那个时候衡山和衡东还没拆分)。龙应台的父亲名叫龙槐生,湖南人。在他才十几岁的时候,有一次挑着东西到集市上贩卖,遇到国民政府的军队经过,龙槐生"意外"地参了军,开始了军旅生涯。龙槐生后来与一名叫做"美君"的浙江女子结了婚,两人育有一个儿子。解放战争后阔别了38年后,龙槐生夫妻才算是见到了他们的大儿子。龙槐生夫妇跟随国民政府大部队来到了台湾。1952年,他们的女儿出生了,这个人就是龙应台。虽然出生于台湾,但龙应台始终认为自己是湖南衡阳人,想必这是继承是父亲的意思。龙应台第一次来到湖南,是将自己父亲的骨灰送回湖南衡山。
讲完衡东咱们再来讲讲耒阳
八、残雪(耒阳市三都镇)
残雪(1953年5月30日-),本名邓小华,原名邓则梅 ,女,湖南耒阳三都人,生于长沙,中国当代作家,被誉为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也是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女作家 ,曾多次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残雪部分作品《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突围表演》《黄泥街》,《黑暗地母的礼物》《赤脚医生》等超多部作品。
残雪的父亲邓钧洪,生于湖南耒阳。残雪的爷爷是私塾先生,父亲从小就跟着爷爷读四书五经。残雪父亲兄弟三人,大哥是像鲁智深一样的大块头,在家里务农,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二哥也务农,兼做小本生意;残雪的父亲天生就是读书的料子,父母很宠爱他,希望他光宗耀祖。父亲十几岁公费进了初中,在其父母的包办下,结了婚。他20岁的时候考取了公费学堂——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残雪的父亲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早年的地下党员,在桂林、阜新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49年,邓钧洪到《新湖南报》(现为《湖南日报》)工作。1959年,残雪一家人从新湖南报社的社长单栋住宅搬到了河西岳麓山下的湖南师范学院两间房间里,母亲下放衡山劳动改造,父亲被贬为一般职工。残雪父母的这些遭遇也是一家人命运的重要转折点之一。
残雪的父亲当年凭借自己的努力从耒阳市三都镇走出来到了湖南省第一师范再到成为共产党员,成为《湖南日报》员工,也是一步努力史,虽然残雪生活在长沙居多,但是也改变不了,祖籍是耒阳市三都镇人的实事。
大衡阳从出的文学作家文豪知名度上看,衡阳县、衡南县和衡阳城区要更多一些,且都回衡阳来看过,历史总能照进现实,衡阳的文脉自古以来就源远流长,从王夫之,周敦颐(虽然是永州人,但是一直生活在衡阳,包括爱莲说也是在衡阳所著)、再到现在的这些近现代文豪们。说明衡阳人有极强的文学潜质。相信未来衡阳的文人墨客会有更多更多家喻户晓之人。